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小石 王瑋玲 樊琪
摘 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建設是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動力來源。本文從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現狀出發,指出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中存在著資源不足、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善、管理機構不健全、創新創業制度不健全、實踐活動平臺缺乏等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從完善創新創業資源和教育教學體系、健全管理機構和制度、打造實踐服務平臺、營造文化氛圍等方面提出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建設
基金項目:1.2016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創新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的構建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J2016100);2.2019年山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教育支持體系的構建與實踐——以山西省為例”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9513)。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為我國各行各業的進步與發展提供重要動力。新形勢背景下,高校應大力構建創新創業支持體系,一方面,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則是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保障,從而有效緩解當今社會的就業壓力,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1 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給在校大學生發放調查問卷,發現高校在創新創業支持體系的建設上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和不足,需要高校不斷地去健全和完善。
1.1 創新創業制度不健全、執行力差
調查顯示,59%被調查者認為其學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制度不完善,32%的被調查者稱其學校沒有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相關制度。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高校雖制訂了一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制度,但普遍比較模糊,沒有具體、明確的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制度體系,而有的高校根本沒有制定相關制度。另外,有的高校雖有制度,但制度缺乏可行性和執行力。
1.2 資源不足
一是創新創業專業教師缺乏。調查顯示,45%的大學生認為其學校沒有專業的創新創業教師,50.85%的大學生認為其學校有專業的教師,但數量嚴重缺乏。許多高校增加了創新創業的課程,但讓非專業教師教授創新創業課程,嚴重影響教學質量。
二是創新創業基礎設施缺乏。調查顯示,77%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基礎設施不完備,18%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沒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基礎設施。對于許多普通院校來說,教室緊缺,設施陳舊,學生沒有活動場地,理工類學生實驗室短缺,給學生的實踐活動造成許多不便。
三是創新創業資金短缺。資金短缺是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光有一腔熱血,沒有資金做后盾是不行的。通過調查了解到,61%的被調查對象認為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資金嚴重不足,缺乏融資渠道。
1.3 教育教學體系不完善
一是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和實踐相脫節。大多數高校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學生實踐能力較差。調查顯示,68%的大學生稱其所在學校只有理論課程,沒有實踐課程。二是課程體系不健全。63%的大學生稱其所在學校的創新創業只有選修課,沒有必修課。三是教學計劃不完備,缺乏系統的教育教學計劃,學生接受的創新創業知識不系統。
1.4 管理機構不健全
大學生創新創業需要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而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是,管理機構中存在機構不健全、職能交叉重合等問題。60%的被調查者稱其學校沒有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機構。而管理機構的不健全或缺乏,在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中就會缺乏統籌管理,容易出現多個管理部門之間問責不清、權力不明的現象,也容易出現各自為政的現象。
1.5 實踐活動平臺缺乏
很多高校只注重教授學生的理論知識,缺乏對學生的實踐培養。調查結果顯示,79%的被調查者認為學校缺乏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6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實踐活動中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實踐活動組織少,且缺乏應有的指導,學生的學習僅局限于課內,缺乏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有的學校雖然會定期組織創新創業競賽,但由于缺乏專業教師指導,競賽質量不高。
2 存在問題的原因
2.1 高校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目標不明確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之后,掀起“雙創”教育的熱潮,各高校紛紛響應國家的號召,紛紛制定制度、舉行創新創業比賽等,但在制度制定、活動組織、課程設置等方面還存在著許多漏洞和不足。目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制定了許多創新創業支持政策,但各高校在執行時缺乏質量保證,有的學校雖制定了相應的培養計劃,但缺乏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有的學校甚至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計劃都沒有,更沒有統一的教學計劃和實施政策,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受到阻礙。
2.2 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力度中可以看出,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組織層面沒有制定統一規范的制度,教學層面缺乏專業的教師和系統的課程體系。絕大多數創新創業課程是由非專業教師來講授,效果大打折扣。另外,由于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各種創新創業比賽缺乏專業指導,創新創業文化氛圍缺失,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不高。
2.3 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理論和實踐,而多數高校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甚至以理論代替實踐,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上遠遠不夠。首先,高校在創新創業上經常出臺政策、發布通知,忽視了學生才是創新創業活動主體的事實,忽視了實踐活動對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的調動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其次,教師只注重創新創業知識的灌輸和教學任務的完成,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和個性化的指導,學生在創新創業上比較迷茫,信念不強,意志不堅。
2.4 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團隊缺乏
高校在創新創業上存在的很多問題,大多與創新創業的培養團隊缺乏有關。由于沒有專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團隊,就無法制定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政策,也無法設置完善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并實施高效的課程教學。由于沒有專業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團隊,就無法在創新創業工作上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方案,直接制約高校創新創業工作的質量。
3 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校支持體系建設的對策
3.1 完善創新創業制度并監督其實施
3.1.1 制定明確的創新創業制度
學校要明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根據目標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及相關政策制度,使政策制度與培養目標相契合,在組織與責任、管理平臺、課程與師資隊伍建設、基地建設、經費支持等方面都需有合理安排,使相關組織和人員根據制度開展活動,使大學生創新創業得以順利進行。
3.1.2 對制度進行可行性評估
高校在出臺創新創業制度之前可請專業人士對制度的可行性進行評估,也可召開研討會,邀請學校教師及社會創新創業人才對制度進行討論,從學校教育、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等多方面考慮制度的實施途徑及可行性,使制度更接地氣,更加符合所在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實際。
3.1.3 對制度實施進行監督
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濫竽充數、應付差事的現象,因此,高校要建立監察小組,對創新創業制度的實施情況進行適時監督,監察制度的實施情況,并對制度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匯總和通報,使制度得以落地生根,確保制度的效果落實。
3.1.4 對制度效果進行評估
學校要定期對創新創業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了解制度的進展情況及效果,評估結果可以作為制度繼續執行或進行修改完善的依據。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改正,才能不斷完善,使高校的創新創業制度更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更有利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
3.2 完善創新創業資源
3.2.1 加強專業化師資隊伍建設
一是引進專業化人才。高校要建設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引入創新創業專門人才。學校可以面向社會發起招聘,引進社會創新創業人才作為學校專兼職教師,與其他教師一起組建創新創業教師團隊。另外,高校也可以聘用社會創新創業人才為學校創新創業顧問,為學校創新創業工作提供指導,不斷豐富與更新教師的創新創業知識,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
二是對教師進行定期培訓。高校定期組織創新創業教師進行學習,豐富他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學校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創新創業交流研討會,把校內或校外教師聚集到一起,在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交流,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另外,高校應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為教師提供實踐平臺,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為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做準備。如可以組織教師去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學習企業創新文化,感受企業先進理念。
3.2.2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一是更新高?;ヂ摼W教學設施。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已成為教育的重要的載體和平臺。高校應在已有校園網絡的基礎上,把創新創業傳統教學方式與MOOC等現代教學方式結合起來,實現創新創業課程與現代技術的無縫鏈接。
二是加大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力度。孵化基地對于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成功率和社會競爭力有巨大的作用。高校要多方籌措資金,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支撐。
3.2.3 加大資金投入
首先高校與政府建立密切聯系,與政府共同需找多元化的資金來源。高校尋求政府幫助,向社會發起幫助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倡議,鼓勵社會成功人士與社會團體積極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捐助,為高校創新創業教師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其次高校和企業、融資機構要建立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高校尋找企業或融資機構,讓他們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中來。也可以讓企業或融資機構以參股方式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解決大學生創新創業資金短缺問題,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環境。
3.3 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
3.3.1 科學設置創新創業課程
第一,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交叉設置。一方面設置一定的必修課程,講授創新創業的核心知識和技能,容易引起師生重視,如《創新創業基礎》、《大學生創業指導》、《創新創業教程》等。另一方面設置一定的選修課程,拓展創新創業知識,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如《創新創業案例分析》、《創新創業支持》等。
第二,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并舉。理論課程中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如創業基本概念與原理、創業政策、商業模式等。實踐課程中開展一些創新創業項目設計、創業模擬、企業實習實踐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3.2 完善教育教學內容
在設置創新創業課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內容。一是選擇和編寫符合實際的專業教材,讓學生學到專業的創新創業理論知識,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備的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創新創業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高校根據學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使其成為教師開展課程教學的依據。
3.4 設置專業、獨立的管理機構
高校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管理機構,對高校的創新創業制度、創新創業活動的組織等都進行系統管理。如設置大學生創新創業辦公室,主要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制度等,在辦公室下設置資源管理、課程管理、活動管理等不同的職能部門,在辦公室的統一領導下對不同的任務進行合理分配,部門間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創新創業工作。
3.5 打造完善的創新創業實踐服務平臺
3.5.1 開展實踐活動
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大量開展實踐活動,不斷拓寬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實踐形式包括課內和課外兩種,在課內,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造各種實踐環節。在課外,高校通過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提高大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3.5.2 提供服務幫助和指導
組建專門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服務的教師團隊。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為有創新創業意愿和行動的學生提供專業化的指導和幫助。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實踐服務平臺,為學生提供專業化的信息咨詢服務。
3.6 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氛圍
第一,組織創新創業活動。高校要通過組織各類科技競賽、創業活動,來引領和調動學生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各教學學院(系)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第二,做好宣傳工作。要抓好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宣傳工作,通過校報、網站等途徑,宣傳創新創業政策,讓學生及時了解、掌握相關優惠政策,適時把握創新創業信息。另外,要加強各類創新創業成功者的典型事跡宣傳,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第三,開展講座、報告會、交流會。通過請企業家來講座、開設創新創業論壇等形式,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同時,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成功學生的交流會、報告會等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沛鈺.淺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與支持體系的構建[J].人才資源開發,2017,(14):67-68.
[2]陳愛雪.“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4):142-144.
[3]原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問題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8,(14):85-88.
[4]徐楊.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1):125-126.
[5]尚大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5,(9):86-90.
作者簡介
尹小石(1975-),男,湖南洞口人,碩士,忻州師范學院政治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瑋玲(1994-),女,山西高平人,遼寧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樊琪(1998-),女,山西昔陽人,忻州師范學院政治系本科生,研究方向:大學生創新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