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翔 郭媛婷 鄭亞麗
【摘 要】 目的:分析對痛風應用火療+放血療法的應用價值。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4月收治的38例痛風患者作觀察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抽簽法分為兩組,各19例;對照組使用秋水仙堿片治療,觀察組采用火療+放血治療,比較兩組治療7d后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100.00%、顯然高于對照組73.68%(P<0.05)。結論: 對痛風患者應用放血療法配合火療,其臨床效果優于單一藥物治療,可作為該病癥理想治療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 火療;放血療法;秋水仙堿片;痛風
【中圖分類號】 R817.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119-01 ?痛風是臨床中常見關節炎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尿酸血癥,其主要由尿酸排泄障礙或嘌呤代謝紊亂引起,屬于異質性終身代謝性疾病。該病癥可發生于各年齡段,且以男性患者居多;發病時關節部位紅腫、水腫、嚴重疼痛,可持續發作幾天或幾周;多發于肘部、膝蓋、手部關節等位置,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一旦發病因盡早治療,避免長期拖延對骨質、關節本身造成損傷,甚至累及腎臟,造成嚴重后果。本研究對我院19例患者應用放血療法配合火療,取得顯著成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收集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接診的痛風患者38例,運用隨機數字表格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19例;接診室所有患者均存在活動障礙、發病關節疼痛、紅腫,經檢查顯示尿酸偏高,或存在明顯病癥;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19例中,男13例、女6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42.5±5.6)歲;對照組19例中,男12例、女7例,年齡21~56歲,平均年齡(43.1±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秋水仙堿片治療,用藥口服0.5~1mg,每隔1~2h用藥1次,至疼痛等癥狀緩解,用藥期間患者出現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停止用藥。24h內用藥劑量不超過6mg,一般治療量為3~5mg。若停止用藥72h后,則分次服用0.5~1.5mg/d。持續用藥7d觀察療效。
觀察組使用放血療法+火療治療,首選選擇委中(雙)、足三里(雙)、雙側三陰交、曲池等;在選穴上用血針頭點刺放血,左右交替1d/次,委中穴出血較多。同時聯合火療,在患者病痛部位,用適宜火療巾覆蓋,先在疼痛部位涂抹自制火龍液,組方:選用透骨草、伸筋草、防風、路路通、紅花、白芷、沒藥、海桐皮、五加皮、蘇木、牛膝等,用濃度75%乙醇浸泡20d后使用。在將火龍液噴灑于火療巾上,點燃,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將火焰隨時熄滅,重復以上方法,治療20min,1次/d;火療完成后,用蘸中藥藥液海綿包裹患處,20min。共計治療7d觀察療效。
1.3 臨床效果評估 治愈:經7d治療后,患者關節功能恢復,發病部位紅腫、疼痛等病癥完全消失,且檢查顯示尿酸正常。有效:經7d治療后,患者尿酸較治療前明顯降低,發病部位關節功能改善,病癥開始好轉;無效:與治療前對比,患者尿酸指標、關節功能、病癥表現均未出現較大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惡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19例患者中,痊愈15例、有效4例、無效0例,治療總有效率100.00%;而對照組19例中,治療痊愈10例、有效4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73.68%。兩組統計學指標對,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明顯差異(x2=30.308,P<0.05)。
3 討論
痛風是臨床高發疾病,發病時伴隨劇烈疼痛、關節紅腫,且多于夜半發作,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該病癥主要因嘌呤代謝紊亂,造成排泄尿酸下降或尿酸合成增多,導致血壓中尿酸含量升高,于關節組織沉積,長此以往誘發慢、急性炎癥[2]。
臨床中對其治療主要包括:減輕炎性反應、緩解疼痛,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秋水仙堿作為該病癥常規治療方法,部分患者用藥后,可快速緩解癥狀作用,進而控制病情發作;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并不顯著[3]。對此有研究指出,放血療法配合火療可取得良好效果。
中醫理論認為,疼痛屬于“白虎歷節、痹癥”等范疇,多因過度食肥甘厚膩、平素酗酒,導致濕熱濁邪滋生,加之風濕寒邪郁而化熱、或濕熱之邪侵襲經絡、或外感風邪,使經絡關節痹阻,不通則痛,最終誘發疼痛。古籍《素問·血氣形志篇》中指出:“凡治病必先去氣血”[4],因此,本研究采用放血療法,對委中(雙)、足三里(雙)、雙側三陰交、曲池等進行放血刺激治療,其中三陰交可祛風濕、理肝腎、助運化、補脾胃,曲池可通經活絡、調和氣血、疏風解表,足三里可疏通經絡、促進代謝、調節免疫力,委中則可調整陰陽、和血養血、鎮靜止痛、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等作用。以上諸穴合用,可起到通經理氣、疏通臟腑功能,從而促進機體代謝,減少尿酸含量,改善癥狀。同時再配合火療,對病變部位直接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環,促進代謝,促使腫脹快速消退,減輕疼痛,促進血液、淋巴回流,同時借助藥物除寒濕,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松解肌肉痙攣、消腫、消炎的等作用。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證實聯合火療+放血療法治療疼痛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對痛風應用放血療法+火療,可起到顯著治療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邢峰, 李莉. 放血療法配合火療治療痛風的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28):3566-3567.
[2] 邵紅巖, 何天有, 張莉. 針刺陰陵泉、太沖為主加刺絡放血治療痛風52例[J]. 中國針灸, 2013, 33(6):526-526.
[3] 徐穎, 黃微珍, 李斌. 針刺配合阿是穴刺絡放血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 2016,35(1):66-68.
[4] 潘碧琦, 潘建科, 劉軍,等. 中藥內服配合放血療法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J]. 新中醫, 2013,(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