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君
【摘要】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就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將課堂全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進行知識的獲取,以學生的發展為前提進行教育。生本理念是讓學生“快樂學習”“發展素質”“提高成績”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礎下,教師則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思想,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本文以高中閱讀教學為例,對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生本理念;高中閱讀教學;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在生本教學理念的倡導下,語文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圍繞學生來展開設計和實施,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生本理念下,閱讀教育更能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圍繞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進行分析,旨在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愛上閱讀。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占主導地位
在如今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學生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課堂的主體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尤其體現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情況下是教師將自己對文章的認知灌輸給學生,學生以教師的認知為標準答案進行閱讀,被動接受教師單方面傳遞過來的知識。學生無法主導課堂,這就阻礙了學生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的發展,更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化發展被抑制。
(二)應試教學為主體模式
現代高中教學的主流是應試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是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而決定的策略。為了提高分數的應試教育,讓閱讀教學失去了原本的價值,變得枯燥乏味,原本可以美化心智、陶冶情操的文章被分解成限定的答案和考點。學生的核心素養得不到有效提升,成績也無法提高。
二、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措施
生本理念下的閱讀教育,是讓教師發揮促進和引導作用,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課堂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落實生本理念在課堂中的運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一)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是收獲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和諧輕松的課堂環境能讓學生沒有心理負擔,讓學生敢提問,敢發言,擁有自己的思考。在師生融洽的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閱讀,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閱讀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閱讀教學
為了在閱讀教育中實踐生本理念,教師要學會利用多媒體,因為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聲情并茂的內容。比如在《林黛玉進賈府》一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87版《紅樓夢》和10版《新紅樓夢》中《黛玉進賈府》的情節視頻,將這兩版視頻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哪一版更符合原文所描寫的情節。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課文,也讓學生直觀了解林黛玉初進賈府的所見所聞。學生通過視頻能直觀體會封建貴族家庭的禮節和規矩,深刻認識當時社會封建大家族錯綜復雜的背景,引起學生對林黛玉進賈府之后命運的關注,學生看完視頻后再去閱讀文章,便對人物形象和全文的主旨有了進一步理解。多媒體能全面調動學生感官,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構成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三)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究和創新教學模式,學生只要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就會主動去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充分了解課文內容,掌握文章感情。例如在朗讀《荷塘月色》時,教師可剪輯一首舒緩優美的古琴曲,宛轉悠揚的琴聲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月下的一片荷塘之中,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被激發出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情境視聽中陶冶情操,收獲智慧。
(四)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讓生本教學在閱讀課堂中得到落實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確保實現生本教育。
預習環節: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
交流討論環節:匯總學生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討論。
探究解疑環節:在小組合作學習過后,文本內容基本掌握的基礎上,教師可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結歸納閱讀理解的方法。
此外,閱讀教學中還可以在學習環節設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必修四《雷雨》《哈姆雷特》《竇娥冤》的內容時,這三篇課文的表達形式不同,《雷雨》以劇本的方式呈現,《哈姆雷特》是舞臺劇的臺本,《竇娥冤》是戲曲唱詞,將學生分為三大組進行班級內表演,提前一個月發布任務,讓學生精心準備,可自由選擇是否準備演出服裝,自由分配角色,可拿臺詞,不用脫稿,一個月后在閱讀課上進行表演驗收。表演后進行“優秀劇組”的評選,這樣的活動能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完成學習,并可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五)倡導個性閱讀
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高中閱讀需要樹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進行閱讀教學,使閱讀教學在貼合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所以,除課堂閱讀的教學外,還要讓學生能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師還要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不要過多干預。在課本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見解。例如在閱讀《鴻門宴》時,學生對項羽的看法褒貶不一,這時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閱讀史料書籍,豐富對項羽的認識。學生在進行個性閱讀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尊重學生不同的意見,做到以學生為主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想法,助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
(六)小組合作學習,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小組合作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與他人的思想交流中進行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在學生自由交流時,教師要合理安排小組成員,將整個小組的氣氛活躍起來,做到真正的相互學習,教師也要在一旁進行引導和交流,給出適當提示。比如學習契科夫《裝在套子里的人》時,教師提出閱讀中的重點內容后,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導課堂,可讓一個小組提出問題,另一小組來回答解決問題,在活躍的環境和氣氛中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閱讀能力,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生本教育的理念有助于實現理想教學狀態,能幫助學生成長和發展。為此,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有多種方式,不管用哪種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自主對文章進行閱讀理解。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去自主拓展知識,提升自我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綜上所述,通過對學生實施生本理念教學,既讓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也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夏海月.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開展[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17(7).
[2]陳志偉.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
[3]趙翠萍.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J].神州,2017(16).
[4]劉杰.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J].中學課程資源,2018(12).
[5]鄔龍光.生本理念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