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菊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十分迅速,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出現一些低俗的文化,這些低俗的文化沖擊著我國當前的主流文化,并影響著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生。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使學生在內心深處熱愛國家、熱愛社會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目前教學的重點。因此,初中歷史教師的主要教學責任就是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應當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為主要教學目標,將愛國主義的教學內容融入歷史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本文首先介紹了目前我國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討了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
[關鍵詞]初中歷史;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方式
由于初中生正是處于大腦和身體發育的年齡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階段,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觀念的影響,也很容易形成一種不良的態度和社會行為,這就要求在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情懷顧名思義,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以及對祖國一種深厚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還應當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尤其要注重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將愛國主義融入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
一、初中歷史教育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存在問題
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部分初中歷史教師都比較重視學生的應試教育,忽視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枯燥的文字以及無趣的課堂形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影響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次,部分家長也不夠重視歷史的教學,他們認為學生應當將主要的學習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學科上,家長錯誤的教學觀念也會逐漸使得學生自己忽略歷史學習的重要性,這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二)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
隨著我國課改的不斷進行,初中歷史課程也在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變,每一次改革都會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當代學生的教育。因此,在這樣的教育背景要求下,初中歷史教學也應當進行適當的改變和創新,但是由于初中學校教學資源不完善、師資隊伍不夠強大以及對初中歷史教學的不夠重視,因此教學體系設置就更加難以完善,也很難進行適當的課程改革和創新,在完善本身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上都難以維持,更不用說在初中歷史課堂中融入愛國主義的教育。
(三)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的提出要求初中歷史教學秉持著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不同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但是由于初中歷史課堂大部分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學習的方式和思維都只能跟隨教師,導致學生無法獨立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就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大大降低了學生對初中歷史課堂的興趣,使得學生對于教師產生了依賴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
(一)通過愛國主義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不僅在中國古代有著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是受到世界許多大國的稱贊和敬佩。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初中歷史基礎知識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祖國的強大,樹立學生的民族自尊心,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有效增強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例如,教師可以專門安排一節課堂,在課堂上播放中國古代歷史的一些主要成就,如四大發明、文字的發明、造船技術的領先程度等;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成就,如改革開放的成就、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增強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同感,促使學生更加愛國。
(二)在歷史課本中發掘愛國主義教學內容
初中歷史課本基本上涵蓋了我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歷史信息,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初中歷史課本,發掘出一些愛國主義內容,然后穿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的時候,有一節內容為鴉片戰爭,通過對鴉片戰爭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當時國家處于危險情形下歷史人物的重要性,也讓學生了解到林則徐虎門銷煙這個偉大的行為對于國家命運的改變是至關重要的,從而意識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分享愛國名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初中課本的學習中,肯定會有一些為國獻身的歷史名人,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將這些名人的愛國事跡分享給學生,利用學生對于名人的崇拜感,激發學生為國做貢獻的情感。例如:林則徐虎門銷煙、錢學森放棄美國的事業回到祖國等,這些經典的愛國事例,特別是英雄事跡、名人效應,會使得學生增強保護國家、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的歷史責任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產生強烈的國家意識和民族意識。
結 語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融入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且迫切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應當向學生傳授基礎的初中歷史知識,還應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道德品質,讓學生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認同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曉燕.論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8(34):20.
[2]丁水清.新時期初中歷史教學的愛國主義教育目標[J].重慶與世界,2018(10):73-75.
[3]陳炎蘋.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7(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