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文化館,江蘇揚州 225800)
我國的傳統文化事實上有很多的共同之處,尤其是對書法藝術來說,在各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已經實現了對于藝術形式形式和規格的限定,同時書法藝術也能夠和傳統的曲藝文化進行高效的融合,在宋朝時這一融合效果達到了巔峰。可以說書法藝術不僅僅局限于對于文字的書寫,也能夠從書法創作角度出發完成對于個人性格的分析和胸中丘壑的表述。
目前的書法藝術雖然已經開始在各中小學內推廣,學校方面鼓勵學生進行書法創作,但是就實際作用水平上來看,依然有學校不注重對于這一教育內容的資源投入,并且青年群體基本上不對書法抱有較高的熱情,導致當前的書法藝術更加傾向于老齡化人群的使用和發展。
這一形式事實上對書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較為不利,此外在當前的文化體系建設過程中,雖然已經開始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注重各類民間藝術形式的變革與發展,但是藝術發展中不注重對于其中最為核心的書法藝術的完善工作,尤其是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民眾在日常中大量失去了對于書法的了解能力和書寫能力,導致書法藝術的發揚自然而然地出現嚴重缺陷。
民族精神和各類藝術形式的銜接需要借助一個適配性極高的媒介,中華民族的意識形態中最直接的表現是書法藝術,所以其成為建設這一銜接渠道的最優質媒介之一。但在當前的藝術形式發展過程中,一方面由于大量記載藝術形式的紙質資源缺失,導致傳統的藝術形式更多傾向于一種口口相傳的傳承模式,書法藝術和這類優秀文化之間的銜接效果下降。另一方面書法藝術目前浮于表面,其更重視對于文字美觀程度的體現,而不注重在文章對于個人思想的表達,這和書法藝術的起源以及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各類藝術形式只有在銜接媒介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夠被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并且通過書法藝術的使用,能夠增加這一藝術形式傳承過程中的厚重感和從業者的使命感,可以認為書法藝術為各類藝術形式的領導者,其能夠從最高層面讓所有的藝術形式獲得更好的發展和傳揚。就領導過程取得的效果上來看,書法藝術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對于文字的書寫,并且當前其發揮的記錄作用也較為有限,在書法藝術的現今發展中,當藝術從業者能夠對所處行業以及領域內的藝術形式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時,其可以通過對書法藝術的使用,讓從業者更好的落實對于相關藝術形式的二次開發工作,從而讓這藝術形式能夠在新時期煥發活力,以吸納更多的民眾投入到相關的藝術形式變革過程。
我國的文化精神內核為品行端正,而在書法藝術中也追求這一形式,所以可以說,書法藝術在國民的文化精神塑造中是一個宏觀領域上的領導者,其作用地位更為崇高。就作用效果上來看,只有在個體對書法藝術有較為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華文明的內涵,并且把個人的精神熱情融入書法創作過程。此外書法創作講究“以氣代筆”,這正是我國傳統文化中“胸有詩書氣自華”的一個外在體現,所以可以說在精神文明的塑造過程中,書法藝術也發揮了重要引導作用。
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未能全面發展的時期,書法藝術掌握水平是各類文藝創作者和從業者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大量通過書法藝術完成對于各類信息的傳遞工作,可以說日常生活的指引者是書法藝術。就作用效果上來看,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當前,通過對書法藝術的創作能夠更好體現中華文明的厚重感和國民對于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并且在各類官方文件中也可通過對書法藝術的使用,讓被文件管理下的所有人員提高對于這一文件的重視程度,所以可以說書法藝術與日常生活的銜接程度極深。
年輕人群的滲透一方面要從當前的教育體系角度出發,讓各類中小學生真正熱愛書法藝術,而不是將其作為一項課業考核指標,本文認為這一方式的升級過程中,初始階段可以通過激勵手段的使用,讓年輕群體能夠更好地了解書法藝術,并且將這一藝術和學生感興趣的文藝內容融合。而對于青年群體來說,則可以通過鼓勵其對于書法藝術的使用,實現對書法藝術中涵蓋精神文明素養的滲透,最終讓熱愛書法藝術的人群不但能夠加深對于中華文明中各類藝術形式的了解水平,也能夠對書法藝術了解程度加深。
另一方面在各類文藝創作者和從業者的培養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建成專業培養體系的方式,讓相應的從業者能夠更好地了解書法藝術,此外這類培養機構要面向社會開放,事實上我國的青年群體中對書法藝術有較高興趣的人員大量存在,當專業的培養機構能夠公開時,則更多的青年能夠參與到這一培訓體系內,讓我國的民眾整體書法藝術培養水平獲得大幅度的提高。
書法理論宣講是整個書法藝術培養過程的最基礎項目,要求能夠從文字的間距、文字的書寫形式等多個角度出發,讓接受培養的人員更好了解書法藝術的要求和創作理念,讓國民能夠借助已經建成的創作思想落實具體的實踐工作。比如在毛筆字的培訓過程,要求提高字跡端正度,并且不可出現滴落墨點,這就要求在筆峰的轉折和處理過程,要分析筆頭中的含墨量,并且對于一些區域的處理要按照已經掌握的書寫規則進行,此外毛筆書法中不同的字體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柳體楷書講究“鉤似鵝頭”,理論的講解者要通過向學員演示的方式,讓所有接受培養人員更好了解這一理論的實際落實方法。
《霜紅龕集》中提到“寧拙毋巧,寧丑毋媚”,這說明在書法創作過程中要在按照相關規程創作的基礎之上,實現對于各類創作形式的完善,并且防止字跡本身一味取巧而出現多種處理形式的堆疊現象。此外本文認為這一理念除了對書寫本身提出了高要求,對于書法創作的其余藝術形式、詩詞歌賦也有很強的借鑒效果,這就要求在創作過程中,要強調“我筆寫我心”,而并非為了達到某一項工作目的和工作形式,使得本身創作的文章過于空洞。此外在后續的具體創作過程中,也可考慮對其余藝術形式的融合,比如對于少數民族的歌曲來說,通常歌詞和音色更加空靈,則在作品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對這類表現形式的分析和了解,在自身創作的作品中加入這類因素。
綜上所述,書法藝術在群眾文化中占據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包括對于所有藝術形式的合理引導、對于日常生活的指引等多個方面。由于當前的書法藝術培養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限制了這一種藝術形式的作用水平。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包括向年輕群體滲透、加強書法理論的宣講水平等,從而讓書法藝術能夠被更多的人員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