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快了教育信息化步伐,同時也推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智慧課堂深入教學,不僅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動機,拓寬了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度,更要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廣度,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智慧課堂深入教學,不僅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更體現“團隊引領,資源共享”的教育智慧,全力提升教師專業團隊的共贏和發展。信息化教育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
【關鍵詞】智慧;共享;共贏;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現代信息的春風吹暖了教育的課堂,推進了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全力加強技術培訓,積極改變課堂模式,精心設計“智慧課堂”,引領學生鐘愛智慧、追求智慧。讓智慧喚醒課堂生機,讓智慧激活學生學習動機,讓智慧提升自身專業成長,充分體現了“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充分展現了“慧智慧識,同心同德”的文化核心精神。《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的第一條中就明確提出:“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正確理解、把握教材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開發、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啟迪學生智慧,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新一代iPad不僅僅局限于語文課堂的學習,它作為一種常態化的學習工具,參與學生語文學習的全過程,并在學生認知、探究、鞏固、積淀的全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改變的不僅僅是語文的授課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觀念、評價體系變革等方面也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一代 iPad在課堂中的運用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
一、新一代iPad創設教學情境在課前和課后的使用
在學科教學中,課前學習主要是預習。語文學科也不例外,為了提高學生高效預習,有效推薦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課前,我主要運用以下幾個新一代 iPad功能:
(一)微課
在微課這一系統中,我常用的是錄制視頻、制作微課、共享微課資源。(1)錄制視頻,主要針對難以下載的一些對課堂教學有幫助的視頻素材。就采用錄屏的形式錄制。這個做得比較多的是古詩文、現代詩歌或一些精品文解讀示范朗讀,或網上針對某個知識點的權威解讀。在聽讀過程中,更有助于提升朗讀技巧,加深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強化。(2)制作微課主要用到課件錄制和屏幕演示。課件錄制主要用在對一些知識點的講解,比如題型歸類,如常見幾種病句解讀、文言虛詞“之”的用法等,再比如方法指導,如如何鑒賞句子、景物描寫的作用。前一段時間我們學習說明文,我就針對說明文的關鍵點做了課件,邊錄制邊解讀,錄制后發送給學生。屏幕演示,主要針對學生作業或試卷中的問題,我就針對出現問題給學生講解,如果是全班普遍的問題,發送給全班同學,如果是個性的問題,直接發送給相關學生,這有利于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3)資源共享有本地資源和系統資源。慧道公司會根據教材的需要提供相應的資源,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資源。如果沒有適合我們學情的教學資源,我們在集體備課中,我們三人根據分工制作相應的微課存入平臺,進行資源共享,有時,我們個人根據學生的需求做的一些微課共享平臺,同學科的老師也可以方便選用。采用微課的形式指導學生預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節約時間,更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復習和鞏固。
(二)附件
附件,在課前預習中,我主要發送一些下載的微視頻,或發送一些輔助課堂教學的文檔資料、課件或圖片。上課前需要學生了解或掌握的一些材料,可以提前發給學生,尤其是住校生沒有便利的條件進行網搜,我就可以發相關的材料給學生,這樣便于孩子學習進度的統一。有時也發現一些好的文章推薦給學生。課件發送得相對少一些,如果有些孩子沒來上課,我就可以將今天所上課的課件內容及時發給學生,讓孩子能及時結合課件學習所要學習的內容。或者一些重點的篇目,在復習時,我會將課件發送給他們,便以孩子復習鞏固。有時還會發送一些圖片。
(三)作業
作業分為課前預習的作業、課中練習作業和課后鞏固練習。教師可以將學與練進行有機的結合。通過軟件設計交互式的練習,實現對知識目標達成情況的即時反饋,以便教師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效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拓展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教師變換不同的鞏固方式,采用多樣的評價激勵措施來落實語文基本知識的鞏固和能力的提升,降低了常規練習的枯燥乏味,學生的興趣濃厚,其學習質量自然也提高了。作業設計形式多樣:選擇題、判斷題、圖片拖曳、語音、試卷、批注閱讀等。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核對答案,并通過重新作答修改答案;在題組練習中,可以直接生成題組完成情況的評價和反饋。這種全員參與的即時反饋操作節省了教師批閱的時間,改變了傳統一對一的教學模式,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自己核對答案和重新作答的功能節省了全班交流反饋的時間。通過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還可以實現針對不同學情的分層教學。這一系統主要給我們的便利是及時、多樣、高效。對于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不僅要加深孩子對知識理解的深度,更要拓寬孩子學習的廣度,所以,微視頻、附件資料、作業的配送,對孩子的語文學習和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起到了添磚加瓦的成效,不僅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更有助于推進我們教師專業化的培養和發展。
二、新一代 iPad在課中的使用
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對課文的理解要基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所以語文課上我們激發學生興趣、強調學生閱讀、強調學生感悟、強調學生想象。課堂是教書育人的主渠道,一畝三分地收成如何,主要就在于此。我以《陋室銘》為例,用微課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展現我在平時的課堂中的一些實際的操作。激趣導入后給孩子一篇沒有標點的《陋室銘》后,我就采用搶答,激發學生的挑戰欲。如果讀得好,就給孩子加分。在朗讀指導后,讓孩子四人小組結合課下注釋理解文意,勾畫不理解的詞句。學生理解文意之后,出示重點詞語,點名讓這位同學解釋,如果有不會的其他同學搶答補充。在這一課有一個重點的文言虛詞,“之”的用法,我單列出來給學生講解,講完后,推屏給學生,屏幕就直接存入學生新一代iPad,便于學生課后鞏固復習。課文內容理解之后讓學生探究:劉禹錫的屋子是陋還是不陋?我就在備課中設置小組學習問題。每個小組都有小組長、記錄員、組員,他們分工明確,同時板上會呈現每個組上交先后情況。他們會積極完成任務。這是課上他們提交的小組作業,我就會及時對每組的交流結果做反饋,根據情況做客觀的評價。學習完本節課的內容之后,對課堂有一個檢測評價。我設置了一個練習,這個聯系可以直接推屏,如果擔心空間不夠,可以在備課設置中設計練習。這是學生提交的作業,我就能及時掌握學生這節課學習的效果。
總之,作為信息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身負新時代教育的使命,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如果能將千年的文化經典和經典的科學技術完美結合,給自己一個完美的體驗,更給我們的孩子一個豐盈的未來。各顯其美,美在共享,各顯其能,能在共贏。當然,智慧的教育,不是技術本身,而是人的智慧,沒有人限制我們的自由,只要我們的理念是前沿的。智慧教育是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的有機結合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發展教育。
參考文獻
[1]譚娟暉.關于地方課程資源開發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參考,2004(12).
[2]文可義.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導刊,200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