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提倡引導學生閱讀劇本、小說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更加注重多樣性和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劇本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小說進行比較閱讀,通過了解劇本和小說的共性、差異,引導學生進行文學改編和創作,是一次緊緊圍繞新課標而展開的教學嘗試。
【關鍵詞】小說;劇本;改編;比較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文學閱讀和寫作”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2017版)》列出的18個學習任務群之一。新課標在強調閱讀劇本、小說等不同體裁優秀作品的同時,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新課標主張運用比較閱讀等方式,來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進行文學創作。
教學過程中劇本和小說是分開講解的。這種講解方式不如在同一故事下不同體裁的比較閱讀來得更直接、更具體。而《辛德勒名單》劇本是由托馬斯·基尼利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所以在新課標的背景下,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了解劇本和小說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文學改編與創作,不失為一種嘗試。
一、劇本和小說的共性和差異
(一)劇本和小說的共性
劇本改編的取材范圍相當廣泛,小說是最常見的。因為劇本和小說屬于敘事文學,有著共同的敘事要素:人物、情節、情感、主題。在表現手法方面,它們以矛盾沖突來塑造人物形象。在寫作目的方面,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因此,兩種不同的文體可以通過改編進行轉化。
(二)劇本和小說的差異
文體是指一定的話語秩序所形成的文本體式,更是一個系統。文體要通過體裁、語體、風格來體現。筆者主要說一下劇本和小說在體裁、語體和語言以及表現手法上的差異。
1.體裁差異
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劇本三要素是人物語言、矛盾沖突和舞臺說明,劇本“既是一種文學的形式,同時又主要是為將來的拍攝專門準備的藍本”,因此劇本善于運用場景和鏡頭,在有限的時空里,通過矛盾沖突塑造較為豐滿的人物形象。
小說中卻用大量的描寫來敘述故事的發展和演化過程:“大火一燒,那些死尸仿佛一下子又活了起來:尸體朝前坐了起來,把燃燒的原木拋擲出去,四肢拼命往前伸,嘴巴大張,發出最后的吶喊……”小說中運用了細節描寫、場景描寫、心理描寫等多種描寫手法。顯然劇本比小說更簡潔、更有畫面感,但是缺乏想象力和可讀性。
2.語體和語言差異
小說是敘述語體,在語言形態方面,長短句兼有,以長句為主,且多用書面語。語言生動而細膩。小說語言不受篇幅的限制,有敘述性的語言,也有描寫性的語言。例如在場景描寫上,可以展示宏闊的場面和復雜的社會全景。小說《辛德勒名單》便用了全景式的描寫展現了當時復雜的社會,成功塑造了各種各樣猶太人民和納粹軍官的群像。
劇本則是對話語體,在語言形態方面,長短句兼有,以短句為主,且多用生活化的口語。語言簡潔、樸素、易懂。對話語體是“一種富于動作性的、性格化、淺顯化的語體”。可見動作性是對話語體的突出特點。在辛德勒和高斯關于是否將海倫加入名單的對話中,就有很多動作性的描述:“辛德勒無可奈何地伸手去抓牌,高斯突然攔住他,用手指了指。”這些極具動作性的對話將高斯扭曲的人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3.表現手法差異
小說敘事以文字為基本元素,運用敘述、議論、抒情和描寫等手段來塑造人物、展開情節和刻畫環境。因此,小說中會有大量的心理描寫或靜態描寫,例如小說大量描寫了服裝加工廠老板思考是否跟奧斯卡結盟時的心理活動。由于文字的抽象性,需要小說寫作者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文字敏感性,才能夠完成對人物、情節和環境的想象。
劇本則是一種視聽產品,需要將抽象的小說變成能夠“看到”的形象。例如小說的環境描寫要改成劇本中的舞臺說明,小說人物的心理描寫要改成人物的對話和動作。劇本用來表達故事框架和矛盾沖突的特殊的敘述手法是蒙太奇鏡頭和特寫鏡頭。廣義的蒙太奇,是指劇本寫作者從“劇作開始到完成的過程中的藝術思維方式”。蒙太奇鏡頭以場景的剪接來實現時空的穿越,可以直觀感受到連貫、對比、聯想和襯托等藝術效果。特寫鏡頭突出人或物的局部,具有強烈的視覺感受,能夠達到突出、強調的目的。所以劇本寫作者需要具備高度的畫面敏感度和精確的敘述力。
二、從小說到劇本的改編策略
美國電影理論家杰·瓦格納提出了三種基本劇本改編方法:移植式、注釋式和近似式?!缎恋吕彰麊巍穼儆谧⑨屖剑磭@原著的某個人物或截取某條情節線索重新結構故事,但不必展現原著的全貌。因此劇本刪去了名單被幫助納粹欺壓同胞的古德堡篡改等情節。此外,劇本篇幅的限制意味著必然要削弱小說中真實的社會全景和人物群像,而集中于主要人物的塑造。筆者將劇本改編的方法歸納如下。
(一)轉換敘事角度
一方面,小說的敘事視角是通過敘述者展開的,主要是觀察者看到的東西,缺乏客觀意味,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劇本改編要站在客觀視角,將定格的畫面呈現出來。另一方面,劇本的純客觀視角僅限于做外部觀察,并不具備小說全知視角中所特有的對人物心理做自由深入的揭示的功能。因而在劇本中,涉及人物的心理活動時,需要將心理活動在外觀上進行轉換。例如小說中用大量文字描寫了辛德勒看到焚燒尸體時的心理活動,在劇本中改編成了外化的動作——“從引擎蓋上攏起一把在手里捻了捻”,通過簡短的動作將辛德勒的詫異表達了出來??梢娡庠诨恼Z言和動作更符合劇本語言的特點。
(二)轉換敘事方法
小說敘事以文字為基本元素,文字本身具有抽象性,所以需要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運用想象力來建構情節、理解人物。劇本則以鏡頭為基本元素,因此要把由詞匯、句子、段落和章節組成的語言文字轉換成具有畫面感和動作性的鏡頭語言;把以多種修辭、多種表達方式來呈現的人物語言轉換成富有動作性、語言淺顯化的對話語體。
(三)運用蒙太奇鏡頭、特寫鏡頭
蒙太奇鏡頭是人為地將不同時空下發生的事件進行有目的的拼貼。例如課本中鏡頭106和108的反復切換,將同是生意人的辛德勒和服裝加工廠老板進行對比,體現了辛德勒人性復蘇的主題。特寫鏡頭是將人或物的某一細節進行突出展示,例如鏡頭101中“捻骨灰”的動作,這是劇本中用蒙太奇鏡頭和特寫鏡頭完美呈現的實例,可以引導學生模仿實例,以進行改編創作。
三、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對劇本教學的重視度不高。然而新課標在強調構建開放、有序的語文課程的同時,還提出了注重多樣性的理念。劇本和小說、詩歌、散文等文體一樣,能夠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培養學生表達、審美和探究能力。從小說和劇本比較閱讀的角度,分析兩種文本語言的特點,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地理解和鑒賞作品,指導學生進行改編文學作品的實踐,這也為寫作教學找到了一個新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四)[M].江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
[3]托馬斯·基尼利.辛德勒名單[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4]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M].昆明:云南出版社,1994.
[5]裴顯生.影視寫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由秋月,女,1991年生,山東臨清人,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