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四川交通運輸職業學校 四川成都 610000
《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就必須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學工作。德育課的重要性不容贅述,而我們在實踐和調研中發現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許多德育課存在內容單調乏味、課堂沉悶等現象;教師缺乏激情,學生缺少主動性、積極性,厭學、缺課現象比較普遍;學生對待作業、考試無所謂,考試成績較差等。針對上述問題,我們申請了《中職德育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這一課題開展研究。
課題組以現代職業教育德育理論體系作為指導,以構建德育綜合教學體系為目標。結合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實際,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校德育教育的特色。形成了課堂教學、其他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第二課堂活動、校企合作育人、德育網課學習平臺、德育綜合評價體系六大陣營的德育教學體系。實現了課堂課外、校內校外德育的一體化,讓德育理念在學生心靈落地生根。
對中職學生實施德育,學校是主陣地,教學是主渠道,中職學校德育課堂教學模式在培養高素質勞動者過程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德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是促進德育教學深入發展的唯一選擇。
1、通過集體備課,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理念
集體備課小組由我校專兼職德育教師組成,按照“個人初備——集體討論——修改完善——課后反思”的具體步驟進行。為提高德育課程的實效性,各位備課人員在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關注學法的基礎上發揮集體的智慧,取長補短,腦力資源共享,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資源共享,共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以學生為主體,改進德育課堂教學模式。
改變德育課重課堂教學、輕社會實踐的現象。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應適當安排實踐教學的時間,開展參觀訪問、市場調查等活動課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掌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為今后走向社會、就業和創業提升社會適應能力。
開展系列活動,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實踐教學,教會學生學會觀察社會、了解社會、適應社會。
3、講究方法技巧,追求寓教于樂。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必須方法靈活,語言要生動,寓于表情,或講述或剖析,或表演或游戲,或辯論或實踐,或調查或模擬,或繪其聲或附其形,或想象或實際,或比較或議論等等。只要教師在德育滲透中靈活地運用了各種合乎實際的方法,努力做到寓教于樂,德育就會象幽幽山泉沁人學生的心田。
不僅其他文化基礎課可融入德育教育,專業課的實踐教學中也可以進行德育滲透。有助于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習慣。
相比基礎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而言,專業實踐教學作為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職生認識自己的專業,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以及提高中職生的自信心均起著主導作用,專業教師如果能夠較好地利用中職生這個特點,加強實踐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或許會比理論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效果更為明顯。
將德育課與第二課堂相結合,通過主題班會、主體活動、主題宣講等各種切合學生實際的主題活動,充分展現德育課的趣味性、多樣性、生活性,使德育課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向學生。
1.開展開拓校外德育基地,提供德育依托平臺的研究。一是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抗日戰爭教育基地;二是建立國家國防教育基地;三是建立實習實訓基地;四是在相關企業建立不同層次的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在相關企業建立了不同層次的德育教育實踐基地。
2.加強社會實踐教育,拓展中職德育教育的研究。一是志愿服務;二是崗位體驗;三是感恩親人,孝心敬重父母。學生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完善了自身的道德修養,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在組織學生開展的助殘、幫扶、環保、扶貧等多項志愿服務活動、崗位體驗、感恩活動中,我校不斷完善志愿服務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并嘗試把志愿服務納入德育課程學分
3.參加全國文明風采大賽,延伸中職德育實踐活動。目前,我校以“文明風采”競賽活動為抓手,把開展“文明風采”競賽活動與日常德育教學內容、與德育實踐活動、與提升職業素質和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把競賽作為制度化運轉的常規德育實踐。
研究并探索出“學期德育課程成績=課堂表現(平時成績20分)+學生操行(20分)+社會實踐(10分)+卷面成績(50分)”的多元德育課程評價模式。以中職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線,打破原有德育課程評價模式,學生科班主任評定學生操行成績、團委評定學生社會實踐成績、德育教師和同學考核課堂表現和書面成績形成三方聯動、立體的德育課程成績評價模式。
1、教學改革初見成效,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明顯提高
經過一年的教改,教師的備課能力提高了,完成了四門必修課的集體教案和PPT,老師們也在教研活動中增強了團隊意識,凝聚了責任感,隨時隨地交流討論課堂教學組織方式,主動進行教學反思總結。學生更喜歡德育課了,課堂參與度更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的現象明顯減少,學習的主動性有所提高。
2、通過校內外德育實踐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目前,學校開設了諸多社團組織,學生能積極參與并在其中發揮作用。社會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展現當代職校學生風采的平臺。去年,我校師生積極參與成都市文明風采大賽,幾個作品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其中許錚錚老師指導的《ES創業計劃》榮獲國家文明風采大賽二等獎。
學生的優良品行獲得了現實生活的認可和贊許后,整個群體都得到了正面的激勵,他們的自信心隨之提高,這又激勵了他們的在校表現,進而形成了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