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紅
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第一中學
所謂的科學素養,它實際上是指學生在接受知識,形成知識結構的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基本的素質,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對科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知道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并懂得科學技術對于社會和人的影響。對于生物學科而言,它作為一門科學類的學科,其中含有很多弘揚科學文化知識的內容,而這些知識內容,在實驗過程中體現更是淋漓盡致。而對于高中生學習生物課程來說,他們自然也需要形成生物的科學素養,其中就包括學生對于高中生物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對生物科學觀念的培養以及對生物學知識的實際運用。這些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所需要讓學生形成的生物學科的科學素養。這些科學素養的形成,是可以通過運用生物實驗來實現的,但是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如何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這是需要高中生物教師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本文將結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對高中生物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進行討論。
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很多高中生物教師為了加緊趕課時,在生物實驗教學中,都是直接自己操作一遍實驗給學生看,或者是通過播放視頻來給學生觀看。這兩種方式都還算好的,起碼能夠讓學生對于這個生物實驗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知。但是針對一些比較麻煩的實驗,教師連視頻都不會播放,就選擇直接跳過了。這樣一來,雖然說可以大大地節省教學的時間,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知識的理解與學習,從而也不利于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因此,從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角度出發,最好的方式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對生物實驗進行實際操作。中國古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想要讓學生充分理解課程知識,最好的途徑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而且還能夠活躍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氛圍。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這個實驗的時候,這個生物實驗,主要是要讓學生學會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這樣的實驗內容,因為不涉及什么十分危險的操作,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動手實驗,具體來說,教師在開展的時候,可以將學生帶到生物實驗室中去,然后讓學生在選擇實驗臺坐下,其中每兩個學生為一組,然后在根據課本上所寫的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當然教師還要適當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促進生物實驗課程更好地進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在高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進行生物實驗的時候,除了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之外,教師還可以給出不同的實驗主題來讓學生展開實驗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其中教師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之前,因為教師給出的是主題,這也就說明,教師沒有給出具體的實驗步驟,為了防止會有易燃易爆的實驗過程,教師先不要讓學生進行動手,而是先讓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主題,結合書本上的實驗步驟,自己嘗試看看能不能根據新的主題設計一個新的實驗步驟,在學生設計完成之后,提交給教師審核,最后教師看過,覺得可行,沒有什么安全隱患之后,再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從而得到相應的實驗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究思維和能力,又能夠實現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時候,這個生物實驗主要是通過實驗人,讓學生知道相對性狀遺傳。針對這個生物教學實驗,教師可以先不讓學生操作豌豆雜交實驗,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本的實驗步驟,給出學生除了豌豆之外的,其他的植物,像:蘿卜、菊花、扁豆等等不同的選擇。然后讓學生思考,教師黑板上給出的植物,能不能進行雜交實驗,如果可以,你覺得應該怎樣進行實驗,嘗試將步驟寫下來,如果不行,說說看為什么不行。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總而言之,在現在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生物實驗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注重對生物實驗的教學,除此之外,還需要重視對生物實驗中可能蘊藏的科學知識,并通過讓學生自己實踐和探究,從而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現學生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