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循證教學(Evidencebased teaching),在我們看來是一種基于對有效教學證據的收集和整理,強調對教學原理的把握和理解,注重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和反思,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學情和教師個人教學經驗以及現階段被證明的最有效的教學證據融合有效進行教學的思想。循證教學是基于現階段被證明的最有效的教學思想,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用有必然性和可行性,該如何實施是我們需要明確的問題,本文從教師的角度對循證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實施條件進行明晰。
關鍵詞:循證教學;教師;循證素養;理論儲備
一、 提高循證素養
很多語文教師教學偏向經驗教學,將多年教學經驗看作“金科玉律”,二十年前的教學方法二十年以后也可以繼續使用,但是二十年前的農業生產方式到二十年后就變得非常落伍,多年來教育領域中教學思想很少有大幅度的改變,這是教學實施的方便之處也是教學發展的致命之處。我們并不是否認經驗主義,但是長久的經驗主義導致教學進展停滯不前,教師的改革動力不強,理論學習熱情不高,教學的效率很難有大幅度的提升,這也是現在教學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在科技和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完善自我角色,明確自己并不僅僅是傳授語文書本知識的授業者,也不僅僅是學生情感學習的拓展者,更是一位不斷自我超越的研究者,學會運用現有的最佳證據進行有效教學,或者是學會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總結經驗,進行有效教學。循證思想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必然是具有可行性的,教師依證教學,學生通過教師的理性教學方法,獲得科學學習方式,從教師有效教學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有利于整個教學過程獲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循證思想是教師通向專業化的通道之一,它需要教師有理論學習自覺性,在日常生活教學過程中,需要有針對性地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特征知識素養是重要的條件,成為一名優秀的專家型教師不僅需要有專業的理論基礎還需要有出色的教學能力。長期倡導遵循證據思想的學者認為,這種思想是未來的專業人員適應社會變化,進行批判性推理,實現教學問題解決的已知最佳方法,有利于實現現有資源的綜合。
提高循證素養首先需要教師了解循證教學思想。它是一個實踐性的教學思想,指向教學效率的提高,它所需要的是教師對教學有效方法的收集和運用,很多時候由于教師之間的聯系斷層,教學方法很難進行有效地傳輸和解釋,這也就會出現教師對教學思想的理解不到位產生的生搬硬套,不問學生學習情況,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一種教學方法,沒有做到量力而行。所以我們要求教師首先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認知,這包括對自己的教學風格的認知,自己原本屬于什么樣的教學風格,如果改善能夠接受什么樣的教學思想,選擇什么風格更有利于和學生之間產生共鳴,繼而學會對現實教學問題進行正確表征,分析教學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核心,對問題解決進行連接鎖定,以此選擇合適的理論進行支撐,在數據庫中找到與現實相似的教學問題以及實踐證據進行對照,結合課程標準進行高度融合實施教學過程設計,完成教學問題的有效解決,提高教學的科學性,這是循證教學開始的基礎。
提高循證素養要明確證據的含義,了解證據的劃分指標以及證據使用的益處。證據是基于多視角和多立場的,來源廣泛且效用不等,所以美國對循證教育證據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越理性,證明證據的可使用程度越高,要了解證據的劃分指標,證據是基于多視角和多立場的,來源廣泛且效用不等,美國教育家對循證教育證據的選擇主要是根據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將其分為六個等級:第一個等級,隨機對照實驗(真實驗);第二個等級,對照組實驗;第三個等級,先后比照實驗;第四個等級,相關研究;第五個等級,案例研究;第六個等級,道聽途說的傳聞。其中,一級最高,六級最低,遵循WWC指南,以確定支持每項建議的證據的強度。在這些情況下,專家組依靠他們的專業知識和不太嚴格的研究支持,為建議指定“最小”評級。專家組確定大多數建議都得到最低限度的證據支持。雖然許多研究支持每項建議,但很少有研究檢查這些實踐的有效性,一些研究評估了包含多種實踐的干預措施,而且許多研究沒有提供關于比較組收到的指導的充分信息。在國外已經有很多教學證據庫,作為教師對證據不僅是直接使用,也要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進行驗證,不斷為證據庫收集新鮮的有力證據。提高循證教學素養要求教師對教學證據進行合理化調整。循證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語文教學中應該進行修正改善,即使在某一領域出現了最佳證據,作為教師,其職能不僅僅是教書育人更是一名研究者的身份,創新性是其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盲目不可取,會導致研究的意愿降低。
參考教學經驗在現實教學中是廣泛存在的,但是沒有經過隨機對照試驗的證據不一定能產生高質量的決策和效果,對證據運用的方法、個人的價值取向都會影響證據的使用,因此在考慮和選擇證據時就是要參考和考慮現有的最好證據,喚起教師的“證據意識”,增強教師的“知證觀念”(evidence-informed)從而使證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現實意義。教師有意識地在證據庫中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對比和參照,篩選出和面臨問題相似之處的方法,參照他人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思路進行自我篩選內化,這也是教師具備循證意識最重要的作用。在證據庫中沒有他人經手的成功的案例就需要教師根據現有的教學證據進行總結和概括,相比于直接經驗,間接經驗能夠幫助老師避雷,顯現出更高的效率。
問題的確定意味著循證教學的起點是具體的。教師從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或對問題認識的不清晰都是影響教學順利進行的關鍵步驟,直接影響教學的走向,成為循證教學問題解決的重要障礙,最終無功而返。在確定問題后,清晰地表征問題也非常重要,問題表征的適當性影響問題解決的難度,也意味著以某種形式化方式或圖表或文字等方式精加工組織對問題的思考。
提高循證素養需要了解教師在教育中需要什么證據,戴維斯認為,一般需要三類證據:用來證明結果、用來驗證過程、用來說明倫理。第一類是為了說明一種教學法比另一種教學法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需要通過隨機對照試驗或者準實驗進行證據的收集,或通過問卷調查使用相關或回歸分析方法進行變量的分析。第二類主要考慮教育過程對不同學生的意義,主要指向因材施教,對學生的某種進步或者某種退步的預判和測量需要更高的證據,一般可以通過質性研究或者進行觀察法以及訪談法。第三類考慮的是采取某種教學方法的正確性和正當性的問題,可能會存在方法論的正確但是道德的缺失,比如不平等或者不公平。
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強調的情景教學法中,教師首先想到的是去學習、模仿李吉林老師的課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能會去閱讀書本知識,總結李老師的教學思想,因為李老師的教學方法已經通過隨機對照試驗證明是有效的,語文教師根據她的思想進行深化,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愿望,調整教學,收獲良好教學結果,進行循證教學良性循環。
二、 增強理論儲備
循證教學以已有的理論為立論基礎,在現有的證據稀缺或已有的證據存在問題、在確定性不足的及較薄弱的地方建立好的證據,增強理論儲備是形成循證教學思想的基礎,教育科學既是結構復雜的理論科學體系,又是實踐性非常突出的應用科學體系,將教學情境中需要的證據進行合理選擇和創造性應用直擊理論與實踐聯結點,直擊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在理論學習時,教師首先要主動夯實語文基礎知識,為教學過程主動尋求理論和實際經驗的對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監控教學行為,進行教學反饋,根據學生課堂反映,調整教學,在教學反思中,評價教學效果,思考教學存在的不足,調整后續理論的選擇,實現教師教學的自覺程度,從被動轉向主動,自主工作,獲得自由教學過程,有利于在教育研究中獲得樂趣。
要重視語文教學方面的理論分類和相應研究證據的積累。理論方面的積累是教師的基本素養,眾所周知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知識素質由學科專業知識和教學理論知識組成,這就是理論儲備的內容,需要教師雙管齊下,既要重視對語文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和深化,也要強調對自我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不斷打磨和完善,這其中更需要強調的是教師教學方法的積累過程和使用方式。教學思想積累過程可以分為直接經驗積累和間接經驗積累,也就是可以通過聽課、磨課或者書籍閱讀等方式進行,在此我們更著重強調的是后者,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能否將閱讀過程中積累的思想進行有意識地歸納、總結、內化、生華,有效理解以求在教學過程中的自如運用,減少生搬硬套式的僵化處理,這是循證教學增強理論儲備的最重要的一點要求。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存在削足適履的現象,例如當年風靡杜郎口教學模式,大范圍學習成效并不顯著,很多學校多年后又回歸了學校原本的教學方式,杜郎口教學模式是符合學校的自我特色的,所以有效積累前提是教師的理解性積累,在證據方面,從事語文教學的研究者不占少數,但真正對語文教學實踐進行元分析與系統綜述的研究者卻不多;在證據積累方面,從已有的文獻資料中進行搜集需要依靠教師的文獻檢索能力,教師要了解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尋找科學的證據,作為一線語文教師尤其更應該強化相關技能。由學校領導班子組織經營團隊,對教師進行深化培養教育,提高整體教師教學的專業性。
三、 結語
循證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應有其天然的適用性和可實施性。開辟收集教學經驗積累有效總結教學方法,幫助教師進行匯總查找,在有效教學法的數據庫中,教師按圖索驥,有證可循,依證實踐,無證創新的可持續積累,持續改進系統框架,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未來開辟出更加廣闊的空間。不斷對教師進行多元化評價,加強教師自我認同,提高教師理論基礎,發展循證教學應用創造性,全面深入了解教師復雜性。在教學情境中創造性使用循證教學,也需要學校提供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教師在語文課堂中激勵自己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進行教學實驗,自覺通過課題等形式,針對常見的教學問題進行方法實施,同時需要家長對循證教學的理解。在循證教學中教師提供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提供對教學的期望,家長針對學生需求提供幫助和理解,促進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登.教師實踐智慧的五種常見誤解及其澄清——基于循證教育學的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16,28(4):3.
[2]張正嚴,李俠.“基于證據”征訂教育政策[J].教師教育學報,2017,4(1):89.
[3]許愛紅.基于證據的教育及其對我國教育發展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1(9):19.
作者簡介:王為祺,江蘇省徐州市,江蘇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