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兵,熊 瑋,成 黎
(長沙學院體育教學部,湖南 長沙 410022)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以體育設施為載體,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推動體育與住宅、休閑、商業綜合開發.”[1]同年,國務院頒發的46號文件中提出了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的主要任務.2016年7月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又將體育場館服務業歸為重點行業.由此可見中央對體育服務綜合體發展的重視,也可以看出體育服務綜合體在城市發展中的地位.相關文件的頒布和相關政策的提出,為城市體育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為體育服務綜合體帶來了契機.
自國務院提出“體育服務綜合體”這一術語以來,不同領域的學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解析,雖解析不全相同,但都大同小異,核心理念幾乎一致,本文通過對各領域專家對“體育服務綜合體”解析的歸納、整合與理解,并與體育產業行業相關專家討論、交流,認為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出發點是整合資源,通過資源整合,提供更好的、更高端的、更便捷的場館,其出發點是便民,其核心是實現體育服務,其手段是聚集和發揚城市體育文化、促進商業功能聚合,其目標是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區域綜合性城市.
體育服務綜合體源于城市服務綜合體,保留了許多城市服務綜合體的特征,有著較高的綜合性和較強的凝聚能力,但體育服務綜合體又區別于城市服務綜合體,體育服務綜合體是以“體”為主,充分彰顯體育獨特性[2].體育服務綜合體將體育場館、休閑娛樂、康體健身、旅游等融合在一起,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身意識越來強,生活水平也不斷提升,對運動場館、健身會所等場地的需求不斷增大,也對場館的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2014年相關政策提出之后,對未來體育場館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場館不再停留在“鍛煉”階段,而是朝著健身、休閑、娛樂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以體育設施為載體,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推動體育與住宅、休閑、商業綜合開發.”[3]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是實現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的重要方式,體育場館是促進體育消費、發展體育產業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發展體育服務綜合體,將有利于拓寬民營資本流向,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的所有制合作方式,充分體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增強長沙市體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4]據2015年長沙市體育產業調查顯示:全市擁有各類體育及相關產業單位數11182家(含個體戶,下同),從業人員48608人.其中,企事業法人單位1069家,從業人員20296人;個體戶及產業活動單位10112家,從業人員28311人.體育產業增加值邁上新臺階,達到42.65億元,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49%,其中:企事業單位實現增加值23.92億元,個體經營戶實現增加值11.42億元,其他單位實現增加值7.29億元.從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分區縣(市)情況看:芙蓉區5.91億元,同比增長12.7%;天心區6.75億元,同比增長17.3%;岳麓區2.21億元,同比增長25%;開福區5.88億元,同比增長19.9%;雨花區5.81億元,同比增長28.7%;望城區1.64億元,同比增長7.6%;長沙縣8.48億元,同比增長17.6%;寧鄉縣3.09億元,同比增長22.5%;瀏陽市2.83億元,同比增長24.9%.

圖1 長沙市各區縣(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情況

表1 長沙市各區縣(市)體育及相關產業增加值情況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的發展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體育投入由單一的政府投入轉變為多方面的行業投入,體育場館也由事業型逐漸轉變為經營型[5],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育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成立了20多個運動項目中心,長沙市體育發展也隨之進步.長沙體育設施狀況得到不斷改善,到2015年底,全市有各類體育場地7669個,其中:游泳場館185個,羽毛球場44個,田徑場559個,籃球場2398個,排球場184個,足球場559個,乒乓球館278個,網球場10個;射擊場4個.休閑體育運動也蓬勃興起,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臺球室151個;高爾夫球練習場8個,攀巖場地5個,卡丁車場1個;健身路徑1724個;漂流場地15處.全市平均每萬人體育場地擁有數13個;人均擁有體育場地1.2平方米.但相對于我市經濟總量的上升而言,體育產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還遠遠不足,體育場館不普及、設備不齊全、建設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等問題屢屢重現,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將打破這一局面,將實現體育場館的普及和滿足人們對運動場館的要求,達到一定的經濟消費水平.
近年來,隨著長沙市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體育消費需求不斷增加,現有大型體育場館資源已經不足以滿足需求,這是當前體育事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矛盾.體育服務綜合體屬于一項高度集中體育服務的舉措,能夠保障體育領域實現自身的供給側改革,豐富服務供給和體育產品,提升體育公共服務的水平,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的體育需求.
體育服務綜合體雖然是一個眾所周知的術語,也是行業界所重點關注的對象,但目前為止,對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并未有一個明確的、統一的標準,這將會是體育服務綜合體發展的一大阻礙.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標準是積極引導體育服務綜合體健康發展的前提,也是厘清體育服務綜合體邊界的重要依據[6].首先,提出建設標準,在建設過程中制定科學的建設評估體系;其次,把控設施標準,吸取體育產業發展好的國家建設經驗,采用先進的、前沿的、符合群眾口味的設施裝備,建設符合當代發展的設施標準;最后,建設好服務標準,隨著社會的進步,服務行業逐漸成為領頭行業,人們越來越重視服務水平,在其他外在條件平等的前提下,服務做的怎么樣就成了人們做抉擇的重要標準,因此,做好服務標準的把控,是發展體育服務綜合體的關鍵,也是發展我省體育產業的關鍵.
將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融入城市發展中,以城市的發展帶動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統籌規劃,提高運營效率、完善服務體系,將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在體育服務綜合體區域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將各個行業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借助各行業發展的力量壯大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7].
互聯網是人們不可或缺的時代產物,互聯網+體育場館的結構對體育場館的運營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可以使體育場館的運營更加智能化,更加高效化,更為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從消費者角度來看,互聯網+體育場館的結構對消費環節也有一定的影響,“互聯網+體育場館”正在擴展體育場館的消費空間,更是改變了消費者的傳統消費觀念和習慣,也使得消費者的行為更加便捷,提高效率,使體育消費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互聯網+體育場館的概念也為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互聯網,重新構建體育場館的功能結構,同時對體育服務綜合體融入各產業的發展提供平臺,充分運用體育場館的空間,結合互聯網+模式,打造多維的、融合的發展平臺.
各級政府管理部門要嚴格把關,合理布局.既要嚴格控制新建大型綜合性體育場館規模和數量,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閑置,又要根據長沙市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體育發展需要,合理規劃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工作,加強對現有體育場館的轉型升級和改造,完善其服務功能,以提高現有體育場館的公共服務能力[8],總體上增加長沙市體育公共服務的有效供給.
在體育服務綜合體的規劃建設過程中,要增加市場透明度,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綜合技術、市場、品牌等多重要素,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等形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優勢和混合所有制經濟活力,引入和運用現代企業制度,探索出全方位、多角度的長沙市體育產業混合所有制的創新模式,逐步實現綜合體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
隨著我國體育的發展,長沙市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的春天,長沙市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是我省體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需要,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此,必須堅持發展體育服務綜合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制定相關建設標準、積極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建設和運營體育服務綜合體,并將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建設與其他各行業融合發展、采用互聯網+模式促進體育服務綜合體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