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清 羅功儀
摘 要:本文介紹了常德市鼎城區傳統種植業生產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傳統種植業生產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傳統種植業;存在的問題;轉型升級;對策建議;鼎城區
常德市鼎城區位于湖南省北部、沅水和澧水尾閭,全區轄25個鄉鎮(街道、場)、302個行政村(社區),耕地面積7.8萬hm2(其中水田6.62萬hm2、旱地1.18萬hm2),總人口8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5萬人,水稻、油菜、蔬菜、棉花是該區的傳統種植產業。 近年來,該區根據全區土壤肥力水平、農業種植習慣和產業基礎,合理進行產業布局,使農產品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生產水平有所提升,區域資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比較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形成了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宜糧則糧、宜油則油、宜棉則棉、宜菜則菜的產業布局。
一、鼎城區傳統種植業生產現狀
2018年,全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0.66萬hm2,總產65.1萬t,其中稻谷10.6萬hm2、總產62萬t ;油菜種植面積4萬hm2、總產7.3萬t;棉花0.8萬hm2、總產皮棉0.9萬t;蔬菜2.32萬hm2、總產54.1萬t。
1.種植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發展優質稻、有機蔬菜、“稻+”為主,大力進行結構調整,提高種植效益。2018年,全區棉花種植面積8000hm2,相對集中連片;全區種植高檔優質稻3.62萬hm2;訂單收購價格比普通稻谷高10%-20%。2017年,“常德香米”品牌獲湖南省十大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常德香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省級現場檢查復核,全區有“精為天”“勇福”2個湖南省著名商標稻米品牌。
2.蔬菜產業健康發展。截止2018年12月,全區建立千畝供港蔬菜種植基地1個、百畝供京種植基地1個、專業化育苗基地1個;無公害蔬菜(產品、產地)認證面積533.3hm2;設施蔬菜栽培面積8000hm2。蔬菜產品農殘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優質蔬菜產品達到70%以上,蔬菜加工率達到11.3%以上。
3.“百果園”初步建成。以區園藝場為中心,輻射帶動周家店鎮、石公橋鎮、鎮德橋鎮,打造常紅臍橙、水蜜桃、火龍果、棗子、枇杷、桑椹等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周家店重點打造了一千畝雜柑園;石公橋鎮重點打造了沿1804線的葡萄走廊,面積一千畝;鎮德橋則重點發展了千畝果蔗園。
4.新型經營主體快速發展。截止2018年12月,全區共有水稻專業合作社21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116家、蔬菜專業合作社39個、家庭農場464家、種糧大戶5800余戶。
二、 鼎城區傳統種植業存在的問題
1.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戶主要以銷售初級農產品為主,企業低端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和高端產品少。
2.農藥、化肥過度使用,農田生態問題突出。為了提高單產,農民加大農藥、化肥用量,造成土壤板結、酸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殘留增加,水污染問題突出。
3.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民種田受益降低,影響農民生產積極性。2018年、2019年早秈稻、中晚秈稻收購價每50kg均比2017年降低10元。由于稻谷價格下調,而生產資料及勞動力價格上升,種田效益下降,不少適合種植雙季稻的地方也改種一季稻。今年3月5日鼎城區農業農村局春耕調查結果顯示,2018年早稻、普通中晚稻及優質稻每667m2平均種植純收入分別為254.62元、300元、337.86元,分別比上年減少127.69元、158.67元、192.91元。
4.部分大戶管理粗放,產量下降。部分大戶田較多,加上種田效益下降,他們往往粗放管理,如使用老品種或自留種、管水不及時、施藥次數減少、用肥量減少等,導致產量下降。
5.部分稻谷中重金屬鎘超標影響銷售。我區部分稻田土壤中鎘含量較高,導致稻谷鎘含量超標,而這部分鎘超標的稻谷銷售無保障。
三、傳統種植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在土地整理、農業基礎設施、倉儲設施、農業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農業電商、三品一標認證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要提高稻谷價格目標補貼標準,2018年該區每667m2稻田單季價格目標補貼為23.91元,還是偏少了,最好提高到每667m2稻田單季50元左右。要對鎘超標的稻谷實行補貼收購,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2.穩定發展主導產業。穩定水稻、油菜、蔬菜三大產業種植面積,因地制宜,確保種植業產業穩定發展。以穩定水稻、油菜生產為基礎,努力提高糧油生產水平。大力推廣各種穩糧增效、稻+ 種養發展模式,實現生態環保、高產高效、農民增收。以優質、高效為目標,推進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發展設施蔬菜,建設外銷型出口種植基地,進一步增加蔬菜的產量和產值。
3.合理優化布局。合理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布局,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積極做好全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兩區劃定”工作,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特別是水稻的產業布局。
4.推進重點產業建設。一是做大優質稻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的同時,調優產品結構,調高產業結構。通過發展高檔優質稻,實行訂單生產,優質優價收購,提高種植效益。示范推廣稻米降鎘技術。二是做強生態蔬菜產業。優化區域布局,穩定生產面積,發展生態種植,積極推廣蔬菜有機種植技術、綠色種植技術、立體種植技術,促進蔬菜產業向生態、安全高效方向發展。三是做好生態水果產業。積極發展經濟效益好、生態效益突出的水果產業。
5.打造特色品牌。按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栽培技術規程進行標準化生產,并積極搞好產地認定和“三品一標”認證,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打造特色品牌。與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相結合,創新果園自采、電商銷售、訂單生產等模式,擴大產品銷售,提高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秦婧.玉溪市種植業結構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7,02:10-11.
[2]楊翔宇.江津區農業轉型升級路徑及對策的思考和建議[J].經濟管理,2016,09:137-138.
作者簡介:周山清(1970-)男,湖南常德人,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周家店鎮農業站,專科,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