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琴 徐文昭
摘 要:本文就在地方高校比較集中的區域建設圖書館聯盟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探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設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策略。
關鍵詞:圖書館聯盟;地方高校;共建;共享
圖書館聯盟(library consortium ,復數為library consortia), 又譯作圖書館共同體或圖書館協作體。它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圖書館由于各種共同的條件或特點(如處于同一系統、為相同機構提供服務)、共同的目的、共同的興趣、共同的需求或者是由于地理上的近便等, 為了實現資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結成的組織。[1]20世紀90年代以來,圖書館聯盟在我國興起。圖書館聯盟發展至今,理論日臻成熟,關于圖書館聯盟的論述也很多,筆者在百度學術上以“圖書館聯盟”為檢索詞,檢索出23700條論文記錄。筆者分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十篇論文,其所論述的圖書館聯盟所涵蓋的區域都比較大,這種大區域的圖書館聯盟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聯合服務方面有節約資金投入、提高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及服務水平等方面的優勢,但在真正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由于資金、規模、地域等限制,導致很多圖書館聯盟中各成員館之間很多方面不能統一行動的缺陷,達不到聯盟的初衷。基于此點,筆者以德陽地區為例,分析探討了地方高校比較集中的一小塊區域(即通常意義上的“大學城”)實施圖書館聯盟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區域圖書館聯盟是同一地區的各類型圖書館聯合起來建立的圖書館協作組織。[2]在一小塊區域建立圖書館聯盟同樣遵循圖書館聯盟或區域圖書館聯盟的一些基本規則,但也有其獨特之處。這種小區域聯盟圖書館有以下特點:成員館數量一般是二至五個為宜,地域非常接近,成員館每年投入的建設經費基本等量,成員館規模類似但在資源上又有所差別,成員館服務對象(讀者)層次基本相同,上述特點,也是建立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基本條件。
1 建設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必要性
1.1 彌補成員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經費不足問題
地方單個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購買經費投入是有限的,因此,不得不放棄購買很多優質的、適合本校讀者需求的文獻信息資源,從長遠來看,這是不利于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讀者需求的。采用圖書館聯盟購買,特別是某些電子資源的聯合購買,能節約購買成本,可以把結余購買經費再分配,多購買優質的文獻信息資源。
1.2 盡可能滿足成員館各類讀者多方面需求
單個圖書館由于受經費、讀者需求量、文獻信息資源需要讀者量等情況的限制,不可能購買所有讀者需求的所有文獻信息資源。如知網、萬方等數據庫,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僅購買了其中與學院專業密切相關的文獻庫;某些原版外文文獻、CSA、Ei、Elsevier、Springer、IEEE、ISI等購買成本太高,需求的讀者又少,很多地方高職院校根本沒有購買。在這種高職院校集中的區域圖書館就可以嘗試采用聯盟購買的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盡可能滿足少量讀者的少量文獻需求。
1.3 提高成員館已有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
目前,許多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很多文獻信息資源基本上是零利用率,實行高校集中區域性圖書館聯盟,可以擴大了服務讀者群體,為成員館以前沒有讀者的文獻信息資源找到新的讀者,從而實現“為書找讀者”的目的。
2 建設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可能性
2.1 眾多圖書館聯盟成熟經驗的可借鑒性
進入21世紀,圖書館聯盟以網絡環境下的資源共建共享為契機,以電子資源的集團采購、授權為驅動,在圖書館內外需求的推動下,得到了更為迅速的發展。目前我國發展較好的聯盟主要有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數字圖書館聯盟、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上海教育網絡圖書館、江蘇省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JALIS)、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天津高校數字圖書館、中國教育科技數字圖書館等。[3]雖然目前的許多圖書館聯盟還是比較松散的組織,也沒有達到建立聯盟時的初始效應,但也有上述發展較好的聯盟,加上眾多的理論研究,可以為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提供很好的借鑒。
2.2 各成員館地域臨近的便利性
建設地方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各成員館的距離臨近,在一至三公里范圍最佳,比如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與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同位德陽市旌陽區,兩校圖書館相距一公里左右,很適合建立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集中區域相鄰圖書館聯盟,很方便兩校的讀者到聯盟成員館利用文獻信息資源以及開展一些讀者服務活動,也便于成員館員之間的交流、學習。
2.3 各成員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的差異互補性
由于文獻信息資源的購置經費、服務讀者的主要需求、服務學科等不同,各成員館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時必然會有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性可能很大程度上恰好能彌補成員館不能滿足讀者需求的方面;也正是由于各成員館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才有建立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必要性。
2.4 各成員館讀者需求存在共同性
雖然不同的圖書館面臨著不同的讀者,但由于讀者閱讀的廣泛性和專業的相同性或交叉性,使得讀者在文獻需求方面存在許多的共同性。對于專業性質的文獻信息資源,各館可能在與本館大量專業需求相關的文獻信息資源建設更完善,而對于少量需求的專業文獻信息資源在建設上可能有所忽略,此時,若實現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就有可能通過其他成員館獲取這些文獻信息資源。在社科綜合圖書方面,各圖書館讀者的需求也存在大同小異,由于各館在社科綜合類圖書的購買時側重點有可能不同,若實現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則可以彌補各自的缺點,盡可能全面滿足所有讀者需求。
3 建設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策略
實現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可以參考使用其他圖書館聯盟使用的策略,如建立區域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與服務聯盟[4]平臺。但又應有地方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特色的策略,如所建立的共享平臺形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網絡的,也可以搭建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平臺;聯盟的規章制度重在強調如何讓這個聯盟真正執行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共建共享的目的。
3.1 建立長期穩定的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章程
規章制度是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長期穩定運行的基本保障,可以是一個聯盟章程,也可以是一個協議。因為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的成員館多數為所在省的大區域圖書館聯盟的成員,所以在聯盟采購方面仍然維持大聯盟的采購協議即可。但這個聯盟規章制度可規定各成員館在聯盟中仍然是獨立的個體,其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模式仍然自主決定,需主要強調規定各成員館的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必須為成員館讀者共享。
3.2 建立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委員會
聯盟可建立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服務兩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4至5次委員會議,會議主要商討關于如何優化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和開展學科、讀者服務、各成員館在工作中發現的先進經驗等方面的內容。參會人員可以是各部門負責人,也可以是各成員館相關工作人員輪流選派代表參會,這樣可以保證會議的機動靈活性和活力。當然,委員會的主要職責是交流學習,一般不會形成讓成員館必須執行的決議。
3.3 建設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平臺
建立的聯盟平臺需實現資源檢索、信息發布、開展深層次服務等功能。建立統一的聯盟網絡平臺,各成員館必須使用同樣的圖書資料管理系統,然后設計統一的聯盟網站,網站的重要職能包括檢索各成員館的館藏文獻信息資源,隨時發布各成員館信息,實現讀者與各成員館之間的交流互動;聯盟也可建立統一的微信公眾號,讓讀者可以通過微信平臺實現上述各種功能。除了網絡平臺外,各成員館也可以統一搭建一些活動平臺,如閱讀推廣活動、讀者培訓、各種文化活動等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聯盟。
3.4 共享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服務對象身份信息
圖書館聯盟的服務對象是各成員國的讀者,讀者的身份信息(如讀者登錄號)是讀者借閱文獻信息資源的前提條件,各成員館需以一定的方式共享聯盟覆蓋下的所有讀者的身份信息。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利用統一的圖書資料管理系統平臺,統一導入所有成員館的讀者身份信息,這種方式需要各成員館統一圖書管理系統服務器等,可以增加聯盟的緊密度,但會增加聯盟的難度。二,各成員館仍然使用各自的系統平臺和服務器,然后把所有成員館的信息都分別導入到各個平臺上,這種方式雖然看似松散,但成本較低,簡單易操作。
4 結語
地方高校集中區域圖書館聯盟可以在已有的圖書館聯盟的大框架下,在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基礎上,重點實施一些切實可行的在圖書館集中區域實現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能共享,廣泛滿足讀者需求,提高各成員館資源的利用率,進而提升圖書館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梅海燕.電子資源聯盟—資源采購的新型模式研究[J].情報雜志,2004,23(2):100-102.
[2]陳琳.地區性圖書館聯盟建設的思考[J].圖書館論壇,2004(6).
[3]杜杏葉,李亞峰,李賀,王碩.我國圖書館聯盟管理與運行機制現狀調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9):37-45.
[4]湯憲振.區域一體化背景下圖書館資源共建共享與服務聯盟發展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v.40;No.276(03):61-64.
作者簡介
唐雪琴(1978-),女,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圖書情報。
徐文昭(1973-),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計算機軟件與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