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福泉市第三小學 貴州省 福泉市 550599
引言:閱讀是小學生學習漢語的主要渠道,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語文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學大綱》還明確規定,課外活動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應立足于課堂,并拓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完成閱讀的積累,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閱讀教學不僅是對文本的解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情感的感染、思想的啟迪、審美的愉悅、文化的積淀、語言的發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做到兩件事:一是知道如何教學生閱讀,即閱讀的教學方法;第二,教學生如何閱讀,即培養學生閱讀的方法。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師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課內閱讀教學可以分段進行,根據學生年齡、認知等特點,低年段以繪本閱讀教學為主,每個星期開展一次繪本閱讀教學課,讓學生對繪本閱讀感興趣,知道怎么去閱讀繪本,課后主動去閱讀相關書籍。中年段可以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在短短的40 分鐘內可以選定一個群文議題,老師教給學習的方法,學生圍繞同一個議題下的幾篇文本展開學習、討論、匯報。如在教學群文議題《送別詩一組》時,可以選取統編版四年級下冊古詩《芙蓉樓送辛漸》為后面的群文閱讀作好方法的指導,后面三首古詩《贈汪倫》、《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則采取小組合作學習,填表的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方式既輕松掌握了古詩的閱讀方法,又增加了學生的古詩積累。高年段可以引導學生從一篇課文走向一本書,如在教學統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時,可利用課堂閱讀作者梁曉聲的小說《母親》相關章節,繼而推薦全班共同閱讀這本書,再次感受慈母對子女的情深,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敬愛之情。
課外閱讀活動是以課堂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和方法為基礎的閱讀學習活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課外與課堂閱讀的銜接與整合。課外閱讀活動可分為閱讀活動和課外閱讀。以下做簡要闡述:
小學生應該閱讀適合自己情緒和心理特點的兒童讀物、科技書籍和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介紹學生讀書的類型;第二是學生自己選擇要讀的書。對于前者,學生閱讀后,教師應選擇適當的檢查方法;對于后者,教師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并在閱讀后及時簽到這樣可以及時查看并了解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情況。
要使課外閱讀活動豐富多彩,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的知識基礎,對課外活動進行選擇和設計,以達到學生參與意愿和樂趣的目的。比如:
1.舉辦朗誦比賽。巨棒朗讀比賽,就是通過組織學生朗讀文章來測試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節奏效果、發音的準確性、語速等。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由老師進行閱讀指導,然后選擇時間,由老師和其他同學擔任評委,并舉行閱讀比賽。這個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能力、記憶能力和審美能力。
2.心得交流分享。推薦學生閱讀同一本書,并規定所有學生必須在一段時間內讀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經驗交流會議,這樣每個學生可以討論他們的經驗在閱讀同一本書過程中,最后老師做總結發言,指出學生在閱讀方面的問題,并給他們一個積極的,正確的經驗。
手抄報比賽的時間跨度比較長,至少一個月。在月初,學生將被布置家庭作業來收集閱讀材料,這些材料將被制成閱讀小報的形式。在月底,讓他們在課堂上展示閱讀材料和交流。這次活動的目的是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選擇和再創造能力,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
這個活動需要組織一定范圍的學生,比如一個班,一個年級,甚至整個學校,然后進行統一命題,舉辦各種形式的知識競賽。
通過對話,講述、背誦、表演和其他活動來展示你讀過的故事和知識。可以說,課外閱讀活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結合班級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形式,鼓勵大家取長補短,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1.在合作閱讀中討論問題。每個學生在閱讀時都會遇到困難和疑問。以小組為單位解決這個困難相對容易。學生可以討論、交流、分析、尋找共識、共同學習、從而深入研究。
2.在合作閱讀中學習知識。當團隊合作的時候,每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會被疊加在一起,每個人的閱讀視野會大大的拓寬,因為每個人的知識都是共享的。這樣可以幫助組內人員擴寬眼界,獲得更多的知識。
3.在合作閱讀中培養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互相提問、演講和辯論、寫作交流等。在提高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協作互助精神。開展小組外合作閱讀不僅能解決閱讀中的問題,還能相互促進。你追著我,我追著你。在小組里形成了學生對學生的閱讀和交流。學生的思維在交流的碰撞中是活躍的。閱讀快樂之花在相互交流中盛開,有助于促進課堂內外閱讀的有效融合。
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老師都可以向學生講述古今中外喜愛讀書的歷史名人的故事,在學生心中樹立榜樣。正如高爾基所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很明顯,閱讀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另一個例子是顏真卿在《勸兒》這首詩中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它表明閱讀需要勤奮。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樹立榜樣,這往往會更有積極性,更容易激勵其他學生模仿和學習,進而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
教師在教學某一文本時,可以進行延伸閱讀,即向學生推薦與該文本相關的文章或原創作品。例如,教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推薦學生再讀一首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教授《女媧補天》可以推薦其他中國古代故事;教《鯨》可以推薦閱讀其他科普知識。這不僅能使學生系統地閱讀名著,擴大閱讀量,增長知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所學課文的理解。
結束語:簡而言之,中國的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必須課內外閱讀一體化,這樣才能實現課內外閱讀的融合。課堂內外的閱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就需要把握語文課堂內外閱讀的融合與一體化,對我們的語文教師來說是一件大事。希望本文能對吸引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青年教師參與到本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中來,得出更多的結論和建議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