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瑜
摘要:隨著5G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同時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在教學上的改革也不斷要求進一步深化,其中人們對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科教學,實現二者的有效整合的認識越來越認同。但在平時的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由于某些教師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和效果。本文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所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入手,提出了相關的一些對策,力圖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的配置,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認識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5-0106-02
1 引言
隨著5G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產、工作、生活以及學習方式都受到信息技術(IT)或多或少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全體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偉大號召,通過上行下效的不斷努力,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信息技術教育改革方面的成績尤其突出。現在很多學校(甚至一些偏遠山區)都配備了計算機和相關的教學設備,日常教學中通過采用這些現代化教學設備,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效地整合,實現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盡可能地發揮出來,同時進一步培養和鍛煉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 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認識上的一些誤區
到目前為止,盡管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方面發揮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但是在許多教師的心目中,對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還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以及有待改進的地方。
2.1不清楚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真正內涵
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沒有真正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意義,存在著認識上的片面性,大多數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即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只要他們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或課件來進行教學,就是在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
目前在計算機教師中普遍流行著這樣一種觀點(甚至某些信息技術專家也認為言之有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要把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融合在一起(即要實現兩門課程之間的融合),以便在學習其他學科課程的同時能更有效地學習信息技術”,即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認為是學習信息技術的一種方式,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學目的與教學任務更好地進行融合,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直接變成了信息技術的簡單疊加。
2.2 不清楚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
有少數教師對于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目的認識不清,認為使用信息技術就是一種時尚,看到別人應用信息技術而追隨用之,或者學校強制要求應用信息技術而被迫用之;也有個別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進行現代化教學方式的一種工具與手段,忽視了各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與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采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時,除了要適時且適當地運用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科自身的特點,以課程內容作為出發點,開展自己的教學。例如: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對于化學課程的教學,教師應該明確一點:有些教學內容的講解與展示并不提倡采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師應當更加注重學生實踐和觀察能力的培養與鍛煉。但如今在很多學校的化學課程中,由于教師沒有考慮到本學科的目的、任務與特點,幾乎整個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地采用信息技術,放棄了過去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環節,使學生本來可以親自操作、直觀感受的實驗被一些相關的圖片、動畫與視頻所代替,失去了應用信息技術來教學的最初目的。
2.3 不清楚有效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與方法
有些教師針對如何有效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途徑與方法還只是一知半解,沒有完全掌握。上課前,他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如何將課件設計得完整、美觀與漂亮,卻忽視了教學內容和教學設計的思考。課堂上,學生往往被課件的外觀所吸引而忽略了對知識的探求。一旦真正進入教學內容的講解,才會意識到課件中精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與要講授的內容可能并不存在很大的邏輯關系。所以教師對于課件外觀不能太注重,否則會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轉移到課件中那些精彩的動畫、漂亮的按鈕和神奇的特效上面,而讓他們忽視了對課程內容的學習、理解與探究,浪費了太多的精力,勢必會達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2.4 信息技術素養的高低對學科教學也存在著重要的影響
現實中也有個別老師與上面嫻熟地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師相反,他們幾乎不怎么會去使用網絡或者多媒體上課。經過調查,原因主要在于他們認為自己對計算機相關硬件或軟件不熟悉,有的怕由于操作不當弄壞了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有的怕不會操作,會在學生面前有失顏面;有的怕操作自己不熟悉的教學設備與設施,不能準確把握教學進度,從而破壞教學的效果。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由于受到諸多因素及瓶頸的影響,在實施過程中又存在著各種認識上的誤區,有待我們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改進,力圖使信息技術與平時的課程教學能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好地為教學所服務。結合以上幾點,筆者提出了以下的一些想法和對策,與有志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同仁共同探討之。
3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幾個對策
3.1正確理解“課程整合”的意義
課程整合,從廣義上是指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其目的是減少課程內容的重疊與分化,彰顯知識技能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及其價值;從狹義上是指學科內部不同內容的整合。本文所涉及的課程整合是指前者,它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學科,融入課程整體中去,改變課程內容和結構,變革整個課程體系,創立綜合性課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意味著將信息技術融入學科課程中,具體滲透到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中,有機地把課程內容與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這幾方面完美結合,圓滿完成學科課程的教學任務。
3.2 結合學科自身特點,恰當運用信息技術
前面已經談過,每門學科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學科的特點,并以此作為出發點,以所授課程內容作為基礎,立足于課程的教學目標,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完善自己的教學過程,最終實現教學效果和效益的最優化。
3.3 信息技術的運用并不能夠完全取締板書
自從有了多媒體課件,現在有些教師上課基本上都不怎么講了或懶得板書,舍棄了傳統的黑板和粉筆,完全變成了一名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者,忘記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應該明確:多媒體課件僅僅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和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解是缺一不可的,不能什么都依賴于多媒體課件。對于一些比較簡單的知識點,需要教師進行粗略講解,適當板書一下,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成課件演示;有些問題或結論需要學生自己多加思考的,也不能一下子通過播放課件就告知學生,應該讓他們有個思考的過程。另外教師應該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學科課程的教學內容編排和設計上,想法提升教學質量,而不是將過多的人力與物力浪費在追求多媒體課件的外觀上。
3.4學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有待提高
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信息社會,每個公民都應該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對于傳播知識的教師來說,更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這將對提高學科的教學效果尤其重要。在此基礎上,教師充分把握教材、熟悉教材和駕馭教材,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地統一、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將會極大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益。一旦信息技術和學科兩方面的素養都增強了,“整合”之路勢必會變得輕而易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也必將會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1]王山山,張鈺,吳曉云.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與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7(7):143-144.
[2]王媛媛.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現狀調查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3]周蕗.信息技術與高職英語課程整合的現狀與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校學報,2016(02):132-134.
[4]石玲.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整合的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1):7924-7926.
[5]張艷娟.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索研究[J].湖南農業,2019(02):31-32.
【通聯編輯:聞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