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朋
摘要:進入21世紀后,現代信息技術逐漸有了嶄新的發展與進步,與此同時,伴隨著國家對于政府服務工作重視力度的顯著提高,基于互聯網技術推廣背景下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應運而生,而針對現階段政府服務工作發展趨勢,信息安全問題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首要的問題之一。對此,我們通過探討“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安全管理內容及特點,深入剖析了當前階段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問題,并從健全制度、完善機制、明確政策、轉變認識等多個角度具體指出了對應的解決措施,旨在能夠給予廣大現代政務服務人員及政府管理人員提供可行的幫助和建議,進而促進我國政務服務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安全管理;問題分析;對策研究;電子政務管理
中圖分類號: TP39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5-0313-02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穩固發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顯著提高,許多先進技術得以被廣泛應用至現代管理工作之中,基于此社會背景,以“互聯網+”為技術環境、以多樣信息技術為技術工具的“互聯網+政府服務”得以應運而生。一方面,“互聯網+政府服務”符合我國政府政務服務工作的發展趨勢,將有助于政府公共服務與管理事業的長期發展;另一方面,“互聯網+政府服務”強調高效性與實時性,能夠有效提高政府服務質量及效率,將致力于為基層百姓提供更加優質的政務服務。由此可見,“互聯網+政府服務”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而如何盡快解決當前“互聯網+政府服務”中較為嚴重的信息安全管理問題,是當前階段我國所需要思考的主要課題。
1 “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的概念及特點
1.1 “互聯網+”概念淺析
所謂“互聯網+”,其實質上并非傳統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的簡單結合,而是基于成熟的互聯網技術體系,逐漸使傳統行業受益于互聯網技術而得到全方位資源整合的一種技術應用模式,其中,互聯網技術并非單一技術工具,更多的則是作為傳統行業的發展催化劑來發揮作用,這種運維模式使得傳統行業并未局限于互聯網技術,相反,在長期的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交融共通過程中,不僅傳統行業得到了有效的升級與轉型,同時互聯網技術的實用性及適用性也隨之改變,將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現代各行各業。
1.2 “互聯網+政府服務”概念淺析
在長時間的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信息技術所承擔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而基于“互聯網+”時代背景所提出的電子政務服務理念更是給現代政府管理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助力。其中,“互聯網+政府服務”強調以信息技術作為技術工具來幫助政府人員建設電子政務系統,這使得政務服務工作更加科學、準確、公開,不僅公眾可以隨時隨地借助政府服務平臺監督政府各項工作,同時政府各部門間的交流溝通也將更加便捷,有助于消除以往政府信息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孤島問題。此外,更加公開、透明的政府服務工作使得公眾可以廣泛參與政府決策,能夠為現代政府提出更多符合國情、符合基層百姓意愿的意見和建議,進而促進我國政府的長期健康發展。
1.3 “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的特點
誠然,“互聯網+政府服務”的提出使得政府信息更加公開、更加透明,但這并不是政府信息泄露問題的原因所在。相反,基于“互聯網+”技術環境下的政府服務信息管理工作應更加重視信息安全,通過綜合技術手段來防止政府信息泄露、竊取問題。首先,信息安全管理強調信息的保密性,即所有政府管理及服務信息在未允許公開的前提下都必須妥善存儲于政務管理信息數據庫,其中,由于政府各級政務服務人員是處理政務信息的主要角色,因此針對服務隊伍進行保密性教育同樣是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關鍵;其次,信息安全管理強調管理的技術性,這與電子政務需依托于互聯網技術及信息技術有關,其中,信息技術是管理政務服務信息的主要技術媒介,因此針對此方面,完善技術管理體系、落實技術應用規范是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2 當前我國“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互聯網+政府服務”技術體系相對欠缺
在“互聯網+政府服務”中,信息技術是貫穿整個電子政務工作的主要技術手段,因此,在開展電子政務前,只有確保“互聯網+”技術體系相對健全,各項政府服務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依照“互聯網+政府服務”理念來進行。但是,從當前我國“互聯網+政府服務”推廣應用現狀來看,基于信息安全管理層面最大的問題便在于技術手段的欠缺。一方面,雖然伴隨著現代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借助信息技術來開展電子政務工作這一工作模式早已得到有效推廣,但從目前來看,現有信息技術多依靠于國外,國內相關技術研究力度仍有所不足,這使得電子政務在推廣過程中時常會受制于國外發達國家,且所應用的信息技術基本都存在較高的安全風險,很不利于我國政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另一方面,任何技術都需要依托于優秀的技術人才,而從我國當下培養電子政務人才的工作情況來看,雖然通過“大學生村官”等基層干部培養機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年輕有朝氣的政府儲備人才,但由于資金問題,許多學習能力較強的年輕干部并沒有接觸電子政務的技術,最終導致了“互聯網+政府服務”理念推廣應用的受制。
2.2 “互聯網+政府服務”安全管理意識不足
除去技術層面,意識層面同樣是影響“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影響因素。首先,我國政府建設發展迅速,但卻只體現于信息安全技術層面的進步之上,相反,針對信息安全管理層面的重視卻始終未能提到應有高度,其中,受制于傳統政府管理理念,許多政府管理人員對信息安全管理并未具備清楚的認識,集中體現于信息網絡及所用軟件安全漏洞頻繁出現、信息安全系統外包等問題,這使得信息安全管理完全流于形式,很難就政府服務事業中所涉及的各類重要信息進行有效保障;其次,由于高層政府人員對于信息安全缺乏重視,導致其在日常培養基層干部時也并不會就其信息安全意識進行培養,其中,多數政務信息安全管理培訓均體現為表面形式,不僅影響了現代優秀政府服務人才隊伍的構建,同時也與政府服務事業尤其是電子政務的發展需求嚴重相悖。
3 “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落實國家政策規定,完善信息保障機制
基于國家政策層面,需進一步健全政策規定,借助強制性宏觀調控完善“互聯網+政府服務”安全管理機制,從最根本上保障政務信息安全性。一方面,圍繞“互聯網+政府服務”所強調的服務型政務工作,國家需盡快整合現有政府組織機構,逐步借助簡化組織結構、實行扁平化管理等手段來構建以服務公眾、服務社會為核心的現代政務信息管理模式,充分為各項政府服務工作做出政策指導;另一方面,針對“互聯網+政府服務”涉及的各類政府服務人員,應嚴格按照行業規定就其進行專業性培訓教育,其中,應著重提高基層政府服務人員的信息安全意識,并培養其責任精神,使其能夠對各類信息安全事故負責并不斷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3.2 加快信息產業建設,構建政務技術體系
基于信息技術層面,需進一步加快國家信息技術產業建設,逐步實行由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實踐的新型技術手段,進而構建更加完善的電子政務技術體系,保障電子政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一方面,為盡快打破國外信息技術壟斷,國家應逐步予以信息行業更多資金,加大信息技術研發扶持力度,鼓勵更多信息人才不斷就國內技術體系進行創新,同時,要逐漸出臺更多符合信息行業發展趨勢、滿足信息技術推廣需求的政策制度,借助政策指導作用引導信息技術正確應用于電子政務以及政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之中;另一方面,國家需致力于不斷提高國內信息安全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盡量在政務服務信息管理中使用由國內自主研發的信息安全技術,此外,要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配套人才培養力度,其中,針對資歷較老、管理經驗較為充足的老干部,要做足工作,引導其積極學習更加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同時針對經驗較小、但學習能力較強的年輕干部,要注重激勵,借助更加科學的薪酬措施激發其不斷對“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模式進行完善。
3.3 加強信息安全培訓,構建現代政務隊伍
基于政務人員層面,需進一步加強現有政務隊伍信息安全意識培訓力度,并借助更加科學、長期的人才培養機制逐步構建一支負責、敬業的現代政務工作隊伍,進而確保政務信息安全管理質量和效率的不斷提高。首先,各級政府需積極與信息企業及高等院校建立聯系,一方面可通過政企合作及時獲取最新的國產信息安全技術,不斷夯實自身技術保障,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源源不斷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可通過院校溝通及時發掘優秀的信息安全技術型人才,不斷完善政務工作隊伍,為信息安全管理事業貢獻更多新鮮血液;其次,政府、企業、院校以及社會各群體需緊密聯合,共同營造和諧的人才選拔環境,其中,應加強政務信息安全宣傳,引導基層群眾充分認識到政務信息保密及安全對于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意義,使其能夠自主參與到保護政務信息安全之中;最后,基于“互聯網+政府服務”強調的政務工作信息公開性,各級政府要做好公開信息選擇,所選擇的信息要盡量符合民心所向,要根據公眾要求合理選擇,切不可一味公開導致內部信息泄露,同時,借助社會宣傳和內部教育,要引導各級政務人員及普通民眾共同面對政務信息安全隱患,推動我國政務工作建設的健康發展。
4 結束語
綜上,本文圍繞“互聯網+政府服務”,深入探討了當前我國“互聯網+政府服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指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其中,面對“互聯網+”背景下政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我們只有不斷落實國家政策、借助更加完善的管理機制和更加優秀的管理人才來進行安全管理,才能有效保障“互聯網+政府服務”理念下政府服務信息安全,才能推動“互聯網+政府服務”管理理念的有效推廣,并促進現代政府服務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王興國.“互聯網+政務”信息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8(5):18-21.
[2] 劉鑒萱.淺析“互聯網+”時代下政務服務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交際,2018(3):245-247.
[3] 闞璇.“互聯網+政務服務”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7(9):9-11.
[4] 李健.“互聯網+政務服務”:驅動要素與政府職責[J].電子政務,2016(10):10-16.
[5] 陳濤,董艷哲,馬亮,梅冬芳,等.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府服務與社會治理能力[J].電子政務,2016(8):2-22.
【通聯編輯:唐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