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興勞動密集型產業不斷涌現,社會急需大批掌握現代科技知識的應用型人才,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則成為高職高專院校的主要職能。因此,高職高專教育在深化教學改革的同時,也要使德育不斷深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就是加強德育的重要舉措之一。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就業指導 ?能力 ?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8(c)-0248-0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職高專院校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作為一名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工作中筆者以就業為導向,實現全方位育人。
1 ?擺正位置,建立新型師生關系,這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前提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僅要跟進學生思想工作,更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要想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以使學生在溫暖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工作中,筆者糾正了唯我獨尊的錯誤思想,從“高高在上”的“主任”轉變成為學生服務的指導者。一直以來,筆者始終遵循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底線要求,以平等的心態對待每一個學生。筆者認為,教師的權威不在于教師的職務和地位上,也不在于教師嚴肅的面孔中,而在于教師的人品、學識和教育方法中。筆者深知,教師不是真理的唯一擁有者和說教者,而是學生學習、成長、就業的向導和生活的朋友。
2 ?了解學生,關心學生,這是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基礎
如果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職業規劃,前提就是了解學生,關心學生。只有全面地了解每一名學生家庭、學習、健康、特長、心理等情況,才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成長成才。工作中筆者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2.1 查看學生登記表
通過認真查看學生登記表,了解學生的家庭情境,便于與家長形成合力,共同開展對學生的教育;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特長,以利于制訂學習計劃。
2.2 與學生談話
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心理需求,便于選準切入點,因材施教。
2.3 與家長交談
通過電訪、家長來訪等方式,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在家表現,以便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
2.4 要想使學生接受筆者為其制定的職業規劃,只有關心學生,走進學生心里
育人必須育心,育心必須交心。這樣,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工作中,筆者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嚴格管理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結合。在學生有病時,筆者掏錢為學生買水果探望,讓學生在細微處感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同時,筆者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舉止表現,傾聽其心聲,尤其在他們產生不良情緒時,及時、耐心細致地做思想工作,幫助學生排憂解難。通過一些小事,讓學生感到筆者對他們的關愛。在工作中,實施“真愛學生,融洽關心;關心學生,嚴格要求”。
3 ?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和指導,這是實現學生順利就業的關鍵
高職教育旨在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在培養人才時,必須創設職業崗位環境,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畢業后能及時進入角色。
3.1 加強就業指導工作本身的就業信息積累
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就要掌握就業信息及就業指導的基本知識,熟悉現行的學生就業制度,了解畢業生就業形勢,了解就業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并能對學生進行教育。筆者多次參加畢業生洽談會,了解企業崗位需求,并將這些及時講解給學生,以使學生有一個努力的方向。
3.2 增加學生就業知識積累
筆者利用出黑板報、閱讀等方式宣傳就業知識。通過灌輸,使學生了解有關就業的基本知識,了解我國勞動人事制度及大學生就業制度的基本內容和改革進程;了解專業與就業的關系,了解專業與就業的關系,以幫助學生合理規劃學習生活,合理進行職業設計。
3.3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首先,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能體現出人生的價值就是好崗位、好工作。其次,教育學生要擺正位置,不要好高鶩遠、盲目攀比,要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選擇適合發揮自己長處的崗位。最后,引導學生認清職業發展與現實待遇的關系。一些工作崗位可能條件艱苦,現實待遇不高,但卻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對于眼前的困難要耐得住、吃得消,要看到長遠的發展前景。
平時筆者向學生灌輸“行行出狀元”的理念,引導學生懂得不能死抱著本專業不放,樹立適應工廠、社會需求而生存、理想的就業要通過個人的努力才能實現等觀念。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依據職業個性,樹立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幫助每一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并鼓勵他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使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這些并不是憑空想象的。只有立足現在努力學習理論,苦練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未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通過就業指導教育,學生對自我定位、企業需求都有了很好的把握,增加了就業信心和能力。
3.4 加強學生能力提高訓練
當前,我們既面臨著國內市場的需要,又面臨著國際市場的競爭。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后,這種國際市場的競爭對我們培養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畢業生在市場競爭中要想占據優勢,依靠的是能力。能力是指保證一個人順利進行實際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征的綜合。由于受初中階段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較差,人文素養與知識明顯不足,導致他們對社會生活認識膚淺,理解、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有的甚至尚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些都會一定程度地影響并制約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為高職學生做好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拾遺補缺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中本著求真務實的觀點,從小事抓起。
(1)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利用中午讀報時間,筆者讓每個學生輪流讀一些積極向上或知識性較強的文章,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讀說水平,另一方面通過查找文章,也提高了學生知識積累及自我修養。
(2)心理素質的培養。心理素質是人的所有素質中最容易產生危機的那一部分。人的心理素質一旦潛藏危機,就會對個體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完成由初中向中職、中職向高職的角色轉變,為順利就業做好心理準備。一是注意培養學生成就動機,使學生懂得人人都可能成功;二是培養學生的情緒控制能力;三是加強對心理素質差的學生的引導。
(3)團隊精神的培養。由于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單親家庭和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功利性能現狀,使當代學生固有的心理沖突加劇;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缺少與人交流,時間久了,就會浮躁、自卑。過于要求認同,不能承受挫折。因而學生要想成為一個社會人,必然要善于調適自我情緒、化解人際矛盾、恰當地與人合作共事,這是順利就業的必備素質。因此,筆者通過各種活動,如開展本班內部、與相鄰班級的籃球、足球比賽、拔河比賽、分組辯論賽等,培養學生相互包容、尊重、合作、團結、互助的群體精神,公平、公正的道德精神,從而使學生在能力提升和人性開掘的和諧統一中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4)注意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為使學生成為能被社會認可的人,筆者注重加強學生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筆者經常向學生講一些因不文明習慣而失去理想的工作的實例,達到個人教育和集體共同教育的目的。
就業指導員工作任重而道遠,要在班級日常管理的基礎上,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扎實做好每一項工作。“路漫漫兮其修行遠,吾將上下而求索?!?/p>
參考文獻
[1] 周曉琴.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思考[J].教育科學,2017(10):386.
[2] 陳金華.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3):125-126.
[3] 葉春霞.加強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