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珈寧
(遼寧特殊教育師范高等??茖W校,遼寧沈陽 110000)
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以及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一方面特殊教育聽障學生面臨著學業方面的一系列壓力以及問題,而另一方面,社會對這些聽障學生的就業機會較少,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他們所遇到的難題。長此以往下去,這些特殊聽障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阻礙他們今后人生的可持續發展。從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大部分的聽障學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擁有一定的聽覺問題,內心自卑,只是程度不同罷了,除了共同點之外,這些聽障學生還擁有一定的區別,有些聽障學生僅僅在聽覺方面有缺陷,而部分聽障學生則是在智力上也與常人有所區別。有些聽障學生受到家庭環境等各個方面的影響,認知力較強,而部分聽障學生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弱,認知力較弱,導致學生接受知識水平差距較大,這就給高校對于這些特殊聽障學生的管理方面增加了難度。但無論面臨著怎樣的問題,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課程的時間安排和內容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相關的改革,遵循特殊教育發展的規律,來幫助這些特殊聽障學生實現健康成長。
對于特殊群體學生的藝術方面教育發展在我國很早之前就開始興起了。只是在以往,殘疾在大多數時候會被大眾所排擠,這些特殊群體往往不能夠享受與常人一樣正常的受教育的權利。在19世紀末,北京警史通文館開始顧慮到特殊群體,從而成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殘疾人的學校。值得特別注意的是,該學校并不是由國人建立的,而是有外國傳教士所成立,目的就是要教授這些殘疾人基本的求生之道。大約一年之后,其他省市也積極響應這一號召,開始成立了各種專為殘疾人服務的學校。與當代不同的是,以往所成立的殘疾人學校往往是出于一種慈善的目的,教給他們的教育大多數是一些基本教育。
對高校聽障生藝術設計專業進行課程改革對于培養聽障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對聽障生的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著人才培養定位不清、課程結構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內容枯燥乏味以及教學方法刻板單一、可操作性差等一系列問題。接下來就針對各個問題進行詳細的闡述,為之后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做出鋪墊,以供大家參考。
在對聽障生進行藝術類課程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當中,許多老師僅僅是傳授給這些殘疾學生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臨摹繪畫、臨摹制作為主,目的就是要讓其維持基本的技能,對其藝術類的創造性技能訓練較少,為以后本專業可持續發展并不做太多的考慮。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必然不能夠滿足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的需求,終將要被社會競爭所淘汰。所以從這一方面來看,這種教學模式也是不盡科學合理的,必須要對其進行完善。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當中,高校教授聽障課程的教師首先應該注重的是對課程結構合理性的設置,這是提升這些聽障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并讓他們達到學有所用的基本前提。一方面,課程的設置要盡量的多元化,改變以往單一的安排形式,將基礎課、專業課、必修課和實訓課等等這些課程都涵蓋進來。值得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在傳授基本知識和新的方法技術時,首先要考慮到課程與課程安排之間的關系,不僅要強調不斷鞏固和提高聽障生所擁有的基本能力,更要將重點放在課程之間的合理知識結構框架建設上來,這樣才能讓不同的知識置于廣泛的背景當中加以學習。
聽障生的認知和學習過程有一定的內在規律,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強,這也就要求相關學校對于聽障生的教學內容設置也要遵循這個規律來進行,這樣才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不僅僅要在課程結構設置方面充分加強對學生們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在教學內容安排方面考慮到此方面的因素。
在之前的闡述當中,我們也了解到了大多數學校的聽障困難生群體他們所擁有的聽覺障礙程度是不盡相同的。有的學生是先天性的,這就意味著他們聽不到一點點的聲音,學習和教學的難度系數比較大。而有的學生聽力障礙程度較低,借助當前發達的信息技術可以聽的到部分聲音。有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可以通過唇語這些能力來進行深入的學習。但有的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環境適應能力較弱,因此,在學習知識過程當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
3.1.1 適應地區發展,適當科學變通
據調查,大部分的聽障畢業生未來選擇在本地區就業,而不同的發展地區所提供給這些聽障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據不同地區的人才市場發展情況來為當地的學生提供相應的課程安排,始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
3.1.2 根據學校特點,完善課程結構
各個學校也應該擁有自身的發展特色,根據自身發展的情況來制定人才發展的目標,樹立科學完善的育人理念。在育人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引導之下,學校也要在課程設置以及內容安排等各個方面具有自身的發展特色,而不是對于一些其他學校的發展形式照抄照搬,這樣對于自身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而完善課程結構這一教學任務是每一位學校管理者以及教師所承擔的責任,他們有義務為提高學校發展水平而做出貢獻。
3.1.3 增加專業課比例
在以往的課程設置當中,大多數學校會將精力和重點放在基礎課程當中,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在整體課程當中增加對聽障藝術學生專業實訓課程的發展比例,這樣才能夠為聽障學生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國內有許多學校在此方面做出了良好的成績,比如北京一些特殊教育學院藝術專業就設置了藝術設計等課程,能夠充分發揮聽力障礙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課程體系。
3.2.1 學徒制示范式教學
第一點,該教學方法要求老師們所進行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結合聽障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否則,一切就無從談起。第二點,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實踐動手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以此為教學目標。第三點,一定要遵循從易到難的漸變性過程,盡可能的考慮到學生們的接受能力。第四點,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繪畫制作藝術實訓練習時,采用一對一指導,分層教學。
3.2.2 任務驅動法教學
這一教學方法要求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充分考慮到聽障生的基本情況以及現代職業教育特點這兩個方面,二者雙管齊下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大部分的聽障生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阻礙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情,老師們要靈活轉變教學手段,讓更多的聽障生由被動學習不斷向積極主動學習而轉變。
特別是在近些年來,各個高校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的提升對聽障困難學生學習效果的方法,同時,也都在思考國內課程改革與國外先進國家之間所存在的差距究竟是什么?經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表明,我們必須要打破以往社會對于聽障困難生教育成才的非理性認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發展經驗,在此基礎之上還要充分結合國內學生們的基本情況,二者有機結合才能夠形成正確科學合理的改革思路,才能夠為國內大部分的聽障學生的后續學習和工作,甚至為他們的一生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