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玲

【摘 要】 目的:探討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在住院骨科患者中的實施價值。方法: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20例骨科患者在我院接受常規護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為骨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130例。兩組進行比較 結果: 風險管理組護士護理患者滿意程度98.4%高于常規護理組的91.6%;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通過對骨科住院病人常見護理風險因素的分析,實施全面、有針對性的護理風險管理,可以提高護士的護理意識和骨科專業水平,避免發生骨科護理不良事件,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骨科;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71-01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120例骨科患者在我院接受常規護理。包括四肢骨折50例、脊柱手術30例、髖關節置換術20例、膝關節手術及其他 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齡54.76±10.03(15~90)歲。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為骨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130例。包括四肢骨折52例、脊柱手術28例、髖關節置換術19例、膝關節手術及其他21例,男65例,女55例,年齡55.53±9.98(14~91)歲。排除合并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患者。兩組患者骨折部位、性別、年齡、骨折原因等基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兩組患者進行正常的骨科護理,風險管理組進行以下相關的風險預防、護理和管理。
1.2.1 完善的管理制度,嚴格要求護士按有關操作規程進行常規的標準化操作,不定期安排專職人員對護士的標準化操作進行檢查,通過開展和改進績效考核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值班期間,護士應主動了解病人情況,認真查閱患者的臨床病例。
1.2.2 科室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對搶救儀器設備、定期檢查、保證待命狀態、重點病人不安分、低循環、大病等各項職責和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加強護士長的監督。質量控制團隊,確保患者安全,改變觀念,非懲罰性報告,鼓勵護士自愿報告。報告潛在的安全隱患。
1.2.3 增強法律意識,有效執行各項標準和制度,定期對護士進行護理風險理論培訓,培養護士對風險法律法規的較高認識,及時報告護理工作中的風險護理,加強護士對風險的關注,增強護士的保護意識和證據收集意識
1.2.4 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性為了提升骨科護理隊伍的整體水平,應該加強培訓工作,以有效規避護理風險,有效發揮醫院護理內部的“傳、幫、帶”的重要作用,以盡快促進新的護理人員的成長,并通過實踐對護理人員的技能進行鍛煉。開展定期的崗位培訓,尤其是從骨科專科規范化工作上,注重醫學知識與醫療基本技能的培訓。針對創傷骨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在平時護理工作開展中,以質量安全為改進重點,結合醫院管理需要和實際,建立安全質量臺賬,并從具體的工作制度及監督體制上來完善措施。如制定《創傷骨科病房管理工作制度》、《做好當班護理人員工作流程及職責》。定期安排護理人員接受骨科專業知識培訓,同時進行風險搶救的模擬練習,以提升護理人員的風險預防知識和技術水平。同時還應當組織護理人員對骨科護危險因素進行探討和總結,并對相應防范措施進行制定,安排護理人員進行深入學習,增強護專業水平。
1.2.5 加強健康教育,重視健康護理教育,從護理工作的內容、語言和溝通能力等方面加強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前提。所謂溝通就是做好護士日常工作中的語言運用,當遇到問題時,要從自我溝通中提高技能和能力,加強語言在護理實踐中的積極作用。在護理工作中,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從行動上給予幫助,盡量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對于有意識的患者,反復強調管道滑移的危害性。加壓包扎和石膏固定患者容易發生缺血性攣縮。加強患者外周血的供應,傾聽患者的感受。
1.2.6 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定期調查醫院人力資源配置情況。根據各部門的實際需要和人員數量,科學制定靈活的輪班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護士的工作量,減少超負荷工作的頻率。同時,采用責任到位制度,明確護理人員在一定時間內的工作內容,避免護理人員在其他方面浪費時間,提高護理效果,降低風險。
1.2.7 為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加強骨科創傷患者的安全管理,病房內應設置防滑床墊、座椅等必要的輔助設施,如扶手,以方便患者行動,減少事故發生。同時在病房內布置溫馨的場景,及時進行通風,為患者提供安全溫暖的住院環境,設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標志,提醒患者隨時注意安全,減少臨床護理風險的發生。
1.3 評價指標 (1)由護理部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護理安全掌握情況考核,其中理論考試(占60%)與技能考核(占40%),總分100分;(2)護理不良事件統計,包括摔傷、管道松脫、壓瘡、關節痙攣變形、跌倒、誤吸、輸液滲漏等上報;
1.4 統計學處理 SPSS 17.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安全考核評分比較風險管理組護士護理安全理論、技能考核及總評分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調查對比風險管理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風險管理組骨科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3 討論
骨科病房護理風險因素包括:護理任務重、壓力大、容易產生消極的想法;缺乏骨科護理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對初級護士而言,很難判斷護理過程中復雜多變的情況,尤其是患者不愿意配合或者他們更可能忽略一些隱藏在高處的東西危險因素;一般來說,大部分骨科患者都是臥床不起的患者,陪護患者和探視人員較多,一旦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不好,不提供規范的指導,就會帶來不滿意;患者因素因患者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素質,所以患者的態度和r值也不同。護理人員的要求是不同的病人?;颊咭缽男圆?,不遵守醫生指示和護士指示時有發生,會帶來護理安全風險。為了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避免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糾紛,在骨科創傷患者護理干預中應加強護理風險管理,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管理和培訓,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同時不斷提高護士的溝通和溝通能力。
本文風險管理組實施相關風險防范護與管理: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內成立質控小組、提高法律意識、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性、強化健康宣教工作、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營造良好住院環境,結果顯示風險管理組護士護理安全評分(95.50±3.33)、患者滿意程度98.4%高于常規護理組的(89.56±7.23)、91%6%;風險管理組骨科護理不良事件2.31%低于常規護理組8.33%(P<0.05)。
綜上所述,骨科病房是護理風險高位科室,其中既包括護理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也包括患者以及其疾病本身,針對骨科收治的患者,對其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干預,可以取得良好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蔣疊盈.綜合護理管理在骨科創傷骨折住院患者中的實施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20):52-53.
[2] 陳雯.老年骨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評價[J].中國醫院統計,2016,23(01):50-51.
[3] 李葉萍,汪利輝,陳群,劉莉.護理風險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7):81.
[4] 蔣新麗.對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3):106-107.
[5] 黃敏.對骨科住院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2):105-106+109.
[6] 馮晨希,江恒,袁敏,曹洪輝,楊薈平.基于循環質控理念的護理風險管理對骨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3):5497-5499.
[7] 何燕,徐柳柳.護理風險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噎食管理中的實施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研究,2015,28(10):1383-1385.
[8] 舒瓊燕,俞霞,傅曉婷.骨科住院患者跌倒風險評估與護理管理[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18):115-116.
[9] 李葉萍,汪利輝,陳群,劉莉.護理風險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