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賢杰
瀘縣二中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音樂教學的重要部分,在此過程中,要不斷研究有效的教學對策,以此才能為學生音樂素養提高提供有效保證,下面進行具體研究。
對于音樂審美來講,就是通過肢體感悟、交流、溝通等不一樣的形式把音樂文化的意蘊展現出來。當前,學生在音樂發展上,重點在于培養音樂興趣,促使音樂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從而達到幫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音樂教學時所涉及到的審美藝術,不光能夠幫學生強化對于人文理念的感受,對學生的自身情緒也會有好的影響,還可以運用審美完善學生的價值觀,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在音樂發展過程中,音樂實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進行音樂學習時,使用制作系統參與音樂實踐,增強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使學生的音樂創新思維得到提高。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增強了音樂智能、文化內涵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得到了全面性的進步與發展。
根據音樂本身和不一樣的表達形式,把音樂作品充分展示給學生,這是通常講的音樂本體,也是音樂作品形成的主要因素。學生確定音樂本體的同時還要重視音樂和其他各學科間的聯系。例如,世界各個國家的搖籃曲,在風格上也存在著不同,而學生在學習搖籃曲的過程中,不光要重視歌曲的歌唱形式,還應該了解歌詞和音樂背后的關聯,唯有掌握了歌曲表達的藝術形式,才能進一步了解音樂在社會發展中所產生的功能。學生學習音樂的時候,不能簡單地學音樂這門單一知識,要把音樂當做學習的本體,增進各個學科的全面性發展。
學生藝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該將學習與實踐有效結合起來,教師要從學生現實情況出發,選適合學生的音樂作品,強化學生溝通、表達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即興表演與創造的能力。實踐出真知。所以,學生要使用身邊所有渠道,積累音樂素養與聆聽音樂的鑒賞力,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所要傳達的情感。高中音樂教學,在感情寄托上更加重視學生對音樂文化的深度理解,書中作品都會受作者心情和時代背景的一些影響,為了讓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得到全面培養,對作者的時代背景要先做了解,讓學生能夠從發展視角了解音樂文化,掌握音樂文化的特點,并逐步了解音樂與其他藝術的關聯,充分理解時代發展對音樂產生的重要影響。考慮到學生未來發展對于音樂的需求,要把學生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具體分為下面幾個重點,即中國音樂與世界音樂區別、音樂藝術形式、音樂的文化價值、藝術特點。還有就是掌握音樂在不一樣圈子的使用和相互關聯性,最終了解音樂的背景和產生的社會意義。
培養學生核心音樂素養的前提是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學習音樂,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當學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的時候,不需要老師的教導,學生就會自己主動地研究,并向老師請教,這就是自主音樂需要的培養。所以,在音樂課堂上,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尋找學生的興趣點,熟悉學生最喜聞樂見的音樂類型,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激發他們的自主音樂需要。和其他的課堂一樣,一個好的導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而相對與其他學科,音樂課的導入有著自己的優勢,因為關于音樂可以有很多的話題,教師可以用故事導入、情境導入,或者是視頻導入。總之,就是在課堂的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另一方面,豐富課堂的教學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方法,音樂課也不是一直枯燥地學音符,學唱調,老師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再跟著一遍一遍地唱,這樣就失去了音樂課的魅力。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音樂訓練,保證課堂氣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訓練效果。
人類區別于動物的很大一部分就是人類擁有很強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能力,學校的學科基本上都是在開發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越高的人,學習成績以及以后的發展也就越好。但是,認知能力主要開發的是左腦,而音樂能夠開發右腦,保持兩者的平衡,促進人的均衡發展。所以,學校才會對學生開設音樂課。為了讓音樂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在設置音樂課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的音樂素養的提升,也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認知能力的提升。圍繞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規律,用學生最喜歡的方式把音樂知識展現出來,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比如說,教學生識別樂器,不能只看看圖片和名稱,而是盡可能的把樂器帶到班級,展示樂器的功能,讓學生都能感受一下演奏某種樂器的要求,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認識這種樂器,對以后判斷音樂的類型有了很好的啟蒙作用。
人類的藝術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繁榮的過程。每一種藝術都是人類創造性的體現,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藝術的發展從某種角度來說就是人類認知能力的發展進步。比如說,在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的大藝術家都有著驚人的知識儲備和藝術才能,正是他們創造性的思維推動了整個社會向前發展。藝術開發著人們的認知能力,提高了人們的認知水平,能夠將人們瞬間的靈感激發出來,歷史上的偉大音樂作品都是人們運用自己的知識進行創造的結果。即便是一段小小的旋律,都是人類認知能力的體現,正是因為音樂的思維啟發的作用,音樂在人類的社會發展進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音樂啟發著人們的思維,思維的活躍讓人們具有更多的創造力,創造力又推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音樂就這樣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緊密地連接起來。人類的任何一種文明都需要教育這種方式進行傳遞,音樂的發展演變也一樣需要專門的音樂教育,才能把音樂體系和創作延續下去。在學校的音樂課上,要把音樂作為啟發學生思維的一種輔助課程,摒棄傳統的音樂課模式,把音樂的學習提高到音樂素養的培養上來,把音樂欣賞和音樂創作結合來,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和思維的活躍度。
音樂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要有較高的音樂審美能力,在保證學生學習音樂興趣的基礎上,學會欣賞有品位的音樂。目前的實際情況是,隨著網絡的普及,各種媒體形式的出現,給音樂創作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同時也讓很多品味低級的音樂開始流行,這樣的歌曲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價值觀,也對學生的音樂審美造成了負面影響。面對這樣的現狀,學校的音樂課要加大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提高對音樂作品質量的甄別能力。教育部門要在可實行的教育體系上建立一個完善的音樂鑒賞課程體系,保證音樂課程的有效性和輔助性作用。音樂審美能力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鍛煉出來的,在形成完整的審美意識之前,學校要提供大量的優質音樂作品,引導學生學會鑒賞好的音樂,逐步養成音樂核心素養。
總之,結合以上分析,有效闡述了如何提高高中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對策,作為高中音樂教師,要不斷加強教學實踐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的發展提供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