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朝花

【摘 要】目的:調查超級性期腦梗塞靜脈溶栓后發生壓瘡的患者的護理對超級性期腦梗塞靜脈溶栓的重要程度,為其預防與護理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方法: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神經內科我院接收100名急性腦梗塞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新型綜合護理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壓瘡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壓瘡分期情況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0.00%顯著高于對照組40%(P<0.05)。結論超急性期腦梗塞患者靜脈溶栓后壓瘡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的效果較好,可作為有效護理方案臨床推廣。
【關鍵詞】神經內科;腦梗塞;護理;壓瘡
【中圖分類號】R256.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1
腦梗死舊稱腦梗塞,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因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所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臨床上腦梗塞發病后的超早期:為腦梗塞發病的6小時內。此期靜脈溶栓結合常規性治療急性腦梗塞可以顯著提高治療效果,并且減少臨床并發癥的發生率[1][2]。而患者進行靜脈溶栓后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這就很容易導致壓瘡。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于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皮膚壓瘡在康復治療、護理中是一個普通性的問題。導致壓瘡的原因喲有:1.壓力因素:(1)垂直壓力 引起壓瘡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組織遭受持續性垂直壓力,特別在身體骨頭粗隆凸出處。如果長期臥床或坐輪椅、夾板內襯墊放置不當、石膏內不平整或有渣屑、局部長時間承受超過正常毛細血管的壓迫,均可造成壓瘡。(2)摩擦力 摩擦力作用于皮膚,易損害皮膚的角質層。當病人在床上活動或坐輪椅時,皮膚可受到床單和輪椅墊表面的逆行阻力摩擦,如皮膚被擦傷后受到汗、尿、大便等的浸漬時,易發生壓瘡。(3)剪切力 如平臥抬高床頭時身體下滑,皮膚與床鋪出現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膚垂直方向的重力,從而導致剪切力的產生,引起局部皮膚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壓瘡。2.營養狀況全身營養缺乏,肌肉萎縮,受壓處缺乏保護,如長期發熱及惡病質等。受壓處缺乏肌肉和脂肪組織的保護,引起血液循環障礙出現壓瘡。3.皮膚抵抗力降低,皮膚經常受潮濕、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石膏繃帶和夾板使用不當、大小便失禁、床單皺褶不平、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膚抵抗力降低。而這些都是腦梗塞患者靜脈溶栓后治療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有研究證明腦梗塞合并壓瘡患者實施臨床護理的效果較好[3]。故對于患者需長期臥床休息的,予以必要的護理干預是預防和治療壓瘡的重要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研究2014年1月-2018年12月。研究對象選擇我院神經內科接收100名急性腦梗塞患者。均是由突發的急性腦梗塞,年齡均在55-70歲,均在入院后在超急性期立即予以靜脈溶栓,并且溶栓成功。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臨床護理干預組(5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干預,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壓瘡分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1.2 方法 針對于我院神經外科我院接收100名急性腦梗塞患者。他們均是由突發的急性腦梗塞,年齡均在55-75歲,均在入院后在超急性期立即予以靜脈溶栓,并且溶栓成功。按照隨機數字表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和新型綜合護理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老式的護理模式,護理干預組則實施護理干預。老式護理只采用常規的護理,采用詢問和查看以及家屬囑托患者幫助預防壓瘡;而護理干預組則予以患者在常規的護理基礎上,再每天親自幫患者護理易導致壓瘡的部位,比較2組溶栓治療后患者的壓瘡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統計所有觀察病例的患者并比較他們之間護理療效的不同,對于護理滿意度,綜合進行是非判斷,滿意或者不滿意并統計;對于壓瘡的發生予以統計。
1.4 統計學處理 將統計資料及調查數據均錄入至Microsoft Office Excel表格、SPSS 19.0軟件中進行整理和分析,計數資料表現形式為例、百分比,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表現形式為平均值±標準差,行t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情況分析
100例患者調查結果比較,實施護理干預組的滿意度明顯大于常規護理組,常規護理中對護理的滿意有20例(40.00%),不滿意的有30例(60.00%);而護理干預中滿意度調查顯示,滿意的45例(90.00%),不滿意5例(10.00%)。同理統計護理中壓瘡發生的病例數,常規護理中再發的有20例(40.00%),未發生的有30例(60.00%);而護理干預后的統計分別為7例(14.00%),43例(86.00%)如下表1.
由此可見,經對比,兩組不同護理后的病情評估觀察,經護理干預后的患者較常規護理組患者的滿意度有明顯差別,常規護理組滿意度20例(40.00%),護理干預組有45例(90.00%);同理統計的護理中壓瘡發生率,常規護理組有20例(40.00%),而新型護理組有7例(14.00%),進行統計學分析后表示,護理干預組腦梗塞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 <0. 05;護理干預組并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 05。
3 討論
壓瘡的易發部位多發生于無肌肉包裹或肌肉層較薄、缺乏脂肪組織保護又經常受壓的骨隆突處。如(1)仰臥位好發于 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足跟。(2)側臥位好發于 耳部、肩峰、肘部、肋骨、髖部,膝關節的內、外側及、內外踝。(3)俯臥位好發于 耳、頰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髂嵴、膝部、腳趾。而發生腦梗塞的患者大多是年老體弱者,包含的發生壓瘡的各個因素,所以予以必要的干預措施是治療和預防的關鍵。而研究也表明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后遺癥期合并壓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良好[4],針對發生急性腦梗死的患者經超急性期溶栓后行臨床治療和護理后病情能較前有明顯改善,患者壓瘡率、護理的滿意度,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這就說明了對于患者的病情治療和預后來說,患者的溶栓后護理也是至關重要,尤其是予以綜合護理,從患者的各個系統全面的進行評估及護理,對患者病情的及預后起到很大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腦梗塞的患者,再超急性期進行溶栓能夠使患者的病情很好的控制并且大大提高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但同時,溶栓后予以更加全面的系統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更全面的護理能夠給患者帶來愉悅的心情以及更好的治療效果及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王泳.靜脈溶栓在急性腦梗塞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評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雜志,2018,04(03):74.
黃曉艷.急性腦梗塞靜脈溶栓治療的觀察和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2017,12(08):246-247.
張月霞,吳小云,吳淑燕. 腦梗塞后遺癥期合并壓瘡的護理干預[J]. 中國標準衛生管理,2015,08(30):174-175
毛玲飛 臨床護理腦梗塞后遺癥合并壓瘡患者的分析[J]. 現代醫學與健康電子雜志,2017,05(2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