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煒
關鍵詞:創新創業;小眾手工文化;文化創意產品;課程改革
隨著社會創新環境的改變,職能分工的細化,個性意識的覺醒,小眾需求產品諸如:藝術品、奢侈品、收藏品、文創產品等,逐漸成為消費的新潮流。其中手工文創產品因其創意新穎、時尚個性、手工制造等因素,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歡迎。這種“私人訂制”的手工文創產品,滿足了廣大年輕人的個性化消費需求,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同時,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創新創業模式”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全新驅動力。延伸到教育領域,對我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要專業能力好,而且還要創業能力強,特別是對以創新創造為目標的設計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很多在校大學生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創業實踐當中。在小眾手工文創產品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本文就產品設計專業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展開探討。
1小眾手工文化創意產品概述
以網絡信息化為主要特征的后工業時代,產品面貌日益趨同僵化,缺乏活力。個性化、多元化、差異化則逐漸成為時代的需求。消費市場不再是主流、熱門產品的天下,一些小眾的、個性化的需求,將被重視,并得到滿足。小眾化產品不同于大規模生產出來“標品”,那些常見的、毫無創意和個性可言的產品是無法讓小眾消費者提起興趣的,往往是“定制款”“限量版”“純手工制造”這樣的詞匯,更加適合小眾消費者的胃口。現代年輕人,特別是00后,樂于將自己定義為“開放、獨立、多元的—代”,他們引領時尚,拒絕爆款,不愛跟風。
就文創產品而言,許多獨立設計師與設計機構已經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如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南京博物院的金獸橡皮擦、美國的LEXON、Kikkerland、英國的HAY、意大利的Alessi等眾多優秀文創產品,呈現了多姿多彩的小眾文化。據調查,在五花八門的文創產品之中,那些產量少,設計新穎的手工產品,在年輕族群中有很高的熱度。
2創新創業背景下小眾《文化創意產品沒計》課程改革的意義
高等教育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在近幾年發展迅猛,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創客恰好可以抓住手工文創產品這一熱點,結合本專業與所學的課程,開發一些非量產小眾性的手工文創產品,如佩戴的小飾品、手機殼、鑰匙扣、口紅、3D打印相片、創意布偶、煙灰缸、拼豆豆、精油皂等小物品,進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活動?;ヂ摼W的發展將不同愛好的人聚集成一個個小群體,這些人群可以獨享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樂趣。在大學校園里,各個社團、圈子異常活躍。這種小圈子雖然不能夠成長為大眾市場,但是其一旦成為銷售對象,便具有很高的忠誠度,容易打造大學生創客自己品牌的粉絲群。
在動輒數萬人的大學城里,有了眼界開闊,追求設計感與品質感,追求“文藝”的廣大消費人群,大學生創客們早已蠢蠢欲動,如何利用專業技能為客戶提供私人定制禮品服務成為擺在他們眼前的一個問題。僅僅依靠一個一個獨立的創客去摸索,去嘗試,肯定有難度。我們知道傳統產品開發制作流程復雜,需要資金、技術、場地的支持,大學生要想實現創意是非常困難的。大學生創客如果要想在校園里創業成功,只靠自身的能力是不夠的,需要高校提供一定的支持,專業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現在很多高校建設科技園、創業孵化基地等,這都是在積極營造創新創業的環境。通過高校的軟硬件支持和教學改革,可以有效減輕大學生創客的創業壓力,輔助大學生在校進行創業活動,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新精神,讓他們靈活運用本專業技術知識,把富有創意的想法轉化為市場所需要的產品。
3創新創業背景下小眾手工《文化創意產品設計》課程改革方式
3.1革新教學模式
首先,應該以優化、豐富課程內容設置為前提條件,改變以前的“實題虛做”的授課模式。授課內容要立足創新創業的宏觀背景,緊扣設計能力和創業素質這一中心,在上專業課的同時,適當設置創業教育內容,讓學生一邊關注潛在消費人群,一邊設計定制產品。采取“任務型驅動教學法”授課,對學生進行創業知識和意識的普及,使大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和意義,激發大學生進行創業的興趣,轉變大學生傳統就業觀念,深化大學生的創業認知。
其次,多門課程之間相互協同,多學科之間相互融合。要求設計專業的學生去與廣告學專業或其他相關專業的同學組隊,在完成訂制產品的過程中,共同去市場調研、分析資料,一起鉆研設計技巧??鐚I、跨學科創業合作,可以做到學科間的優勢互補。設計專業的學生受項目驅動,必須去自主學習領會設計心理學、市場營銷、創新創業學等多門課程知識,同時還要虛心的向團隊其他成員學習非本專業知識,這樣可以更好的實現創業訓練,完成課程作業。這種組隊合作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多領域知識的融合,多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
最后,在學習過程中加入學生對創意產品的材料、材質、手工制作技術的學習環節。把材料語義、手工制作技術、制作設備運用等引入文創設計教學,可以讓學生在構思和畫圖的同時就考慮到以后將設計稿做成實物時將要面臨的一切問題。學生在確定大致設計方向以后,便可以自由的去收集各種稀奇古怪的材料,再把這些看似毫無聯系的碎布、金屬、陶土、塑料等材料進行藝術化加工,制作出獨一無二的手工文創產品。這種嘗試有助于學生走出傳統模式的思維束縛,運用新穎而獨特的造型語言進行藝術表現。小眾產品的特性是個性和感性的交融,消費者的需求不僅體現在對產品本身的訴求上,更關注產品的手工味道,材質感受和制作技術。通過課程對小眾文創產品的設計元素、設計規律、設計方向進行深入探討,抓準小眾文創產品的“手工制造”這一亮點,實現目標人群和產品的共鳴。在教學中強調這種手工定制的獨特,可以滿足小眾消費者情感上的交流。同時,這種研究式的教學,有助于設計專業學生創業技能和探索能力的獲取。
3.2建設高質量教師團隊
設計專業大學生設計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專業的設計類教師,而且也需要專業的創業類教師,特別是既有真才實學又富實戰經驗的教師。目前各個高校中,這種“雙師雙能”型教師還存在一定的缺口。解決的辦法是學校、學院對創業實踐課程的支持與統籌,主要是以校內專業教師為主,校外創業專家為輔,兩者共同參與完成教學。校外創業專家可以采取顧問制,邀請一些社會上成功的企業家來學校進行和大學生面對面的交談或者開展講座,對于大學生現在創業面臨的困惑給予建議和指導。同時,也可以嘗試建立學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機制。此外,還要善于使用校友資源,請創業成功的學長回校參與輔助教學。高校還要引入創新創學方向的導師,為全校各創新創業團隊提供財稅、法律、工商、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服務或指導。從長遠來看,高校需要提升本校教師的專業素質,開闊教師眼界,為教師提供創業教育學習平臺,鼓勵教師從事創業活動,多培養優秀的“雙師雙能”型青年教師,反哺創業教學。
3.3工作制式培養模式
以往教學側重理論學習,是“創意理論型”的教學模式。訓練學生虛擬創意思維,學生所學內容易脫離實踐,動手能力不足。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專業課學習一般都是在教室和實驗室中進行的,忽視了社會實踐這一環節。工作室制的培養模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具備多種教學設備和開闊空間的專業工作室是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孵化場地。在固定的教學工作室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師生在實踐中教與學,打破了藝術教學固有的教育模式與專業結構,更加凸顯師生的主體性和交互性。學生可以利用工作室的印刷設備、3D打印設備、縫紉機、打磨機等各種資源條件進行創作,校內教師對制作技術、設計創意、材料材質進行現場指導,校外專家利用網絡對市場調研、目標人群分析、開店技巧、銷售、服務等進行遠程指導。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不同于以往的課室授課和管理方式,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要有相對自主的管理方式。將這些工作室聚集起來,提供良好的公共協作與討論空間,很容易營造高校的創新創業氛圍。學生自行組建團隊,根據作業內容劃分工作任務,然后申請所使用的設備和作業空間,最后合作完成項目。這種模式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能更好地因勢利導,符合當前教育向跨學科方面整合創新的需要。當學生的作品品質和數量達到一定的水準時,通過校內創意市集活動,學生組織、校內社團推文進行品牌推廣展示與銷售,建立校園品牌。開辦淘寶店鋪與微店,入駐原創設計網站注冊商家,參與論壇發帖,轉載,積累點擊量、關注量、轉載量,打造品牌知名度。創業意愿比較大,前期運營比較好的團隊,將由教師輔導轉為高校的大創課題,繼續從事創業實踐活動。
4結語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下,國家大量投入和政策支持,旨在高校培養優質創新創業人才。本文探討在《文化創新產品設計》課程教學中合理的利用多元化的建設條件有意識的階段化引導、輔助、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設計能力培養與創業能力培養相互融合,努力提高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還能促進其未來職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