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 要】 目的:研究PDCA管理模式的應用對疼痛科患者術后俯臥位舒適度的影響。方法:將98例術后需采取俯臥位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采用隨機雙盲法分別納入常規組(49例,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和干預組(49例,接受PDCA護理管理),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俯臥位舒適度和依從性。結果:干預組患者舒適度評分、依從性評分均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對術后需采取俯臥位的患者實施PDCA護理管理,可以提高患者俯臥位時的舒適度,并可提高患者對俯臥位的依從性。
【關鍵詞】 ?PDCA管理;術后俯臥位;舒適度;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817.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276-01 ?PDCA是一種有計劃性的、可對護理工作質量進行監測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通過PDCA護理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研究表明[1],PDCA護理管理模式的應用,可以提高強迫體位患者的舒適度,有效防止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故為了探究PDCA管理模式在改善疼痛科患者術后俯臥位舒適度中的應用價值,以便為臨床護理工作者提高患者術后俯臥位舒適度和依從性提供參考,筆者對98例術后需采取俯臥位的患者進行了分組對比研究,現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將98例術后需采取俯臥位的患者作為研究樣本,入院時間均為2017年3月到2018年12月,采用隨機雙盲法分別納入常規組(49例,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和干預組(49例,接受PDCA護理管理),兩組男女比例分別為27:22、28:21,年齡均值分別為(44.88±4.92)歲、(44.33±4.75)歲,疼痛科腰椎、頸椎微創消融手術患者比例分別為26:23、25:24。組間患者的各項基本信息差異經檢驗顯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規組49例接受常規護理管理,包括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常規健康宣教、病情觀察、用藥指導以及飲食指導等;干預組49例接受PDCA護理管理,即護理人員先收集患者資料、科室以往病例資料、查閱文獻,了解影響患者俯臥位舒適度的原因,討論改善患者俯臥位舒適度的方法,并制定改善患者俯臥位舒適度的護理措施,然后護理人員再根據制定好的護理措施對患者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如果實施過程中發現有哪項護理措施不妥則再進行分析和改善,如此循環。本組完善后的護理措施如下:(1)術前體位訓練 護理人員在告知患者術后采取俯臥位的重要性后,為患者示范俯臥位的具體擺放方法,并指導患者做出相應的體位,教會患者采取相對舒適的俯臥位,同時讓患者自己嘗試尋找相對舒適的臥位,并對其體位不正確的地方進行糾正;(2)認知干預 對患者展開完善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采取俯臥位的目的、作用、方法、要點、注意事項,以及采取俯臥位時可能會出現的不適、不適的原因、不適的處理方法等內容;(3)使用科室自制病員服 術前讓患者穿著科室自制病員服,一是方便俯臥位手術,更好地暴露術野;二是保持術野無菌,避免因常規病員服下滑污染術野;三是避免術后俯臥位患者使用常規病員服的紐扣導致胸腹部壓力性損傷。(4)減輕壓迫 術后指導患者采取俯臥位時,將科室自制頭枕放置于床頭處,并讓患者將頭面部枕于頭枕上,且保持口、鼻、眼等部位處于懸空狀態,然后囑患者用雙臂將頭枕環抱住;另外在患者的胸肩處放置科室自制體位墊,使胸腹部懸空以減輕壓迫;俯臥位時患者可以活動雙上肢和雙下肢,必要時保持頸胸腰部呈一直線,用雙手肘、雙膝部支撐身體抬離床面,適當緩解胸腹部壓迫。(5)飲食指導 指導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避免進食易引起機體應激反應的食物以及蘿卜、土豆等易產氣的食物;(6)疼痛護理 準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性質以及時間等情況,并采取多模式鎮痛的方法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例如通過讓患者聽音樂、看書、看視頻、聊天等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以及為患者按摩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疼痛和不適;(7)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關心患者的心理需求,主動與患者進行親切、輕松的溝通,耐心聽患者的主訴,鼓勵患者家屬多給予患者家庭支持。
1.3 觀察指標 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的俯臥位舒適度和依從性,均通過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均為0-100分,且均與分數呈正相關。
1.4 數據處理 計量和計數數據分別用(x±s)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利用SPSS 18.0軟件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組間差異顯著。
2 結果
干預組患者舒適度評分(91.59±5.47)分、依從性評分(93.54±4.51)分均分別高于常規組的(82.98±5.97)分、(84.21±5.88)分,(t=7.443、8.813,p=0.000、0.000)。
3 討論
對于手術患者來說,術后體位的合理選擇是促進其疾病盡快恢復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對于疼痛科頸腰椎微創消融手術后患者來說,俯臥位就是其術后最佳體位,但是長期采取俯臥位也容易讓患者感到不適,導致其對俯臥位的依從性降低[2]。因此,在指導患者術后采取俯臥位時,還需對患者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依從性。
本文通過研究發現,干預組患者舒適度評分(91.59±5.47)分、依從性評分(93.54±4.51)分均分別高于常規組的(82.98±5.97)分、(84.21±5.88)分,(P<0.05)。考慮是因為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中,護理人員對患者實施的護理干預措施缺乏一定的依據,且未對實施后的護理效果進行分析,難以發現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而在PDCA護理管理模式中,護理人員需要先通過收集患者資料、科室以往病例資料依據查閱文獻等分析影響患者俯臥位舒適度的原因,探討、制定改善患者俯臥位舒適度的護理措施,然后再根據改進后的護理方案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同時在護理工作中對護理效果進行了檢查,從而進一步完善了對術后俯臥位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進而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依從性[3-4]。
綜上所述,PDCA護理管理模式對術后需采取俯臥位患者的舒適度和依從性的改善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孔穎,竇英茹,朱慶捷等.開展PDCA活動提高ICU強迫體位患者壓瘡預防措施落實率[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6):58.
[2] 徐麗麗.健康教育路徑結合品管圈在視網膜脫離術后俯臥位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4(36):4423-4425.
[3] 繆月琴,唐秀芳.PDCA循環管理在手術室患者壓瘡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6):126-127.
[4] 夏燕,周春峰,朱思媛等.PDCA循環管理在手術體位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