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被當代大部分教育者所推崇,它是基于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發展而來的,倡導知識是由認知主體主動建構的結果,是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的過程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一個仍在發展中的教學理論,存在著一些片面和不足之處,需客觀地對它進行認識。因此,本文將會對其發展淵源、教學理念等進行闡述,望能夠客觀、系統、科學地對其進行重新認識,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起源;教學思想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知識、學習和教學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思想觀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自主性和主動性,倡導教師不應該僅僅是學生接受知識的直接講授者,而應該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促進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斯拉文認為,它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所發生的一場教育革命。
一、 主要教學思想
(一) 教學觀
教師的課堂教學策略的轉變是在建構主義學習觀引導下的教師教育觀、教學觀以及課程觀轉變的必然結果。建構主義者在獨特的視角下,對教學的原則、方法、評價等有著獨到的見解。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知識、生活等經驗,不能夠對學生強行灌輸知識而是要在學生的經驗基礎上去引導學生獲得新的知識。還認為教學應重視學生原有的社會政治文化背景、動機以及情感態度等多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認知學習過程中的綜合作用。
(二) 學習觀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或認知活動,是個體的活動,也是在與其他人的社會交互的基礎上進行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個體自主、自愿參與的,提倡學習的主動性、真實性、情境性與多元性等。建構主義認為協作學習而非獨立學習、主動學習而非被動學習等。教學活動的實施主要由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來完成的。
(三) 知識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并非是客觀、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知識與社會中的個體和環境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聯系。知識并不代表最終的解決方案,而是一種較為準確、可靠的假設。因此,知識是圍繞關鍵概念而形成的網絡結構,或稱作大觀念結構,而不是層級結構。
二、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
(一) 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中心”是建構主義的核心思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引導”為基本原則,把讓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教育的基本目的。在建構主義學習觀的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義的就在于使政治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實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現代化。它要求教師在現代教育理論下進行工作,甚至要求教師要有比較系統和獨特的教育理念,同時具備創新精神和改革意識,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育生涯有生命力。政治學科不僅具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所以,教師除了要讓學生學到政治理論外,還要教會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用自己的實踐去解決問題。
(二) “以學生為中心”,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以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通過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認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生:教師無需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在學生的意義建構過程中起到的只是協助和促進作用。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灌輸的教育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完全有能力根據教師的引導實現知識的建構。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和時間去探究發現、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 運用先進教學方式、方法
先進的教學方式、方法能夠體現先進教學理念。貫徹新課改思想,必須徹底打破傳統封閉、機械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在建構主義學習觀理論的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運用先進教學方式、方法。第一,運用教學互動與合作。建構主義認為事物的意義源于我們學習的建構,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要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這樣有利于教學相長以及加深學生對同一事物更全面、更透徹的理解。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存在差異,通過生生合作,可以使他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學習的進行。師生間的合作不僅在認知信息方面,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與互動。通過教學互動,變“一言堂”為“群言堂”。
(四) 建構主義理論下建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科學評價體系
建構學習是診斷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建構評價觀認為診斷與反思是建構主義學習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學生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學習中是否達到所學目標。在建構主義評價觀指導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反饋,使學生自己及時地評價。政治教學可以采用一些新模式,如:采用小循環多反饋的模式,在講解完一個知識點或一個問題后,對這個知識點或問題進行反復練習,強化對知識點的鞏固。以此構成一個小循環,從而在一節課中形成多次循環、多次反饋的授課過程,促進學生進行自我診斷、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這樣能夠更好保證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新課標是以現代教育心理學中的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建構主義主張的教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師生觀、學習環境和教學原則等6個方面。其優勢在于解決傳統教學中業已顯露的問題和弊端,而隨著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術的發展,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對教和學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我校的“十字教學法”是在教育教學改革涌現出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即課堂教學模式為“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五個環節,它以現代教育思想為指導思想,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主要通過課堂這一教學陣地來完成學生學習任務,達成教學三維目標。下面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來談談建構主義對政治“十字教學法”的影響。
1. 建構主義對政治“十字教學法”知識觀的影響
“十字教學法”是根據建構主義的知識觀進行設定學生對知識認知過程的環節的。通過對政治知識的“預習”,使學生對政治知識有個初步的認知,隨著“嘗試”環節的展開,認識程度不斷拓深,就形成新的認知。再隨著“探究”環節的開展,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接著進行“應用”環節,就是把政治知識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建構起來,最后通過“歸悟”環節幫助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2. 建構主義對政治“十字教學法”學習觀的影響
這種知識建構過程其實直接指導著“十字教學法”學生的學習觀,最顯著的是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從“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五個環節來看,學生參與政治知識的學習,有學生自主學習,有同伴互助學習,有老師適時點撥指導學習,有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等,學生在對政治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地進行對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也就完成了本節政治知識的建構。可以說學生學習政治知識重在“習得”,而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學得”。
3. 建構主義對政治“十字教學法”師生觀的影響
這就要求學生政治“十字教學法”學習中應充分發揮其認知主體在學習中的能動作用,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幫助下,拓展思維、積極探索,使自己能順利完成對政治知識的意義建構。政治“十字教學法”的“預習——嘗試——探究——應用——歸悟”五個環節本身就是學習環境的營造。五個環節中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是老師采用預設方法,尋求學生學習政治最佳的情境與意義建構的切入點,通過“嘗試”環節,搭建學生交流平臺,有利于學生對政治知識同化和順應。再經過“探究”“應用”環節進行合作或協作形式進一步對政治知識點深入探究,就把學生的政治初級學習轉向政治高級學習。最后,通過“歸悟”環節,積極引導學生完成對政治知識意義建構。
三、 評價
沒有科學的評價就沒有卓有成效的教育。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教育帶來了許多積極的思想。首先,建構主義發展了認知主義,闡釋了認識的建構性原則,有力地揭示了認識的能動性。學習者對事物的認識不是簡單地依靠學習者個人的能力來對事物進行直接地理解,而是基于學習者的經驗來創設一個學習環境,然后與其他人相互作用并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辯證過程來對事物進行認識的。其次,形成了新的教學觀,認識到學習者的主體性,主張以學生為主,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注重學生個人能力和思維等的培養,注重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過于強調學習情境的構建,忽視了對間接經驗的學習。建構主義雖然在情景教學方面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啟示和做法,但又過于夸大了情景教學的作用,過于強調教學的真實,忽視了學生學習的特殊性和實際的教學過程。其次,過于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容易忽視真理的絕對性。若是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教師單純的是一個“旁觀者”,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將無法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劉剛.運用建構主義打造高效政治課堂的策略探微[J].時代教育,2016(20):157.
[2]王建輝.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62):116-117.
[3]黃修文.慕課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構主義教學研究[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4):96-97.
[4]呂姍,苑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z2):25-26.
[5]彭麗麗.高中思想政治課“MO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康學寶,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