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良芬
【摘 要】 目的:分析 CT與MRI診斷早期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診斷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 年12月兒科診斷的HIE患兒82例,對其CT及MRI影像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探討CT及MRI在HIE診斷中的優缺點及診斷價值,所用患兒均接受CT及MRI檢查,分兩組對比分析:研究組為CT檢查,對照組為MRI檢查,比較兩組檢出率及診斷符合率。結果:研究組重度、中度、輕度、正常的檢出率及診斷符合率分別為18.2%(15/82)、30.5%(25/82)、37.8%(31/82)、9.43%(5/82);92.7%(76/82);對照組分別為19.5(16/82)、40.2%(33/82)、51.2%(42/82)、1.2%(1/82)、100.00%(82/82),對于重度HIE,CT及MRI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中度、輕度HIE及正常新生兒顱腦,CT及MRI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早期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HIE)診斷中,對于重度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CT與MRI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對于中、輕度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MRI檢查在總體檢出率及診斷符合率方面明顯高于CT檢查,但CT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CT與MRI相互結合是目前診斷早期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MRI;CT
【中圖分類號】 R821.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39-01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是指圍產期窒息、缺氧引起的胎兒大腦缺氧缺血性損害[1] ,本病常見于宮內嚴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兒,也可發生于早產兒,在產科及兒科屬于常見病,發病率較高。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CT和MRI影像檢查診斷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現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8 年12月收治的82例HIE患兒為研究對象,對其CT 和 MRI影像進行系統性分析,探討CT及MRI在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中的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兒科收治的82例HIE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43例,男性39例,年齡1~9d,平均(3.5±0.5)d。所有病例均有明顯的圍生期窒息史或宮內窘迫史,按照 HIE的臨床分度標準,將所有研究對象分為輕度38例,中度26例,重度18例。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
納入標準 :(1)所有研究對象均符合HIE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度標準;(2)取得患兒家屬知情同意。(3)足月兒胎齡>37周。
排除標準 :(1)具有先天性或遺傳代謝性疾病疾病;②患有宮內感染、低血糖、高膽紅素血癥等腦損傷疾病;③具有中樞神經系統先天畸形以及產傷性出血。
1.3 檢查方法 CT檢查使用德國西門子64 排128層(PERSPECTIVE)螺旋CT機,以OM為基線向上連續掃描,自顱底部至顱頂部,掃描條件120KV,100 MAS,層間距是5mm,層厚是5mm,矩陣式512×512,實施64層的快速掃描。
1.4 影像學診斷分級標準:
CT診斷分度標準[3] :①輕度:病灶分布于雙側額葉,影像中呈現點、片狀,灰白質密度對比明顯;②中度:病灶分布多于2 個腦葉,影像中呈現大片狀,灰白質密度對比模糊;③重度:病灶呈彌漫性低密度,灰白質界限消失,腦溝、腦池、腦裂變窄或消失。
MRI診斷分度標準[4] :①輕 度:T1WI上,沿腦回走行處有迂回狀、點狀高信號影,皮層下有點片狀高信號影,蛛網膜下腔微量出血;②中度:在輕度基礎上,雙側額葉深部白質有點片狀高信號影,腦室周邊見條帶狀高信號,可伴有局限性腦水腫;③重度:在中度基礎上,T2WI基底節、丘腦高信號,內囊后質信號,或者皮層下囊狀改變,T1WI 彌漫性腦水腫,深部白質低信號區。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采用X2檢驗進行數據對比,以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與MRI檢查情況 :研究組CT對HIE重度、中度、輕度、正常的檢出率及總體檢出率分別為18.2%(15/82)、30.5%(25/82)、37.8%(31/82)、9.43%(5/82);92.7%(76/82);對照組MRI分別為19.5(16/82)、40.2%(33/82)、51.2%(42/82)、1.2%(1/82)、100.00%(82/82),對于重度HIE患者,CT及MRI的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中度、輕度HIE及正常新生兒顱腦,CT及MRI的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3 討論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病,與圍生期窒息、缺血缺氧有關,據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大約有30萬新生兒因 HIE造成殘疾,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常見病因包括宮內窘迫、反復呼吸暫停、產時窒息、胎糞吸入、重癥肺炎等。其中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圍產期窒息。
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CT主要表現為雙側大腦半球片狀或廣泛性低密度改變,灰白質分界模糊或消失,面腦干和小腦很少累及而呈相對高密度改變,形成所謂“白質小腦征”,部分患兒伴有顱內出血,表現為室管膜下出血、腦室內出血、腦實質出血或蛛血。
綜上所述,對于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MRI檢查的檢出率、符合率、基底節區出血檢出率優于CT檢查,但CT檢查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效果更好,對于臨床上重度HIE,CT及MRI兩種檢查無明顯差異性,臨床上應結合兩種檢查方式進行診斷。早期診斷并及時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恒昀,曹和濤,徐金標.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CT 及 MRI 診斷比較[J].中國 CT 和 MRI雜志,2015,13(1):32-35
[2] 吳希如,林慶.小兒神經系統疾病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48-450
[3] 周旭峰,張麗雅,高志祥等,早產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MRI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14,1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