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課程在中學教育中所占據的重要性越來越強的,所以信息技術課程在教導中學生進行新興科技軟件等的能力培養被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育專家重視起來,校本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具有新的優勢作用,以其豐富而多樣的課程資源儲備吸引著眾多的學校和老師進行使用。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學校聯合老師和一些教育領域的專業人才共同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和使用,使課程更加契合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將校本課程運用在信息化的媒介平臺上,老師能夠充分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本,以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為終極目的展開一系列的探究式教學,試圖將學生培養成為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本文將重點論述探究模式教育的內涵和特點,信息技術課程中探究模式教育的優勢,以及探究模式教學在校本課程中的應用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校本課程;探究式教學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政策的推行下,一些中學校園中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學校將充分以學生為本位,樹立起“生本理念”的教育觀,將學生的學習需求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首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創新力與想象力,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充分地發掘學生的潛能,經過老師和學生的深入交流,使師生之間更加地了解對方,更加有利于在教學中進行“對癥下藥”,老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在這種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能夠在老師的教學帶領下,學生充分地開發智力,對于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的交流與探討。
一、 探究模式教育的內涵和特點
(一) 探究模式教育的內涵
所謂的探究模式,一為“探”,就是老師在充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之后,再結合學生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具有針對性和獨特性的教學問題,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于學習中的問題進行初步的學習和接觸,通過老師的指引,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一定的熟悉,才能在接下來的學習時間里進行自主的學習過程,這一過程是可以脫離老師的學生的獨立學習過程。二為“究”,學生在掌握了一些學習的基礎知識后,就要基礎之上進行進一步地深層次學習和研究,可以與老師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也可以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進行小組談論,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可以進行一定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辨別能力。
(二) 探究模式教育的特點
1. 創新性
探究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就是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的一次變革,其將學習的過程變成了一種知識的思考與實踐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帶領學生進行課本上的內容學習,對于課本以外的知識的涉獵并不廣泛,并且除了中學課本中一些信息技術的簡單的基礎知識外,對于知識的探究并不深入,學生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局限于課本內容,很少具有延伸性。然而探究模式下的教學卻是將學生的學習思維充分地打開,對其進行多樣知識的延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思考和實踐,由自己親自作出學習假設,再通過自己的研究給出答案。
2. 參與性
探究模式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加具有參與感,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老師的教學實踐中去,利用自己的思維和智慧去開辟知識學習的新思路,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參與感并不強,只是由老師進行督促學習,對于知識缺乏自身的思考,老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單向灌輸,但是卻不能教會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因此,探究式教學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表達的權利,他們也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并且能夠有機會去探究自己所提出的疑問,通過實踐的方式作出解答。
二、 信息技術課程中探究模式教育的優勢
(一)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探究有利于加強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領域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學校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引進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具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影響。尤其是在探究模式教育理念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教學資源作為他們的探究對象,信息技術課程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正好滿足了學生們的學習需要,使學生們在學習中能夠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積極性。例如,在初高中時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時,老師應該在課前對于學生進行有關信息技術的知識講解,告訴學生信息技術課程所要學習的內容,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學生必須學會靈活運用一些新媒體設備,才能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去處理一些比較復雜的線上問題,如老師可以教學生進行圖片的制作和視頻的制作等,以及對于一些基礎性辦公軟件的運用,從而提高他們對于信息技術這一門課程的興趣。
(二)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進行探究,有助于拓展校本課程范圍
校本課堂本來就是學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專門制定的課堂模式,其在教學中需要的教學種類會更加多樣化,因此,信息技術課程就提供了課堂教學的新興內容,可以幫助老師拓展學科外延,在原來主學科目的基礎上進行一些信息技術方面有用知識的補充,知識體系由淺至深,更加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時,已經對于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已經在家利用電腦、手機等高科技手段對于信息技術應用開始初步的接觸,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就更加輕松,能夠為學生在學習主課目的知識外提供新的知識儲備。此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還可以對于校本課程進行一定的補充,增加課本中所缺少的知識,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其提供相應的知識內容。
(三) 探究式教學可以改變教學的傳統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是需要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學生集體在教室進行課堂學習,教學的時間和地點都比較受到限制,如何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實現學習需求成為信息化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改革方向。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自主的學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和地點。例如,學生對于當天上課內容沒有聽懂的部分,可以利用互聯網實現課堂的線上聽講,無限次地收聽課堂內容,可以實現將“老師帶回家”“一對一輔導”等教學優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有較大的提升,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知識的預習功課,極大地提高了教與學效率,節省了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進一步增強。
三、 探究模式教學在校本課程中的應用措施
(一) 提出課程疑問,支持學生從多方面進行思考
老師在校本課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學習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建立廣闊的思考空間,老師可以針對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向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或更加具有難度的問題,以一種深層次的學習體驗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如對于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有很多種方法,可以進行相同的路徑掌控,老師只講授了一種方法,其他的需要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去發現,因此,探究式學習也是對于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訓練,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從多方面進行思考,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于問題的批判能力。此外,還可以幫助學生字探究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地學習到更加全面的知識,查漏補缺,爭取提高學習效果。
(二) 老師帶領下邊探究邊學習,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探究式的學習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因為學生的思維和眼界畢竟是有限的,對于問題的思考達不到很深的層次或一定的高度,這就需要老師對學生進行一些問題的啟發或者引導,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生應該學會獨立探究的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地進行深層次的知識挖掘,通過實踐去證明理論的正確性和科學性。例如,中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時,對于一個技術中存在的難點,應該找到其中的共性進行探究,學生應該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在逐步的學習過程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這樣的知識體系和學習習慣是完全適合自己的,順著這個知識認知模式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將會培養出較強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自主學習意識。
(三) 結合合作式的學習方法,積極開展小組討論
探究式的學習模式是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之間還可以進行一些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對于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都可以拿出來與其他同學進行共享,以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帶動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在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探討。同時,學生們可以劃分為不同的學習興趣小組,如信息搜集小組、信息整理小組、信息分類小組和技術小組等,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小組進行參與討論,最終學生之間要得出一個較為明確的討論結果,對于同一個問題進行深究,培養每個學生的探究和鉆研精神,成為更好的可用之才。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以上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要求下的校本課程中探究式教學方式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出探究式學習是當前在學生之中較為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也是可以培養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的有效教學方法,以其具有的創新性和參與性的特點,深深地吸引著學生進行共同探究的熱情。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可以實現探究式學習的豐富性、交流性和即時性,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他們投身于學習探究過程中來,還極大地方便了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因此,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程,并且結合探究式教學共同應用于校本課堂,發揮出校本課堂獨特的優勢,并且充分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佚名.培養計算思維的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8,v.28;No,207(7):107-113.
[2]廖青.基于行動研究的高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開發及實踐研究[J].廣西教育,2017(22):36-39.
[3]“移動學習微資源”用于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4]王君,王慧麗.初中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探索——以Photoshop模塊校本課程開發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1):109-110.
作者簡介:
杜芬娥,中小學一級教師,河北省邢臺市,邢臺市二十冶綜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