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范
風還在耍性子,花草抖動,樹無奈地跟著搖擺,頂樓上的鐵皮咣啷啷響個不停……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前夕,風大天寒。聽說故鄉的映山紅花,還遲遲沒有露面。我本打算到外鄉轉轉。“去哪兒啊?咱們小城不夠你逛的嗎?”朋友鄂麗的這句話,讓我眼前開了一扇窗,決定近距離欣賞我的第二故鄉——莫力達瓦旗小城,暮春的風光。
在此工作19年了,還沒有仔細觀賞過小城這個時候的景象呢。她東銜一灣嫩江水,西抱尼爾基一中和民族中學,南攬職業高中,北馱布西古城。60年的光陰里,她豐盈著自身的歷史文化。我只知道她大致的模樣,這次我要好好地打量她。
5月2日,肆虐幾日的風終于刮累了,乖巧安靜下來。天氣十分晴好,暖洋洋的。
我騎上車子,從納景出發,一路東行,慢悠悠地可站可停,看著濱江路上的以中間為主,兩側為輔的三道綠化帶,幾里長的景致無一錯過。綠化帶中穿插栽種的花卉,以干枝梅為主,隔三差五有一兩枝兒映山紅、一堆兒丁香的身影兒,它們都鉚足了勁兒,開的要怒放,沒開的,幾乎都張開了眼。干枝梅被修剪的形狀不一:冠狀的、平頭狀的、斜面狀的,尤其散落狀的極為好看,有花無葉兒或先花后葉兒,綻開的花蕾都暢快淋漓。初期現粉紅,隨后變白,像極了白頭翁,或毛絨絨的樹掛。兩色交替的花朵扎滿了枝杈,如一串串糖葫蘆或一支支毛刷子斜插在花樹中,盡情地綻放在這一日的春暖里。多種樹和一些灌木叢的綠葉陪襯它們,每隔一段還有一種小黃葉兒的灌木躍入眼簾,更讓人目光匯聚,移不開步。惹得蜂兒,把肥胖的身體埋在花蕊間,似乎有晝夜不舍的架勢。
這哪里是綠化帶?分明就是園林街啊!我作為小城一員的驕傲再也藏不住了,隨之分享著園林師傅們的處處杰作。
仿佛一下子,小城人從房門、樓門紛紛走向廣場、公園、露天市場等盡可能春光拂照的地方。花前樹下彌漫著咔嚓聲、說笑聲。小城精神煥發,能看到她年輕人般的蓬勃。
熬過了2018年一個漫長、無雪、呆板的冬天,小城人哪怕只看到零星的幾朵兒花兒,已覺得敞敞亮亮兒,心滿意足了,又何況眼前是綿延幾里的灌木叢中的花海,心里滿載著的冬日的寒與苦,干與澀,瞬間就散去了,帶來了暖暖的慰藉。
如果天公作美,過兩天要是偏得一場可人的小雨,滋潤大地一番不說,把花草樹木從頭到腳,輕輕柔柔地洗上那么一遍,那時再看小城,她一定美得細膩、溫潤而豐腴!
似乎就在昨天人們還埋怨黑乎乎的北方,冷颼颼的朔風。贊美不見枯枝敗葉,沒有草木凋零的海南,欣賞與迷戀南方的絢麗多彩,有幾絲討厭北方寒冷的意味。頓時,這些話就被小城的春暖花開淹沒得無影無蹤了。
什么洛陽的牡丹,江南的勝景,三亞的椰林……都已拋在人們的腦后,那里再妖嬈,也全然沒有小城人看小城的這份情義與欣喜。此時的景和物就是當地人的看點。陽光的灑脫,白云的飄逸,花啊草啊都吐露著各自的春色。
春花住在小城里,小城看著春花開。
其實,美就在眼前,就在周圍。可大多數時候,往往被人們忽略了。總認為,只有去外面,才能看到心中想看的東西。當然了,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句話叫:人的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我認為去異地還是他鄉,主要是看外面的世界,拓寬視野,增長見識,然而人們的靈魂卻一直在故鄉。
小城啊,我親愛的小城!你這樣的春暖花開,我還是頭一次認真地品味。19年來,我在你的懷抱里快樂地生活、學習、工作著,你確確實實成了我的第二故鄉!
小城19年的春風、夏雨、秋葉、冬雪,是我抹不去的記憶。盡管有時我在外地的叢林,聽著歡快的鳥鳴,但耳邊卻回旋著小城里,我窗下那只翠鳥的歌聲;雖然我在大海的游輪上體會著海風,可總有一個小城的聲音飄過來;即便我在品嘗成都寬窄巷子里的美食,小城的那道家常菜仍咬著舌尖兒。縱然我去旅游,欣賞名山大川,贊嘆異鄉的美景,但五七六日就惦念小城的那一彎月,便掉頭回家。回來的行車只要跨上了尼爾基大橋,我的心就立馬踏實下來,感受著小城的溫暖,這就是身在外,心系故鄉的一份情吧。
瞧!小城人喜歡的伊蘭廣場,今天不僅熱鬧還有幾分深沉!踱步的、玩跳的、下棋的、談笑的……座位上的大媽們,脫去了厚重的棉衣,腳穿敞口布鞋,臉上的皺紋不斷地堆起來,有的興奮激動,嘴角抽動著,不知要對身處的小城贊美幾句什么......
看上去一個中年模樣的人,他手持話筒,把內心的壓抑一股腦地傾倒出來:“鴻雁北歸還,帶上我的思念,歌聲遠,琴聲顫,草原春意暖……酒喝干再斟滿,今夜不醉不還……”唱得好!草原春意暖......他身旁的音箱把豪放且帶著憂傷的情感傳出了好遠好遠,很多人圍了過來,打節拍兒的、隨聲唱的、叫好的......其中一個外鄉口音的大姐,眼睛濕潤了。難得的春意盈盈,人們的五味雜陳登時涌上心頭是難免的。
“春意暖……”還在耳邊回響,我來到了挨著東江的巴特罕公園兒——健身公園,里面惹眼的很。兒童娛樂、環湖的漫步路及小沙灘、灌木花草相間帶、池塘、花壇……幾大板塊兒依次地呈現在面前,散步的、打球的、觀魚的、賞花的......
一個大人實在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抓起她孩子的滑板,就滑了起來,洋溢著壓不住的興奮;十來個八九歲的小姑娘,歡歡跳跳地笑在花叢中。一位大娘,她的一只手在花枝兒上輕撫著,微顫著,不愿移開:“好看,真好看啊!”她嘖嘖地贊嘆著,仿佛花兒襯出了她年輕時的容顏。
穿著民族服飾的一群姑娘在文體館前排練舞蹈:“訥喲耶……訥喲耶……”舞姿輕盈柔美,笑如春花兒。四周的人不約而同地送來掌聲,有的還躍躍欲試。
兩隊小伙子,俊朗健碩,在體育場上打曲棍球比賽,勾畫出了“曲棍球之鄉”的一道風景。霎時,小城人甩掉了冬日的陰霾,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完全融入到從內到外溢著的達斡爾族文化和風情的小城里……
小城前后左右的每一個角落都欣欣然,倍感著春暖花開!
這么好的氛圍,去健身公園兒的后身兒——水上公園兒串個門兒,是個好主意。不來不知道,這時的它,更別有一番大自然的暮春景象。
在一條岔路口,我又邂逅了路邊的六棵楊,它們高傲地目視著遠方,心想著再過幾天,以豐滿的碧葉,給它們周圍的花草及紅柳撐起一把大傘。
每一座湖邊,兩兩的人悠閑地坐在那里垂釣,藍天上的幾絲白云在湖水里游蕩著。河鷹在湖面上飛起飛落,一圈圈地盤旋,復習著飛行的技能;林間的小鳥,在這突如其來的好天氣里,有些亂了陣腳,還沒調好嗓音,叫的有點羞澀。我腳邊的小紫花兒緊貼著地面,開得低低的,微微的,路過的人不忍去打擾。好樣的,苔花米小,但絕不乏堅韌和春芳。
幽靜的小路上,小狗兒奔在主人的前頭,連跑帶叫,偶爾回頭撒個歡兒,總想掙脫牽絆它的鏈繩兒,要到路邊痛痛快快兒打幾個滾兒,在這樣美好的時光里,它的想法并不奢侈。路旁的兩個亭子,你瞅瞅我,我看看你,害羞地聽著心上的人兒在里面說悄悄話兒。
一只蝴蝶,在我的頭頂匆忙地問候一聲,便翩翩飛向花朵,螞蟻大步地從我的鞋上走過,去攀爬花株,一只小飛蟲,在我的手上還沒站穩,就打開雙翅飛了,一準兒是嗅到了花兒的味道嘍。
湖畔溝旁,幾種野菜已敞開了葉子,一些婦女邊采邊小聲地唱著:“映山紅花滿山坡,達斡爾姑娘愛唱歌……”她們三唱兩唱,覺得不過癮,已全然不顧什么采菜了,更不顧及什么臉上、手上的塵土了,扔下手里的家把式兒,拉起手,就跳起了“魯日格勒”(魯日格勒:達斡爾族的一種民間舞蹈):“罕嘛罕嘛呼呼,呼呼呼呼……”就這樣說唱啊、跳啊,紅、黃、綠、藍各色絲巾也隨著她們舞動著。湖水醉了,白云也三步一回頭。是的,都憋了好長的一個冬天了。這些不負歌舞之鄉的小城人,熱愛生活,豪爽的性情在她們的歌舞里奔放著……
好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趁著閑情逸致,豈能不到附近的東江兩岸,賞一水奔流!剛一動身,尼爾基水利樞紐幾個大字已赫然于我的眼前。倘若說小城人的這份自豪,剛才像涓涓的溪流,那么此時儼然是奔騰著的濤濤江水了……
如果逛累了,不妨到大橋里側的 “瓦吉熱”(達斡爾語:進來,來吧的意思)民俗菜坊,來上一碗爽嫩的“坤米勒”(達斡爾語:柳蒿芽,一種野菜),或許你會愛上這道小城的看家菜,也可嘗嘗地道的山丁子餅或蘇子餅……
也該從原路返回了,來時的景色都披上了晚霞的衣裳,我的自行車無意中加快了腳步。
夕陽下的風兒,依然溫順,纏綿著路旁垂落的柳枝,已然沒有了往日的任性,它也沉醉于小城的春暖花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