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灼輝 黃文俊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1-0-02
教師發展是學校永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學校保持持續優質內涵發展的關鍵,因此,盡快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對學校(尤其新辦學校)來說尤為迫切。我校創辦7年,教師隊伍的構建主要通過面向全國招聘,平均年齡30歲。教師的喜好、特長、個性、學識、教學風格、學科特點等,不盡相同,為此,我校與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合作,借助東莞市教師進修學校、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等專家教授對學校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進行廣泛地座談和調查,最后共同形成“訂單式”培訓體系方案,有效地把我校教育教學的迫切需求與進修學校、其他高校豐富的教育資源有機整合,把教育教學的科學理論與我校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自主靈活、凸顯成效的“訂單式”培訓體系,為青年教師們度身量做,促使其迅速成長。
一、青藍工程,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學校青年教師占絕大多數,學習熱情高,學習能力強,但是理論知識和教學經驗相對不足,多數教師處于專業化發展的初級階段。針對這一特點,學校推出了青年教師專項培養項目——“青藍工程”。“青藍工程”不只是簡單找個教師,安排給青年教師做師父,而是精心挑選,頗具匠心:首先從分析青年教師個人特點入手,根據其性格、學歷、學識、教學風格、學科特點、成長模板等,探討其發展的多種可能,接著有針對性選出經驗豐富的適合的教師(師父可以是一個或幾個),與青年教師結成“對子”,量身定做,因材施教,個性化培養,全方位的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當然,這樣量身定做,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但幾年下來,“青藍工程”有序開展,“師父們”以身作則、積極示范、毫無保留,“徒弟們”虛心學習,勤學勤看,勤聽勤問,一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在教育教學等各個方面成效明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二、引育結合,促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在青年教師培養方面,采取引育結合方式,進一步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引”,即從全國各地有針對性地招聘優秀青年教師,引進優秀人才,擴充完備教師隊伍。比如,作為全國航空航天學校和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但科技創新、足球等方面扎實專業的教師比較缺乏,于是通過招聘,廣納賢才,量身定做,專門引進優秀的專業教師,打造科技、足球等方面的強者之師。“育”主要采取自身培養,通過“訂單式”培訓,“梯隊式”培養,因人因學科而異,個性化培養。如“梯隊式”培養,學校自主培養和市局協助培養,評選校級和市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名師等,激勵培養青年教師成長,打造自己的品牌教師隊伍。
三、加強聯動,拓寬青年教師成長途徑
注重校級交流,加強校校聯動,資源共享,深度融合,共同發展,拓寬青年教師成長途徑。與市級或省級名校加強聯動,深度融合,共謀發展,在教育、教學、教研、管理等全方位完成對接。比如,我校由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協辦,他們毫無保留,鼎力相助,開展一列講座、送課等教學教研活動,傳經送寶,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或與一些兄弟學校結成聯盟,開展一列教學教研活動,助力青年教師成長。如召開多校聯合命題研討、同課異構、骨干教師交流學習等各類教育教學教研活動。或邀請各校眾多專家、學者傳經送寶,引領發展;或有校內教師的真知灼見、相互學習;或我們教師自身的體會或困惑,真實而有價值……幾年下來,已有數十位的專家、學者以及學校教師登上講壇,就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講座與交流,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出了積極的教研學習的氛圍。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完成青年教師的更快更好提升。
四、學科競賽,提高青年教師專業素養
開展各類學科競賽活動。學科競賽不僅是為了獎勵優勝,更是通過各類競賽,發現和挖掘教師各種潛能,打造品牌教師,促進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特點,有些教師擅長教學比賽,視賽場如閑庭散步;有些教師適合演講,口若懸河,技壓群雄;有些教師善于管理,班主任工作如魚得水,游刃有余;有些教師專攻課題論文,各類論文見諸報刊雜志……學校舉行教學能力大賽、教學解題比賽、教學設計比賽、演講比賽、班主任能力大賽、讀書征文比賽、論文比賽、課題比賽等等。以教學能力大賽為例,學校面向全體教師,組織開展各類教學評比活動,即主要以“教學能力大賽”為平臺,以任務為驅動,進行教學基本功比賽、教學設計比賽、解題比賽等。
每年如期舉行各類專業比賽,進一步夯實了教師專業基礎,切實提高了教師專業素養,從而讓教師走出校門,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在市級、省級、甚至國家級教學比賽中,不斷斬獲大獎。
五、校本研修,拓展青年教師培養途徑
從學校實際出發,依托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特色開展校本教研,進一步拓展青年教師培養途徑。我校將新課程理念付諸于教學實踐,并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創建富有學校特色的教學研究,自主開發校本教材,尤其開發了一系列“立人”精品校本課程,并編輯出版“立人”校本系列叢書,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普遍贊譽。學校借開發校本課程這一契機,進一步挖掘和培養教師隊伍中最具創新能力,最易接受新理念、實踐新課改的青年教師,推進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促進青年教師不斷成長,從而徹底改變整個教師隊伍的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方向發展。
度身量做,“訂單式”培訓體系,既有全校性的全員培訓,也有貼近班主任、青年教師成長和學科教學的個性化培訓;既有教育思想的引領,也有教育教學實踐的切磋。培訓內容針對性強,符合學校發展現狀和廣大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同時,一大批的教育專家、高校教授、一線教師等名家大師走進學校,實現了教師們在“家門口”就能聆聽高水平講座或是授課的愿望,也解決了教師日常教學忙碌而無法抽身外出學習的實際問題。總之,度身量做,依據培訓策略,多措并舉,促使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構建了一支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并打造出一批自己的品牌教師,促使學校保持核心競爭力,學校進一步促進學校持續優質內涵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偉著.西方大學教師專業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