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穎 徐艷麗
【摘 要】 目的:觀察閉角型青光眼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探索閉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治療方法。方法:選取100例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納入研究,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劃分組別,將采用傳統小梁切除術的50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將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50例患者設置為觀察組,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經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視力水平、眼壓、前房深度等指標均更優,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閉角型青光眼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臨床應用價值高,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閉角型青光眼;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視力水平;眼壓;前房深度
【中圖分類號】 R776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63-02 ?閉角型青光眼屬青光眼的常見類型,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時可導致患者失明。該病急性發作期治療的關鍵原則為先行藥物治療,確保房角開放,眼壓降低,等炎癥反應消退后再行手術治療。以往多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但這種手術方法對患者眼球的正常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被逐漸應用于閉角型青光眼的治療中[1]。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對照組和觀察組分別實施小梁切除術、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現將治療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觀察對象均為2013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診的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共納入100例患者做研究。所有患者均經典型臨床癥狀、體征等確診。依據手術方法的不同劃分組別,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每組的病例數均為50例。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的例數分別為22例、28例;年齡42歲~70歲,平均年齡(57.8±5.3)歲。觀察組中,男性和女性的例數分別為21例、29例;年齡43歲~70歲,平均年齡(57.6±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小梁切除手術:眼部浸潤麻醉,麻醉成功后,在進行鞏膜瓣形成操作之前,先做高位結膜切口,操作的基準為結膜緣位置,將周圍鞏膜及小梁等組織切除,對鞏膜瓣進行復位處理,縫合鞏膜瓣,最后將筋膜和球結膜加以縫合。觀察組患者實施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術前30分鐘,首先進行擴瞳處理。手術開始前眼部浸潤麻醉。麻醉成功后,將眼瞼的穹窿部作為基底做結膜瓣。于角膜緣后方約1.5mm的位置做鞏膜隧道切口,將適量黏彈劑注入患者前房內,確保其維持正常深度,再借助撕囊鑷做連續環形撕囊(直徑約5mm)。借助超聲乳化儀器將晶狀體核吸除,并將殘余皮質抽吸干凈。然后做后囊拋光處理,在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吸出黏彈劑,對切口進行詳細檢查,如未出現滲漏情況,將卡巴膽堿注射液注射入前房內縮瞳。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手術后3個月的視力水平變化情況、眼壓變化情況、及前房深度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率(%)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視力水平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分別為(0.22±0.11)、(0.22±0.10),治療后分別為(0.53±0.12)、(0.76±0.24)。兩組患者眼壓水平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分別為(38.2±6.5)mmHg、(37.9±6.2)mmHg,治療后分別為(19.6±2.3)mmHg、(13.7±2.1)mmHg。兩組患者前房深度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前分別為(1.8±0.5)mm、(1.7±0.5)mm,治療后分別為(2.4±1.2)mm、(2.6±1.3)mm。即治療前兩組以上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以上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閉角型青光眼是由于房角閉合影響眼內房水排出而引發的眼部疾病。視力水平下降、眼壓升高、頭痛、眼部腫脹等都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由于該病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失明,因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治療方案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以往閉角型青光眼手術方案的選擇中,小梁切除術臨床較為常用,但這種手術方案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手術安全性不高。因此臨床積極進行探索實踐,以尋求一種更為理想的手術方案,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就是其中的成功嘗試,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患者鞏膜影響小,術后粘連發生率低。晶狀體的處理,防止了晶狀體膨脹的情況。②通過這種手術方案,可加大房角的寬度和范圍,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眼壓,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③手術安全性高,無縫線技術對患者的損傷小,有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④手術過程中黏彈劑的應用,對房角粘連可起到顯著的鈍性分離效果,同時確保了手術創面的閉合性,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概率[2]。本研究中,選取100例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納入研究,依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劃分組別,將采用傳統小梁切除術的50例患者設置為對照組,將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的50例患者設置為觀察組,經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視力水平、眼壓、前房深度等指標均更優,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閉角型青光眼采用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治療,臨床應用價值高,對于臨床治療效果的提升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麗紅,王強,楊秀麗,等.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術在閉角型青光眼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4):140-141.
[2] 宋思文.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8,24(2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