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疆
【摘 要】 目的:研究全膝關節置換術(TKA)術后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多模式鎮痛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于我院行TKA手術患者80例,將術后采用連續收肌管阻滯鎮痛40例設為A組,將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聯合鎮痛的40例設為B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鎮痛效果與不良反應情況。結果:B組患者靜息與功能鍛煉時的疼痛評分(VAS)與不良反應均低于A組,P<0.05,差異明顯。結論: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多模式鎮痛應用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鎮痛中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可推廣。
【關鍵詞】 全膝關節置換術;連續收肌管阻滯;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鎮痛
【中圖分類號】 R248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22-01 ?全膝關節置換術是一種創傷性較大,應激反應較強的手術類型,且手術后疼痛非常劇烈,致使很多患者都抗拒手術,或者在手術后不愿意接受康復訓練,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因故術后給予科學、有效的鎮痛措施至關重要[1]。基于此,本文研究了TKA術后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多模式鎮痛的臨床效果,并于下文中作出報道:
1 對象、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間于我院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手術患者80例,將術后采用連續收肌管阻滯鎮痛40例設為A組,將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聯合鎮痛的40例設為B組,A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介于55~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24±2.46)歲;B組患男20例,女20例,年齡介于56~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18±3.02)歲;此次研究由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且已取得所有患者及家屬簽字認可;對比兩組各項臨床資料,其結果顯示(P>0.05),可深入研究。
1.2 方法 A組患者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后,于超聲引導下實施收肌管阻滯,具體為:取患者水平體位,使其膝關節稍微屈曲,將患肢外旋,使用5~10MHz超聲探頭,于患者大腿中部內側面,找到縫匠肌后緣處的股動脈,使用平面外法,于其收肌腱裂孔位置近端的2~3cm處,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并放置消毒鋪巾,再使用16G的靜脈穿刺針由縫匠肌穿過,置入到收肌管后,取濃度為1%利多卡因5ml注入,若過5min之后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再取濃度為0.375%的羅哌卡因20ml注入,仔細觀察局部麻藥擴散情況,之后將硬膜外導管置入4~5cm,使用透明薄膜進行固定后,連接鎮痛泵,后取濃度為0.2%的羅哌卡因劑量200ml泵注,以6ml/h持續泵注,單次的劑量設為2ml,鎖定的標準時間30為min;B組在A組基礎上,再采用鹽酸氫嗎啡酮與羅哌卡因進行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鎮痛,具體為:連接鎮痛泵之后,采用雞尾酒式藥物局部浸潤膝關節周圍,取鹽酸氫嗎啡酮2mg和濃度為0.3%的羅哌卡因100ml以泵注方式給予,將其注入到植入人工膝關節前后關節腔與關節周圍,持續泵注2ml/15min,單次用藥劑量為0.5ml,藥物維持量為5ml/h,持續用藥48h;手術后6h讓患者口服塞來昔布,每次200mg,每天2次,持續用藥3天。
1.3 指標觀察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不同時間下的疼痛評分(VAS),疼痛程度借助于疼痛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進行評定,最高分10分,O分表示無痛,1-3表示輕度疼痛,4~7分表示為中度疼痛,8~10分則表示重度疼痛。比較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所收集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統計軟件中,并對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代表。P<0.05,表示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靜息和功能鍛煉狀態時的VAS評分 術后,B組患者不同時間下的靜息和功能鍛煉狀態時的VAS評分兩項指標均明顯低于A組,P<0.05,差異明顯。如表一所示: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顯示,B組患者共1例患者出現惡心,不良反應率為2.22%,A組5例出現惡心哎嘔吐,3例出現局部水腫,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7.77%,B組患者不良反應明顯低于A組,P<0.05,差異明顯。
3 討論
全膝關節置換術多用于終末期膝關節病臨床治療中,手要的切口較大,手術后要盡早進行功能鍛煉,但是該手術后疼痛較為劇烈,導致很多患者在手術后抗拒進行功能鍛煉,影響手術療效與預后恢復。收肌管處于股中的三分之一位置前內側,斷面呈現為三角形,長度在15~17cm左右,主要位于縫匠肌的深面,大收肌與股內側肌兩者間管狀間隙位置,阻滯范圍更大,鎮痛效果也更為明顯[2]。局部浸潤鎮痛臨床上又將其稱之為雞尾酒法,是一種新型的術后鎮痛方案,該方案要全關節置換過程中把多類鎮痛藥物制成的混合液注入至患者的關節腔與關節周圍,以此達到術后鎮痛的目的,不僅鎮痛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患者術后膝關節活動度與股四頭肌肌力,且用藥的安全性較高。本次研究顯示,術后,B組患者的不同時間下的靜息和運動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A組,且不良反應也明顯低于A組,P<0.05。
綜上所述,連續收肌管阻滯與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多模式鎮痛可有效緩解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安全性更高,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小雨,王春光,丁彥玲.隨機對照試驗比較連續收肌管阻滯聯合前路坐骨神經阻滯或局部浸潤對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的鎮痛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8,38(09):1903-1908.
[2] 葛軍昌,吳巨生,王鵬宇.連續收肌管阻滯聯合膝關節周圍局部浸潤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多模式鎮痛的應用[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8,16(03):294-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