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鄒海楓
【摘 要】 目的:對經腹高頻超聲在肝臟檢查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將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到我院進行肝臟功能檢查的134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先進行經腹低頻探頭檢查,然后在進行經腹高頻超聲檢查,在檢查后對比兩種檢查方式的結果。結果:經腹高頻超聲距皮下≤70mm實性病灶、最大徑線<5mm實性占位性病變、距皮下≤70mm肝內囊性病灶檢出率均高于經腹低頻超聲檢出率,差異顯著(P<0.05)。結論:經腹高頻超聲檢查在肝臟疾病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極大的提高了對肝臟表淺部位微小病病灶的檢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 經腹高頻超聲檢查;經腹探頭檢查;肝臟
【中圖分類號】 R249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95-01 ?目前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肝臟疾病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臨床診斷肝臟疾病以影像學方法為主,低頻超聲在微小病灶的檢查中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極易出現誤診、漏診的情況[1-2]。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分析經腹高頻超聲在肝臟檢查中的應用效果,現將此次研究做出如下報告。
1 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將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到我院進行肝臟功能檢查的134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81例,女性患者為53例,患者年齡范圍在32~65歲之間,中位數年齡為(48.5±5.3)歲。
1.2 方法 在進行檢查之前患者應空腹,低頻檢查使用的凸頭針頭,探頭的頻率為2~5MHz,當肝臟內呈現出彌散性不均勻回聲但是沒有發現病變組織時應停止檢查,當檢查發現疑似組織病變時,先使用高頻線陣探頭進行檢查,探頭的頻率為3~12MHz。高頻線陣探頭除了必要的檢查外,還要做好相關的處理,如下:①適當的調節探查的深度;②適當的調節增益補償時間;③在感興趣區域形成聚焦;④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屏氣,經橫切、縱切等方式對肝左葉進行掃查;⑤患者采取左側位進行掃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檢查方式距皮下≤70mm實性病灶、最大徑線<5mm實性占位性病變、距皮下≤70mm肝內囊性病灶檢出率。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經過SPSS19.0進行總匯處理,用率(%)來代表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當檢驗結果為P<0.05,則代表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腹低頻超聲距皮下≤70mm實性病灶、最大徑線<5mm實性占位性病變、距皮下≤70mm肝內囊性病灶檢出率分別為17.1%(23例)、2.9%(4例)、6.7%(9例),經腹高頻超聲距皮下≤70mm實性病灶、最大徑線<5mm實性占位性病變、距皮下≤70mm肝內囊性病灶檢出率分別為31.3%(42例)、15.6%(21例)、14.9%(20例),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X2=15.066、12.749、4.678,P<0.05)。
3 討論
伴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的發展提升,肝臟占位性病變的檢出率也呈上升的趨勢,然而肝臟表淺部位的占位性病變極易發生漏診的現象。肝臟左葉與右葉時腫瘤多發部位,而通過高頻超聲可以很好的將肝表面結構、肝被膜的情況顯示出來。
低頻探頭探頭的分辨力比較差,不能清晰的將直徑<10mm的肝內占位性病變顯示出來,而直徑<5mm的肝內微小病變根本不能顯示出來[3]。在檢查時只能檢查出肝臟內回聲且呈彌散性不均勻的癥狀,然而卻不能檢查出有沒有發生彌漫性占位病變、有沒有硬化結節。高頻超聲探頭的分辨力比較高,約0.5~0.8mm,也清晰的顯示出直徑10~20mm的肝內占位性病變,且清晰度極高,肝癌結節呈現出彌漫性分布的狀態時,會發生合并肝硬化結節的現象,低頻探頭不能檢查出,因此也就不能確診病灶,當肝臟內出現彌漫性細小病灶時經高頻超聲檢查也可查出,大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均勻低回聲的現象,也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不均勻高回聲的現象[4-5]。此外高頻超聲檢查可以檢出病灶邊界是不是清晰、有沒有出現暈圈。通過高頻超聲探頭可以精準的檢測出比較小的病灶,甚至可以顯示出病灶內部血流,且比較清晰。
通過高頻超聲對慢性肝炎患者進行探查,可以檢查出細小硬化結節,回聲增加,邊界清晰,雖然呈現出分布的狀態,但是沒有發現清晰銳利的邊緣回聲,以此將其作為判定有沒有肝血管瘤癥狀的標準。晚期肝癌患者經低頻探頭探查雖然可以發現肝臟內有回聲且不均勻現象,但是卻不能檢出在肝臟內有沒有出現轉移病灶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經腹高頻超聲急性探查,經探查可證實為原發性肝癌,且出現了轉移癥狀。若是采取經腹高頻超聲檢查出現漏診的幾率則比較小,而低頻探頭檢查發生漏診主要發生在右側橫膈附近。肝硬化或者乙肝患者應先采用經腹低頻探頭檢查聯合高頻超聲檢查,以提高檢出率。
雖然高頻超聲分辨率比較高,但是在臨床實際應用中也有一些不足,如穿透力低、高頻超聲的線陣探頭在觀察病灶時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肝臟檢查采取經腹高頻超聲探查方式不僅提高了病變的檢出率,同時也精準的診斷出了肝臟彌漫性病變,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綜上所述,經腹高頻超聲檢查在肝臟疾病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極大的提高了對肝臟表淺部位微小病病灶的檢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劉汝志,李明霞.經腹高頻超聲在肝臟檢查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0):100-101.
[2] 續雪紅.高頻超聲診斷在肝膽疾病中應用價值分析[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7):110-111.
[3] 李振燕,陳勇良,杜瑞清等.高頻超聲在肝硬化及相關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療設備,2016,31(5):54-56.
[4] 孫紅.高頻超聲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1):107-109.
[5] 路英,塔娜,劉純紅等.高頻超聲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6,12(11):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