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喜婷,邱春麗△,肖海娟,代引海,楊 林,方 瑜
1.陜西省咸陽市中心醫院(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咸陽 712000);3.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咸陽 712000);4.陜西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咸陽 712000)
手術治療是結直腸癌治療的重要措施,但相關研究顯示,術后約20%~50%患者出現腫瘤復發轉移,5年生存率僅為57%,臨床治療效果不甚理想[1-3]。中醫認為虛、毒、瘀是大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的病機特點,因此健脾益氣的同時也要兼顧活血化瘀、清熱解毒[4-5]。基于此,本研究選取124例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探究益氣通腑湯在預防結直腸癌根治術后復發轉移的療效。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間收治的124例結直腸癌根治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2例。治療組男41例,女21例;年齡46~70歲,平均年齡(55.61±10.52)歲;腫瘤類型:結腸癌35例、直腸癌27例;腫瘤TNM分期:Ⅱ期34例、Ⅲ期28例。對照組男37例,女25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55.18±11.97)歲;腫瘤類型:結腸癌29例、直腸癌33例,腫瘤TNM分期:Ⅱ期33例、Ⅲ期2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為結直腸癌,且均行根治術者;腫瘤TNM分期為Ⅱ、Ⅲ期者;年齡>18歲者;經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嚴重臟器功能不全者;入組前已發現復發轉移者;近期急、慢性感染者;有明確藥物禁忌證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患者行外科根治術后予以常規西醫治療,根據患者腫瘤分期采用5-FU/CF或FOLFOX方案進行化療。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氣通腑湯,具體組成為,黨參30 g,枳實、木香各15 g,烏藥10 g,大黃6 g,水煎服,1d1劑,共治療6個月。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第1年、第2年、第3年復發轉移率,評估術后即刻、術后1年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糖類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含量和復發轉移相關蛋白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質金屬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骨橋蛋白(Osteopontin, OPN)含量,記錄兩組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數據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 兩組術后復發轉移率比較 術后第2年,治療組和對照組各失訪1例,術后3年,治療組失訪5例、對照組失訪3例。術后第1年,兩組復發轉移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第2年、第3年及總復發轉移率,治療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術后復發轉移率比較[例/n(%)]
注:與對照組同時期對比,△P<0.05
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比較 術后1年,兩組患者CEA、CA199含量均低于術后即刻(P<0.05),治療組降幅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兩組復發轉移相關蛋白含量比較 術后1年,兩組患者VEGF、MMP-9、OPN含量均低于術后即刻(P<0.05),治療組降幅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含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對比,△P<0.05;與同組術后即刻對比,◇P<0.05
4 兩組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兩組血小板減少、紅細胞減少、肝功能損害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胃腸道反應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兩組復發轉移相關蛋白含量比較
注:與對照組同期對比,△P<0.05;與同組術后即刻對比,◇P<0.05

表4 兩組化療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同時期對比,△P<0.05
研究表明中藥治療是結直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的獨立影響因素,相對危險度為0.689[6]。曹文[7]等認為結直腸癌為本虛標實,治療應以健脾益腎、行氣化濕、化瘀、解毒抑癌為主。中醫在防治結直腸癌復發轉移中多用補氣健脾、溫補腎陽、清熱解毒、疏肝理氣藥物[8-10]。益氣通腑湯具有行氣通腑、健脾益氣的功效,可顯著降低直腸癌根治術后患者腸壁通透性及VEGF蛋白表達,改善腸屏障功能,促進患者身體恢復[11]。
益氣通腑湯中黨參性味甘平、入脾經,善補脾養胃、健運中氣、鼓舞清陽,為補中益氣之品。枳實苦降下行、辛能散行,善破氣除痞消積。木香辛行苦泄溫通,善行脾胃之氣滯,走三焦和膽經,既能行氣健脾又能疏肝利膽,與黨參等補益藥同用,還可減輕其膩胃滯氣之弊,利于吸收。烏藥辛香溫散,有疏通氣機、溫散寒邪之效,長于溫散下焦寒濕,與木香伍用可起理氣化濕、散寒止痛之用。大黃苦寒沉降、有蕩滌腸胃、清熱瀉火、活血化瘀等功用,與枳實伍用,可增其瀉下通腸之力,正對結直腸癌毒邪積滯之癥。故益氣通腑湯諸藥合用,共奏補益脾胃、理氣調和、燥濕解毒等效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黨參中的黨參多糖不僅具有抗腫瘤活性,其所含菊糖等物質還可增強機體免疫力[12-13]。木香中的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烴內酯亦可顯著抑制人源腫瘤細胞的增殖[14],烏藥中的揮發油成分吉馬酮對人癌細胞系增殖有明顯細胞毒性[15],而大黃具有止瀉、調節免疫等多種作用。故益氣通腑湯方劑聯合化療有利于防治結直腸癌術后復發轉移,并起化療減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