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艦 蔣藝涵 趙雪梅
“產學研”耦合培養研究生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專業素養、綜合能力的必然舉措。本文首先對目前研究生綜合素質、研究生培養機制進行客觀分析,繼而討論產學研合作背景與發展現狀,分析“產學研”耦合培養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針對現存問題提出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體系,并對其構建思路與執行策略進行研究與實踐分析。
產學研合作主要形式為以產學研為依托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參考科研課題, 結合理論與實踐,“橫向協同,縱向創新”的深度人才培養模式,合作仍處于初步階段,培養方式、合作機制、管理體制、利益機制等均需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當前需迫切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高校與企業合作流于表面、未結合市場與學生雙方實際需求,高校與科研院所研究方向脫離市場實際意義,企業、學校、科研院所缺乏合作積極性與主動性。
1.1 全面質量管理對構建“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的啟示
體制機制問題是影響高校活力、制約高校發展的關鍵性問題,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費根堡姆和質量管理專家朱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的啟示,“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1.1 保證一個過程前提
研究生培養是一個全過程,涵蓋所有環節以及各環節相關的人員,培養機制在不同環節,相關人員應完成不同的任務,且每項任務環節都遵循產生、形成、實施和驗證的循環順序,各任務環節例如宣傳、招生、面試、培養、實習等之間應該緊密銜接,隨時保持內在聯系。
1.1.2 堅持四個階段循環
根據研究生培養是一個全過程的理論,將美國的戴明博士的PDCA循環運用到培養機制構建中來,總結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四階段的循環方式,即培養機制的構建并非是一成不變的,而應該根據現實情況不斷進行,循環往復,例如培養環節應按照“制定培養目標(plan)—實施培養計劃(do)—檢查培養人才質量(check)—改進培養方案,提高育人質量(act)” 四階段的循環方式。
1.2“產學研”耦合培養研究生綜合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為了更好地適應產業發展,當今社會對研究生人才的要求包括:具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具備多維度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具有復合型知識架構等。高素質研究生人才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較高的應用能力,而目前僅靠單一的高校教學是沒有辦法達到這樣的高度,只有同時通過理論、實踐、科研方面的相關教育才能夠培養出合格的研究生人才,因此,“產學研”耦合培養研究生是提高研究生人才專業素養、綜合能力的必然舉措。
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其中任一單位單獨運作都不能保障充沛的勞力、技術、資金,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生產技術落后,許多高校科研課題與實際生產脫節等問題都是由于各單位沒有充分合作,而 “產學研”耦合能夠將前沿的技術、專業的人才、充沛的資金、新興的知識高效益地整合利用,促進中小企業的進步與發展,加快高校完成轉型的進度,促進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提升我國技術水平。
2.1“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構建思路
2.1.1構建“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戰略聯盟
指以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各單位的共同目標和長遠性發展方向為導向, 以具有法律效應的準則為約束, 建立的協同合作、資源共享、進退一致的產學研合作聯盟。該戰略聯盟的建立在政府的合理指導下不僅能夠快速整合多方資源,且能夠高效率利用資源達成目標,達到多方共贏的效果,提高研究生綜合素養,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2.1.2建立“產學研”研究生培養協同機制
在政府規劃下,以科研院所研究相關課題為導向,協同高校理論教學、企業實踐教學制定研究生課程體系,制定科研導師、理論導師、實踐導師多導師制度,建立協同機制。此機制以理論知識、科研項目、創新實踐為基礎, 統籌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各單位力量, 充分發揮各單位專長特色,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研究生人才。
2.1.3 搭建“產學研”研究生培養資源庫
資源庫包含括但不僅包括人才、師資、信息、技術、資金、知識、勞力,由各單位共同搭建,資源庫的搭建可實現實時共享前沿技術,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同時能最大效益整合社會資源并進行合理分配,降低不可控因素帶來的風險,減少不可預估損失的產生。
2.1.4形成統一的獎懲機制激勵各單位“產學研”協同積極性
由政府主導統一獎懲機制標準,各單位統一采用,獎懲機制可在各單位之間線性疊加,該機制不僅能夠加快各單位協同配合的進程,還能夠較大程度上激勵協同配合積極性,激發協同配合主動性。
2.1.5制定“1+2”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地區高校、企業、科研院所發展程度、發展方向均存在差異,因此,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實現最大效益。“1+2”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中,“1”是“經濟發展需求”,“2”是“地方特色,學科特色”。
2.2 執行策略
“產學研”研究生培養質量除了依賴于培養機制之外, 還應采取與之相應的策略, 因為執行策略直接影響研究生培養機制的運行效果。“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執行策略應圍繞“協同機制”與“獎懲機制”相兼顧、 “地方特色”與“學科特色”相循環兩個方面展開。
2.2.1“協同機制”與“獎懲機制”相兼顧
協同機制的建立主要服務于研究生課程體系,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養能力,為了保證機制的長久、循環運作,應正確處理利益關系,明確獎懲機制,堅持公平原則,確保資源分配合理,充分調動各單位積極性,致力于達到合作共贏的局面。
2.2.2 “地方特色”與“學科特色”相循環
馬克思主義認為, 事物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一個螺旋曲折上升的過程。在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的時候應該采取循環的方法考慮地方特色與學科特色,地方特色橫向決定培養模式發展方向,學科特色縱向決定培養模式發展高度,應當循環地考慮橫向發展與縱向發展。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續發酵, “產學研”將會越來越普及化,本文針對目前“產學研”推進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不斷分析與反思,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的啟示,提出基于全面質量管理的“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體系,以及“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構建思路及相對應的執行策略,這種“產學研”研究生培養機制能夠培養出專業素養過硬、綜合能力較高、具有創新意識、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研究生人才,對推動社會發展、推進教育改革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基金項目: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項目“加強高校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合作培養高層次人才研究”(2019YXW10);廣西科協資助青年科技工作者轉向課題“廣西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工程人才培養機制研究與實踐—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桂科協(2018)ZC-25)。
(作者單位:1.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2.桂林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與自動化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