陳瑞紅
【摘 要】 目的:主要研究細節護理干預對于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和死亡率造成的影響。方法:選取4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細節護理干預,進行1周的護理,護理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訪查,記錄兩組研究對象的恢復程度以及死亡率,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和死亡率。結果:由統計的數據可知,觀察組和對照組接受護理后3個月的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1個月和2個月的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但兩組研究對象的護理效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細節護理干預可用于護理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來降低死亡率,很大程度促進患者恢復的進度。
【關鍵詞】 細節護理干預;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死亡率;護理效果
腦出血是重癥監護室常見的一種自發性腦血管突變,發病癥狀多為小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破裂,導致患者出現語言障礙、肢體障礙等[1]。腦出血與高血壓密切相關,多發生于老年群體中,我國的發病率和致殘率較高[2]。本文作者選取本院治療的40例患者進行研究,采取對照研究的方法,探討細節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效果和對死亡率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研究選取進入本院治療的4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研究對象各20例,對照組男9例,女11例,年齡為40~70歲,平均年齡(67.81±4.34)歲,高血壓病程2~8年,平均(4.31±0.65)年,腦出血量為30.13~65.31mL,平均(30.00士65.20)mL。觀察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為42~77歲,平均年齡(68.10±4.33)歲,高血壓病程為2~10年,平均年齡(4.33±0.58)年,腦出血量為30.00~65.43mL,平均(45.60±4.44)mL。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高血壓病程、出血量及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進入ICU后根據患者出血量以及相應的部位進行血腫消除手術,手術后對患者的生命特征以及各項生理指標如血壓、脈搏等進行動態監測,對患者治療的病房以及接觸的器械要進行殺菌消毒,及時更換用具,嚴格按照醫囑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3]。
觀察組采取細節護理干預,對患者的呼吸道加強護理干預,在無菌環境下,對意識清楚的患者進行吸痰,吸痰操作應規范化,確保患者在整個治療途中保持呼吸道的順暢,以免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保持無菌環境就需要護理人員定期對ICU消毒,及時處理患者產生的嘔吐物、排泄物等,建立一個無菌、干凈的治療環境,防止患者被感染,護理人員也要對自身進行殺菌處理,出入ICU要做好武裝,確保全程無菌,禁止無關人員和無關物品進入ICU,病房空氣要適時流通。鼓勵患者自主吸痰,邀請成功案例教導患者,穩定患者的心理,播放相關視頻緩解患者的不安。在治療期間,醫護人員要注意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患者在插管期間會出現心情煩躁等情緒,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的情緒,適時地予以疏導,防止患者心緒不順拔管,耽誤病情的恢復。護理人員要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病情嚴重的患者進行急救,穩定患者病情后,加強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以便患者可以恢復日常的活動能力,對患者進行1周的護理,護理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訪查,收集兩組護理后3個月份的死亡率。
1.3 觀察指標
采取ADL評定量表對患者進行療效判斷,根據患者恢復的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等,再根據收集的數據計算它的總有效率,總有效率等于一級率加上二級率和三級率[4]。
1.4 統計分析
死亡率的研究運用SPSS 18.0軟件處理,患者護理效果采用SPSS 19.0軟件處理,計數數據采用卡方檢驗,用n(%)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采用(±s)表示,若P<0.05,則證明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死亡率比較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護理人員對兩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訪查,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死亡率進行比較。對照組死亡率1個月為15.0%,2個月為25.0%,3個月為35.0%,觀察組對應死亡率分別為10.0%,20.0%,25.0%。由上述結果可知,兩組患者第1個月和第2個月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第3個月P>0.05,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研究對象接受護理后,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效果進行數據處理和比較。觀察組護理效果一級恢復程度的占15.0%,二級恢復度占20.0%,三級占25.0%,四級占10.0%,五級恢復占5.0%,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分別為5.0%、15.0%、15.0%、20.0%、25.0%,總有效率為35.0%。計算所得的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重疾患者多集中于重癥監護室(ICU),護理要求較高。臨床護理工作當中常涉及細小瑣碎的事情,稍有疏忽便會引起醫學糾紛,導致患者的治療受到影響。
重癥腦出血患者手術后需要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患者生命機體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成分。患者在治療期間會采取相應的細節護理干預,在無菌環境下對患者進行呼吸道處理,采取各種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細節護理干預降低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可能性,降低了致死率,為患者恢復健康創造適宜的環境[5]。細節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要求護理人員對待護理工作要秉持認真的態度,重視護理環節中的各種聯系,從細微入手,累積形成良好的護理方法。根據護理人員訪查的結果可知,細節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中得到較好的運用。本研究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研究對象接受護理后的3個月的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護理后1個月或2個月的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結果表明細節護理干預能降低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患者恢復的可能性。護理效果的兩組數據對比可知,觀察組的總有效率始終比對照組高,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重癥護理監護室對腦出血患者采取細節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降低致死率,減少在治療期間的各種并發癥以及肺部感染率。
參考文獻
[1] 盧海珍.觀察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ICU)腦出血患者預防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3):315.
[2] 裴亞琦.淺析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術后重點管道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1):201.
[3] 賈振英,許華.細節護理干預在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死亡率的影響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07):252-253.
[4] 張玉云.重癥監護室腦出血病人術后重點管道的護理體會[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03):88-89.
[5] 劉永霞.護理干預對重癥監護室腦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率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1):2942-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