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磊,李映雪
1.長安醫院(西安 710016);2.西安市第五醫院(西安 710082)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臨床常見、多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炎性滑膜為主要特征[1]。且臨床證實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增強患者的治療效果,臨床療效肯定[2-3]。為此,本文將寒濕阻絡證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補腎通痹湯聯合雷公藤多苷用于治療此類患者的臨床效果。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本院診治的150例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各75例。納入標準:符合類風濕關節炎[4]的診斷標準,辨證屬于寒濕阻絡證;年齡≥ 60歲;獲得研究對象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研究藥物過敏或存在過敏體質;伴有其它風濕疾病,如骨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和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近期使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合并嚴重畸形、骨折、感染,喪失勞動能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伴有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心腦血管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精神性疾病等。本研究內容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部門審核批準。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本組患者給予雷公藤多苷(國藥準字 Z33020422)治療,于飯后1 h口服,每次10 mg,1 d3次。
2.2 聯合組:給予雷公藤多苷配合補腎通痹湯,其中雷公藤多苷的用法和用量與對照組相同,補腎通痹湯藥方組成:懷牛膝、當歸、雞血藤各15 g,丹參、何首烏、川芎、透骨草、熟地黃、補骨脂、續斷、牛膝、雞血藤各12 g,桂枝、紅花、桃仁、香附各10 g。1 d1劑,分早、晚2次餐后溫服。兩組均患者連續治療12周,期間均未應用其它藥物。
3 療效標準 臨床療效分為臨床治愈: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和活動不受影響,實驗室指標恢復正常;顯效: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和活動基本未受影響,實驗室指標基本恢復正常;有效: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好轉,關節功能有所改善,實驗室指標有所改善;無效:關節腫脹、疼痛、晨僵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未見好轉,關節功能未見改善,甚至加重,實驗室指標未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仍受影響[5]。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例數×100%。
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12周,檢測兩組患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超敏C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如皮疹、食欲不振、惡心、上腹部不適和肝腎功能異常等。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見表2。相比對照組(81.33%),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4.67%)顯著升高(P<0.05)。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的比較 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后IgA、IgM和IgG的含量均顯著降低(P<0.05);聯合組治療后IgA、IgM和IgG的含量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標比較(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F、hs-CRP和ESR的比較 見表4。相比治療前,兩組患者治療后RF、hs-CRP和ESR均顯著降低(P<0.05);聯合組治療后RF、hs-CRP和ESR較對照組均顯著降低(P<0.0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RF、hs-CRP和ESR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4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見表5。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未出現血常規、尿常規和肝腎功能明顯異常。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類風濕關節炎病因復雜,且目前有關該病的具體病理機制尚未完全闡明,但普遍觀點認為其與免疫異常密切相關[6-7],因此調節免疫是重要的治療方法。應用中醫藥聯合結合可起到優勢互補、取長補短的作用,從而可有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減緩病情進展[8-9]。
本研究所采用的補腎通痹湯是由川芎、紅花、丹參、當歸、桃仁、何首烏、透骨草、雞血藤等十余味藥組成。通痹湯是中醫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名方,加減后采用川芎、紅花、丹參、當歸、桃仁均具有養血、活血、化瘀之效,并且聯用舒經活絡之品(如何首烏、透骨草、雞血藤等)具有榮養經脈、疏通經絡的作用,同時具有除濕、祛邪的效果。加用熟地黃、續斷、牛膝、補骨脂可起到補腎填精、強筋固骨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氣、止痛之效;桂枝可發揮溫通經絡的作用。因此,上述諸藥聯用符合類風濕關節炎寒濕阻絡證的病機特點。并且,現代中醫藥的藥理學研究能夠為本文所采用的補腎通痹湯提供藥理學支持,如補腎中藥可減少骨質的流失,誘導骨形成,從而可減輕風濕關節炎的骨損傷,同時具有雙向調節免疫的功能,因此可減輕風濕關節炎發病時的免疫紊亂[10-12];活血化瘀中藥具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和減少免疫介質釋放的作用,從而可發揮抗氧化和抗感染的效果[13-15]。
本研究結果表明,補腎通痹湯聯合雷公藤多苷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機體異常的免疫反應能得以有效糾正,因此從免疫機制上有效控制類風濕關節炎的進展。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應用補腎通痹湯加雷公藤多苷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及體征,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機體炎癥狀態,臨床療效確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良好。
綜上所述,補腎通痹湯聯合雷公藤多苷治療可有效改善老年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減輕炎癥反應,調節異常免疫,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和關節功能,增強臨床療效,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