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淄博職業學院會計學院 淄博 255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交易管理的準則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基于2017 年財政部修訂并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4 號--收入》。新收入準則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收入、確認、計量和報告、披露事項都作出了一系列全新的規定,它的實施會對企業績效考核、納稅處理等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稅收角度看,收入確認方法的變化會對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產生直接影響。目前,會計確認收入標準與稅法確認收入存在差異,但會計準則與稅法相關規定差異部分尚未做出同步調整,因此分析新收入準則對稅收的影響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需重點關注現階段收入新準則對稅款繳納的影響及下一步國家稅收政策的變化,企業需要按照新準則上的規定讓會計收入確認和納稅同步進行。
企業主要收入來源是銷售產品、提供勞務、轉讓資產的使用權等方式獲得的對價,而企業日常經營活動都是以簽訂合同作為發起起點的,所以新收入準則以合同作為經營業務的起點來規范收入的確認,強調“商品控制權”轉移對會計收入確認,確認方式主要是購買方從企業那里購買到商品或商品使用權并從中獲得了全部經濟利益,否則無法對企業收入進行確認。
新收入準則的實施,需要圍繞“合同”開展,具體如下:
(1)確認合同。判斷合同是否滿足新會計準則中關于收入確認的標準,如不滿足,應持續評估,直至滿足確認條件為止。(2)合同出具后,如需變更合同,原合同有效但需立即終止。變更合同,與原合同中未履行部分,構成新的合同。(3)合同出具完成后,如需作為獨立合同存在,應按各個單項履約義務確認收入。
(一)會計政策合理性原則 會計政策,是指企業在會計核算中所遵循的原則及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核算方法下,計算的利潤、成本均存在一定的差異,以此為基礎計算的稅額也會有一定的差異。新收入準則的出現,使得企業收入確認發生很大的變化,企業的納稅籌劃也要遵循新收入準則而進行,在考慮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要達到稅收籌劃合理化的目的。
(二)交易方式合理性原則 企業在運行中,為了減少繳納稅款額度,往往通過控制交易發生時間的方式,來達到對稅收的調整。新收入準則下,交易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是企業稅收籌劃應該重視的原則。新的收入準則下,確保交易方式合理,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對當期的稅收情況進行調整,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成本,是稅收籌劃關注的重點。
(一)確認標志的變更 原收入準則,以商品所有權的風險和報酬是否轉移,作為收入確認的標志。而新的收入準則,以商品控制權的轉移,作為收入確認的標志。新收入準則實施后,會計人員要注重對商品控制權轉移的途徑、確認及合同進行查看。要想有效解決新收入準則對會計收入確認產生的影響,第一,要對企業的實際合同與交易程序掌握,對其交易過程中的控制權轉移進行確定,防止收入確認的不合理,導致企業出現經濟方面的損失和法律上的風險。第二,根據企業提供的差異性產品,依照合同采用相應的收入確認方法。以工程設備為例:設備使用后,退貨退款的風險較低。按原收入準則,即使它的商品控制權發生了轉移,但因為合同條款中有退款這項規定,明確規定了退貨期滿前,商品的所有權利、風險和報酬還沒有轉移,所以不能確認收入。但在新收入準則下,一旦交易雙方簽訂了商品所有權的控制合同,在交易過后且合同要素齊備的情況下,就要確認收入。這種雙方確認標志的差異,會造成收入確認的時間不同,對增值稅的計算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合同和義務問題 新收入準則強調要識別合同。如果多重交易均屬于同一商業目的,或各個交易間呈相互依托的關系,或構成一個單項履約義務的,會計上應視為一份合同進行會計處理。應當從一份合同的視角上,審視其是否符合新收入準則規定的合同形式和效力,審視商品控制權是否轉移。反之,不與之合并的,則視為獨立合同,單獨確認收入。在同一份合同中,需要識別是否存在單項履約義務。例如,甲公司向乙公司銷售A 產品的同時,還將A 產品的專有技術一并銷售給乙公司,并約定了收取特許權使用費。這種情況下,A 產品和授權使用專有技術為可明確區分的商品,在新收入準則中可以在單項履約義務完成時確認。但在現行稅收政策中,沒有說明納稅人既提供服務又銷售產品的不同履約義務屬于“一項銷售行為”,因此新收入準則中關于兩份或多份合同的合并,以及單項履約義務的界定,為稅收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依據。
(三)合同變更問題 合同是收入確認的起點,如合同發生了變更,則商品的關系必然發生變化,會計收入的確認必然也會發生變化。合同變更分為三種情況:1.一份與原合同相獨立的單獨合同,對其單獨收入確認,并確定其納稅金額;2.原合同終止,變更后產生一份新合同,直接按新合同進行收入確認,確定納稅金額;3.如原合同的條款能夠對變更合同的內容進行補充,則可將變更合同作為原合同的一部分,對其進行收入確認,確定納稅金額。
新收入準則對會計確認等事項作出了新的規定,但會計核算的基礎仍然是權責發生制。企業在會計核算時,仍然遵循的是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沿用“重內容,輕形式”的原則。從現行稅收政策來看,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基礎是企業的凈所得,將企業實際所得利潤作為征收所得稅的唯一依據,確保最終所得稅的收入確認和會計收入確認具有一致性。新收入準則下發后,稅收政策還未作同步調整。另外,以現行稅收政策來看,企業所得稅的計算,仍需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這一原則不因會計準則的變化而更改,因此,新收入準則下收入確認的變化對企業所得稅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但是,基于對企業會計風險管理的考慮,建議企業對自身的所得稅政策進行調整,在制定納稅籌劃時,盡可能協調好稅收政策和新收入準則之間的一致性關系,既避免給企業帶來一定的納稅風險,也能維護企業自身的經濟利益,達到企業合理納稅。
目前為止,我國的新會計準則和財稅制度還沒有得到全面完善,依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新的收入準則的實行,對企業現有的會計核算、稅收籌劃及相關的業務都帶來一定的影響。從會計人員這個角度,應對新收入準則的內容進行全面了解,在合法的情況下,對企業的賦稅情況進行節約,對企業的經濟利益進行保障。從企業管理這個角度,企業管理者要關注和熟悉國家的稅收政策和新會計準則,要盡可能制定企業合理的納稅政策,在會計核算、稅收籌劃等方面都進行改革和創新,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效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