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娟
本文采取實驗研究的方式,通過使用問卷調查、訪談、試題檢測等方式對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別是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研究問題、研究方法、數據收集、實驗原則和過程。通過研究來論證與傳統講授式英語教學模式相比,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否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應用和工作實踐能力。
1.1研究目標及主要內容
為了驗證該教學模式是否能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應用和工作實踐能力,該研究選取作者執教的本校學生參加了此次調查研究。選用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管理與信息系的160名二年級學生作為研究目標。該部分學生全部由筆者任教,實驗班與對照班分別采取體驗式教學方式和傳統的英語講授式教學方式。劃分為4個班級,2個實驗班,2個對照班,每周各2 課時,教學進度一致。實驗前我們選取英語應用能力A級考試模擬試卷當中的綜合模擬試題,對兩個不同的班級進行了摸底語言測試,考試結果如下圖:
這說明教學改革之前學生們的英語水平是基本一致、沒有太大差別的。
1.2 研究問題
1.2.1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體驗式教學能否提高學生在英語實際應用方面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能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表達能力,能有多大幅度的提高?
1.2.2 體驗式教學如何把專業英語知識與高職學生自身的專業緊密結合,培養出專業素質強的新時代職業應用人才?
1.3研究工具
1.3.1 問卷調查
此次的調查問卷通過參考文秋芳的《英語學習情況調查問卷》以及國內其他學者設計的問卷,同時結合高職英語的教學實際情況、參考高職行業英語而設計的。問卷調查采取了實驗前與實驗后兩次調查問卷。前測試卷共有12道題,后測試卷有9道題,采用 Likert 級量表(A=完全同意 B=同意 C=不同意 D=完全本不同意),主要內容包括 5個方面。
1.3.2 試卷檢測
此次研究采用前測加后測的方法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測試。為了避免受到如試卷的難易度、題量大小等外在因素的干擾,測試試卷選用的是高職應用能力英語A 級試題中的綜合試題,適用于高職二年級學生參加考試,與參加本次研究的學生的英語學習階段相一致。
1.4 實驗數據收集過程
1.4.1 調查問卷數據收集過程
首先,筆者在實驗前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本次研究設定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同時,為了增加問卷的準確度,更加全面的了解高職生的英語學習狀況,還隨機在 2019 級和 2020級的物流管理和會計專業發放了問卷。為了對比實驗前后學生們在英語學習興趣、表達、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在實驗結束后筆者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
筆者組織了這兩次問卷調查,選擇在夜間的自習時間在學生們各自的教室進行調查,調查時間一次大約15分鐘。實驗前共發放 200 份問卷調查,回收 189 份,回答率 94.4%,但是對照班和實驗班的問卷調查回收率為 100%;實驗后共發放學生問卷調查160 份,回收 160 份,回收率 100%,兩次問卷回收均為有效答卷。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回收率前后兩次的調查,保證了實驗前后數據的有效性。
1.4.2 試卷檢測數據收集過程
本研究一共進行了兩次英語水平測試。實驗前進行了一次測試,經過15周實驗研究之后又測試了一次。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安排學生按照期末考試的要求認真參加測試,測試成績算入最后期末考試的分值當中,讓學生們加以重視。其次,兩次測試嚴格遵守考試要求,布置好考場,安排每個考場2位監考老師,確保試卷的有效性。最后,由英語老師們流水閱卷,仔細核算出成績,確保收集測試成績的數據真實有效。
1.5 實驗原則
1.5.1發揮主觀能動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要取得體驗式教學的良好效果,必須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并帶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做到師生良好的互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協作,才能最終完成課上英語學習任務。
1.5.2設立情景
結合學生自身專業開展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要展開課堂互動活動,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將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任務作為主要活動來進行。設計的教學任務必須與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聯系在一起,不能脫離學生的實踐活動。教師應該利用各種輔助手段比如像多媒體信息,全面的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學習情境中,從而快速、有效的完成英語學習任務。
1.5.3注意師生情感互動
體驗式英語教學體現的就是師生間和諧平等的關系。這種和諧關系表現為課上師生互愛互敬,課堂關系融洽,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要求師生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他們平等合作,共同展現各自的英語水平,讓每個學生機會均等的參加課堂活動的機會,了解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其次,注意培養學生的人文知識,加強個體興趣的培養。通過教師與學生們的良好互助合作,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
1.5.4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教學要緊密聯系社會現實生活。開放性原則有以下要求:首先,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理解知識;其次,教師要充分扮演好課堂學習輔助者的角色,促進學生之間更好的相互交流與溝通。同時,教師要跟學生創造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們展開針對學習的良性競爭,從而實現共同發展的目標。最后經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實現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目標。
本次實驗持續了15周時間,在實驗班主要采取了庫伯的四步式體驗式學習圈理論進行研究。這四步具體分為:具體體驗、觀察反思、獲取抽象內涵、模擬工作實踐四個階段的學習方式。具體內容分為:具體體驗部分:學生們體驗創立的模擬英語狀態下的工作情境; 觀察反思部分:學生們自己本次課親身體驗獲得的知識進行提取、反思,最終升華為抽象內涵部分;學習者獲取具體體驗后,對所得體驗進行篩選、轉化為邏輯思維內容;應用實踐部分:學習者通過主動實踐檢驗所獲得寫作具體體驗并運用到具體寫作內容當中。
在這15周中,反復這四步教學步驟,循環進行。每節課都分為課前預習、課堂小組討論、例文解析、自我評閱、小組互評、課外拓展這六個部分。課前預習目的是為課上學習體驗做好準備工作,同時有助于學生們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課上小組間的互相討論,增強了團隊凝聚力,提升了團隊合作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個體自身通過小組間的討論、闡述及總結過程,對于高質量的完成課堂英語工作任務相當重要。
在學生參與體驗式英語課程的過程中,作為英語任課老師,應該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英語表達能力。在教學前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織上課用的相關素材,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內容,構建恰當的學習布局。在課上具體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英語表達方法,防止學生學習內容偏離主題。在課后學習效果檢測中,教師應著重指導學生修改字詞、語法、句法等基礎知識。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能充分體驗英語學習過程,發揮積極主動性,了解自己的存在問題,通過體驗式學習來實踐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實際困難,最后完成學習任務。
基金項目:2019年全國職業教育科研規劃一般課題“以崗位職業能力為導向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以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為例” (項目編號: 2019QZJ222)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交通職業學院科學與人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