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峰,邊 靜,李娜梅,程小紅△,于小勇
1.陜西省中醫醫院腎病科(西安 7100032);2.陜西中醫藥大學(咸陽 712046)
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種累及多系統、多器官的結締組織疾病[1]。狼瘡性腎炎 (Lupus nephritis,LN)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主要的內臟損害,也是繼發性腎臟疾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臨床上,約50%以上SLE患者有腎臟受累[2],LN導致的終末期腎臟病(ESRD)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目前腎活檢病理診斷仍為判斷腎功能損害及嚴重程度的金指標,但其為有創檢查,受醫療條件和患者本身條件限制,存在禁忌癥以及不便于反復檢查的弊端[4]。因此,探討中醫證型與臨床病理分型之間的關系,可能使腎穿刺禁忌癥和不便于重復腎穿刺患者獲益。本研究通過分析經我院腎穿刺活檢病理診斷的57例LN患者中醫證型與臨床病理分型的關系,實現中醫整體辨證論治與西醫微觀精準辨病的有效結合,以更好的指導治療及改善預后。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至2018年于我院住院治療,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1997年SLE診斷標準[5],并行腎穿刺病理診斷的57例LN患者,其中男5例,女52例;年齡12~59歲,平均年齡36.5歲;最短病程3 d,最長病程8年,平均24.4個月。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1997年美國風濕病學會修訂版SLE分類診斷標準中的4條及以上;臨床分型[6]:分別為無癥狀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急性腎炎綜合征、慢性腎炎綜合征、急進型腎炎綜合征、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功能不全等。腎臟病理檢查:所取組織均做光鏡(HE、PAS染色、過碘酸六胺銀及馬松三色染色),免疫熒光(IgA、IgG、IgM及C3、C1q),電鏡檢查。病理診斷標準:參照2003年國際腎臟病學會(INS)和腎臟病理學會(RPS)修訂的狼瘡性腎炎病理組織學分類[7],Ⅰ型:輕微系膜性LN,Ⅱ型:系膜增生性LN,Ⅲ型:局灶性LN,Ⅳ型:彌漫性LN,Ⅴ型:膜性LN,Ⅵ型:嚴重硬化型LN。
中醫證型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狼瘡腎炎的診斷、辨證分型及療效評定[8],并由兩名腎病專業高級以上職稱的中醫師完成患者的中醫辨證分型,分為:熱毒熾盛型、濕熱壅盛型、肝腎陰虛型、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
2 研究方法 收集患者一般臨床資料、中醫證型、實驗室檢查、腎臟病理分型,觀察各中醫證型患者的實驗室指標與及腎臟病理分型的關系。
3 觀察指標 血常規、尿常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TP)、血白蛋白(ALB)、紅細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應蛋白(CRP)、抗核抗體(ANA)、抗Sm抗體、抗ds-DNA抗體、IgA、IgG、補體C3、C4。狼瘡活動指數依據SLEDAI[9]積分判定。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 LN中醫證型與腎臟病理分型分布情況 見表1。57例狼瘡性腎炎患者,中醫證型以脾腎氣虛型多見,45例(78.9%),病理分型以IV型多見,35例(61.4%),而脾腎氣虛型病理分型也多見于IV型,29例(64.4%)。

表1 LN中醫證型與腎臟病理分型分布情況[例(%)]
2 LN中醫證型與臨床分型的分布情況比較 見表 2。57例狼瘡性腎炎患者,臨床分型主要以腎炎綜合征多見,30例(52.6%),其次為腎病綜合征17例(29.8%),而腎炎綜合征及腎病綜合征的中醫證型均以脾腎氣虛型多見。

表2 LN中醫證型與臨床分型分布情況[例(%)]
3 不同中醫證型LN的實驗室指標比較 見表3。57例狼瘡性腎炎患者,尿素氮、血肌酐以脾腎氣虛型最高;24 h尿蛋白定量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明顯高于其他幾型;血白蛋白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明顯低于其他幾型;紅細胞沉降率及超敏C反應蛋白氣陰兩虛型明顯高于其他幾型。
4 不同中醫證型LN的免疫及自身抗體指標比較 見表4、5。57例狼瘡性腎炎患者,IgG、補體C3、C4脾腎氣虛型明顯低于其他幾型;抗ANA抗體陽性率73.7%,濕熱蘊盛型及肝腎陰虛性陽性率均為100%;抗Sm抗體陽性率80.7%,熱毒熾盛型、濕熱蘊盛型及肝腎陰虛型陽性率均為100%;抗ds-DNA抗體陽性率40.4%,濕熱蘊盛型陽性率為100%,熱毒熾盛型、氣陰兩虛型陽性率均為50%。

表3 不同中醫證型LN的實驗室指標
5 不同中醫證型狼瘡病情活動度分期、SLEDAI比較 見表6、7。本組資料中,SLEDAI積分最低為5分,最高為21分,平均(11.05±3.73)分;本研究搜集的病例以狼瘡輕度活動(SLEDAI 5~9分)為主;而狼瘡輕、中、重度活動均見于脾腎氣虛型。SLEDAI積分脾腎氣虛型及氣陰兩虛型明顯低于其他幾型。

表4 不同中醫證型LN的免疫指標(g/L)

表6 不同中醫證型狼瘡病情活動度[例(%)]

表7 不同中醫證型SLEDAI積分(分)
本研究顯示,LN中醫證型多見于脾腎氣虛型,認為其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氣血生化乏源,久而脾氣衰弱不能升清,或因病久失治誤治,耗傷精氣,易形成脾腎氣虛之證,這與許多醫家觀點一致。黃世林教授[10]認為LN病情演變過程為本虛標實,脾腎氣虛為本,溫毒為標,多夾有濕濁、陰虛、瘀血,標本互為因果,脾腎氣虛,血虛絡滯,則溫毒易于蘊結;溫毒熾盛,燔灼氣陰,耗傷氣血,則脾腎氣虛更甚。秦軍建等[11]認為狼瘡性腎炎的外因為毒邪入侵,內因是陰陽失調、氣血不足,從而使血脈凝滯,故需遵循“扶正祛邪、標本同治”的原則,以益氣活血為法,注重健脾補腎。
LN病理分型是診斷疾病的金標準,也是指導用藥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發現,LN病理分型以IV型最常見(57.9%),其次為V型占21.1%,III型占12.3%,II型占5.3%,這與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相一致[12-14];和本地區文獻報道也具有一定相似性[15];而中醫脾腎氣虛型病理分型也多見于IV型。LN的臨床分型,主要表現為腎炎綜合征占52.6%,其次為腎病綜合征29.8%,腎功能不全、隱匿性腎炎各8.8%;中醫辨證為脾腎氣虛型、熱毒熾盛型、濕熱蘊盛型、肝腎陰虛型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腎炎綜合征,這可能與納入例數較少有關。
實驗室檢查有助于LN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本研究發現,24 h尿蛋白定量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明顯高于其他幾型,其平均值均>2 g,臨床上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病理分型均以IV、V型多見,而臨床上因為上述幾型腎臟病理改變最重,故往往能見到大量蛋白尿。血白蛋白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明顯低于其他幾型,這也提示了其腎臟病理改變較其他幾型嚴重。ANA是SLE最敏感的指標,其陽性率為73.7%,抗Sm抗體是SLE的標志性抗體,其陽性率80.7%,抗ds-DNA抗體陽性率40.4%,均高于正常人群,抗dsDNA抗體特異性極高,已證實抗dsDNA抗體可與腎組織直接結合導致損傷,造成SLE患者腎損害,且抗dsDNA抗體陽性者往往提示疾病活動性強、病情嚴重。補體C3脾腎氣虛型明顯低于其他幾型,ESR脾腎氣虛型明顯高于其他幾型,ESR及補體C3水平與狼瘡活動密切相關,有助于中醫辨證的判斷,故在臨床中,應定期監測患者ESR、補體C3水平,而ESR升高水平、補體C3下降水平與疾病的活動有一定的關系,故在臨床中對SLE及LN的患者,定期隨訪其ESR及補體水平十分具有必要性。
綜上所述,本次納入的57例LN患者,中醫證型以脾腎氣虛型最多見;臨床分型以腎炎綜合正最常見;病理分型以IV型最常見,而脾腎氣虛型臨床分型多表現為腎炎綜合征,病理分型多表現為IV型;脾腎氣虛型尿蛋白定量最大,且血白蛋白、ANA、抗Sm抗體、抗dsDNA、補體C3、C4降低陽性率均較高。因此,臨床中需對脾腎氣虛型患者積極進行干預治療,為臨床醫師制定中醫方案提供了參考。但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樣本納入例數較少,使得三者之間的聯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可考慮開展多中心研究,擴大樣本例數,以減少地域及環境因素對于LN發病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