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瑤 天水師范學院文學與文化傳播學院 甘肅省天水市 741000
引言:由于寫作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水平,這就需要相關的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的了解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與特點,并以此來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創新,促進相關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1、缺乏積極的寫作熱情,普遍存在興趣低下的寫作傾向.寫作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離開了真實的生活體驗和實踐證悟,寫作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然而,現行的語文教育仍致力于應試能力的訓練,對生活實踐往往置若罔聞,從而導致學生寫作目的不明,寫作素材匱乏,寫作能力低下等情況.此外,寫作知識的操作性不強也是導致寫作熱情不高的因素之一【1】.而寫作知識操作性不強,主要是指相關人員缺乏將寫作知識由陳述性向程序性進行轉變的能力.陳述性寫作知識是指作為具體寫作基礎所需的全部知識,包括概念、觀點、事實、數據等.而程序性寫作知識,是具體產生不同寫作樣態的實際寫作能力所需的知識,包括句法結構、句型種類等.近年來教材中對于寫作知識的操作性有所強化,但縱觀教材專題,強調寫作知識操作性的做法并未完全普及,仍有待解決【2】.
2、拘泥于傳統寫作教學模式,"重文輕人."新課標指出要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毋庸置疑,寫作教學也需要轉變教學模式.通常情況下,我國的教育工作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大多采用"以文治教"的教學方式,該方式過于重"文"而輕"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見"文"而不見"人",也就直接導致了寫作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過去,王榮生教授在對我國的寫作教學工作進行分析研究時,對教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點評:當前時期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普遍缺乏寫作內容的教學工作,這主要是指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自身對作文的寫作思緒開始,直至作文寫作完成,這一階段普遍缺乏相關的指導."就"命題——指導——寫作"的傳統教學模式來說,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過程指導始終闕如,從而很難激發起學生內心的真情實感,變得無話可說【3】.要糾正我國寫作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模式,勢必需要對寫作教學的過程化進行深入細致的設計.
3、作文評價體系不夠完善.我國現行的作文評價并沒有出現明確的評價標準來考評教師所做的評價內容是否有合理有效.在實際教學中,作文評價的方式往往形式單一,教師一人唱獨角戲,教師負責講評,學生負責聽評,作文評價最終是由教師一人完成,學校及相關部門并沒有對其評價做出相應的認定和考核.因此,這樣的評價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夠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就無所而知了.再者,在應試體制的影響下,教師所做的評價也是針對升學考試的標準來進行,這就導致學生陷入了功利寫作的背簍,從而違背了寫作的本心【4】.
1、貫徹"大寫作"的教育理念.學習一定的文法修辭及寫作知識是必要的,但如果過于執著這些,則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的訓練和審美能力的提升.因此,寫作教學應致力于寫作素養的全面提高,將寫作置于全方位的系統中加以學習,而不能僅僅看作是語言運用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超越本就漏洞百出的寫作知識,從而與生活體驗、為人修養融為一體.
2、倡導"以學生為本"的寫作教學方式
改變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注重過程指導.過程化的寫作教學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指導學生開始目標引領下的寫作預構.寫作是一種社會的交際行為,寫作過程與結果會受到各種社會、認知等因素的制約,人們將制約寫作行為的修辭環境稱為語境.而語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作者、讀者、寫作目的及文體知識.長期以來,寫作中的造假現象屢禁不絕,但人們往往將造假的原因歸結為功利、道德等原因.因此,在作文命題中應盡量包含以上四個方面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文體知識不能提供太多,一般以一個知識點為上,否則會導致喧賓奪主,重點不明.其次,提供范文指導.范文的作用在于明確寫作目標,理解寫作知識,將抽象化為具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消化本次寫作專題.第三,指導學生預設題目,構思篇章.可通過列提綱的方式對作文思路加以把握,為學生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3、開拓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葉圣陶先生曾說:"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者本人,所以評價的主體并屬于教師一人,應當鼓勵學生進行自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喚醒學生的寫作思路,建立清晰深刻的寫作思維認知,從而在自我修復中獲得全新的感悟.同時還可以以同學為主體進行小組互評.同學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更為客觀,操作性更強.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要遵守一定的課堂紀律,不要將寫作評價流于表面,以致畫虎不成反類犬.
寫作是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它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充裕的寫作知識與生活體驗,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對寫作教學的有效探索.為改變當前寫作教學的現狀,教育工作者應該深刻認識新課標的教育理念,徹底轉變觀念,完善優化寫作教學策略,只有這樣,寫作教學才會漸漸走上"有效教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