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云 李永梅 李艷清
[關鍵詞]就業指導;職業教育;醫學
一、醫學類高職高專學生就業能力重要性
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大多數會從事醫療護理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對于學生的實踐操作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同時也需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就業能力的高低代表學生角色轉換的速度、對社會的適應性等,且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幾率、未來在工作崗位上的發展方向與機會、個人成長速度等來說都會有一定影響。隨著現階段和會各界對于職業教育更加重視與肯定,其對于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實踐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學校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從多方面入手,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
二、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難的成因
(一 )教育模式不適應實際需要
很多高職高專院校之前都會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教育,而近些年隨著高職高專院校的不斷發展,其越來越想往本科之列靠攏,學校內部忙基礎設施與課程建設,外部忙擴招與升本等諸多事宜,因此自身定位與職業教育不相適應,所以可能會產生這樣或的那樣問題。并且許多高職院校還是按照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難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導致學生積極性降低,理論知識從不牢靠、實踐能力上不去,其所學內容也跟不上社會發展與醫療技術的更新,其與真實的崗位需要嚴重脫節。
(二)師資力量與辦學條件限制
許多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未能很好地利用校企合作等模式,辦學資金大多數要依賴于學生們所繳納的學費,缺乏高等教育經費或其他資金的支持與幫助,因此導致學校在辦學條件與師資力量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無法更好地完善自身各項缺點,學校發展速度緩慢,教學設備更新還代速度慢,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需要。甚至一些教師都缺乏實戰經驗,滿腹理論知識,學校安排其學習與參與實踐的機會較少,導致整體教學水平提不上來,嚴重影響學生就業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醫學類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措施
(一)改變教育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為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應用技術型人才,其更加注重職業的定向性,其核心就是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高職高專院校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定位與目標的,做好市場研究與調查工作,及時了解行業動態與行業需求變化,有預見性地看到問題,積極思考與采取有效措施以應對社會需求的變化,要不斷思考學生需要什么、社會需要什么。在學生畢業后學校更不能完全不管不問,要對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跟蹤,及時收集有用信息,針對學生就業形勢和市場的變化及時改變教育模式,使其更加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全面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將理論與實踐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二)做好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傳統課堂中很難實現,學生需要可以實踐操作的設備與場所,在高職高專教育中實訓基地作為必不可少的環節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其能夠有效培養學生,使其更快地適應崗位生活,學會更多實用知識。真對部分院校辦學資金不足的問題,其應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尋找適合的合作企業,充分利用企業的優勢資源,攜手建設校內外實訓基地,切實改善學生學習環境,這樣也可以更加及時地接收到新信息,對企業的經營經驗和發展戰略及措施等進行研究,及時把控行業動態,確保教學內容始終處于時代前沿,保障教育教學工作不與時代發展脫節。同時要做好雙師型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質量提升與監督制度,并輔以強有力手段執行,提高績效考核的科學性。
(三)重視綜合性人才培養
現階段,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需要從業人員有更高綜合素養,而過去的職業教育更多的是將工作重點放在專業技能培養上,忽視了其綜合能力的提升,學生普遍呈現出人文素養不高的問題。隨著醫療服務行業的不斷變化與發展,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更要求其由較高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適應有關單位的發展變化與消費者的實際需要,這也是作為一個職場人在這個社會中的立足與發展的重要內容,只有提升文化素養才能與不同層次的人進行交流,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優勢地位。因此學校應逐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以患者為中心,提供專業化服務,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就業指導在醫學類高職高專的重要性所在,有關人員應給與相應的重視,加大資源投入,發揮創新精神與改革精神,做好學生就業心態引導、職業規劃與職業道德培養,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任志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11(8):23-24.
[2]郭亞紅,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8):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