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洪波
丹東市第九中學
作為一名普通老師,一名班主任,我一直堅信教育不是一件約定俗成、刻板、簡單的事情。教育無小事。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教育如同一門藝術、一首詩歌、一段樂曲、一譜華章;好比每一幅畫卷需要點睛,每一首散文需要神采,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有自己的靈魂。教育的本質是賦予孩子們應有的靈魂,一個堅強勇敢、卻又充滿生機與活力、被愛所包圍的靈魂。這個靈魂會伴隨孩子們的一生,作為靈魂工程師的我們任重而道遠。下面就結合我20 多年的任教經歷,闡述一些自己的經驗和觀點:
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不會掌控自己的人生,生活就會像脫軌的火車,偏離正常軌道。作為一個人,我們首先要明白世界上唯一的法則,就是叢林法則,無論是動物亦或是人類,都逃脫不了這個基本的法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作為一個人,首先你得學會堅強的活下去。初中生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迅猛時期,他們的心智還不太成熟,還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認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國家的希望,因此,教育好他們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的事情。作為一個老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愛、善良與寬容,更需要教會他們如何掌控自己;教會他們無論遇到什么挫折、困難、打擊與不公都不要喪失希望,都要相信自己,都要有骨子里的自信與不屈。這不僅僅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的脊梁,更是人類文明攀登上食物鏈最頂端的依賴。人類是世界的主宰,自己更是自己的主人。弱者總會抱怨生活對其不公,而強者則會通過分析,調節,掌控自己,擁有精彩的人生。
馬克思主義認為,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道德觀念,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是永恒不變的。道德不是天生的,人類的道德觀念是受到后天的宣傳教育及社會輿論的長期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簡單點說,道德就是做人的規矩,是用來調整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是一個集體內無數的個體,為了維護共同的利益,為了調和彼此間的矛盾,約定的行為準則。他是一種精神財富,無形的財富。實際上,我認為從古至今,人類衡量道德高尚與否的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看被衡量的那個人對這個社會和他人做的貢獻與犧牲。教給學生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會使他們得到精神層面的滿足感,會使他們身心愉悅,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旨在全面提升人的全方面素質,但現在仍未普及高中,所以初中階段在做好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應試能力,以便考上重點高中。這本無可厚非,畢竟這是全世界最公平的,最簡單的,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命運,階級的途徑,是保證社會階級流動,緩解社會矛盾的重要工具,是國家選拔人才最公平合理的方式。但是我一直以為,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知識、學習一項技能為了謀生亦或是掙錢;學習最重要的是帶給我們一種思維習慣、一種文化修養、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舉個例子,學習就好比運動員練習力量、速度、耐力等基礎體能,把這些基礎體能練好了,不管今后你做什么運動,都會是佼佼者;學習好,你就擁有了更嚴謹的思維,更優雅的氣質,在今后的任何事情中你都能夠出類拔萃,學會思考才是學習的根本所在。
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是萬源之水。語文是培養邏輯思維的基礎手段。漢語言是我們的母語。學好了語文,不但更善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獲得認知的基本工具,也是進行一切學術研究的基礎。
數學是培養學生理性、嚴謹思維的重要學科。有的學生會問我,學習數學有什么用處,平時生活中只要會加減乘除就可以了,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學習數學不是為了平時的柴米油鹽,學習數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培養出他們理性嚴謹的思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我們去理性的思考,嚴謹的決策,這才是數學學習的本質。
英語是一種語言,是世界上人與人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的全球化,最為最重要的載體之一,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會幫助學生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學習之門,最后達成多元學習與價值的目標,那么如何學好英語呢?我認為學好英語的第一步,應該是音標的學習,之后開始記憶單詞;大部分英語老師總是在要求死記硬背單詞,我認為英語和中文有相似的地方,英語單詞只有放到句子里才會有意義,比如說中文的一個字“經”,單獨拿出了什么意思也沒有,只有組合成“經濟”,“經歷”“經度”才會有更形象的意思,所以背誦句子往往效果會更好;單詞積累到一定程度,可以適當的總結一些詞根詞綴,單詞量會成倍增長。語言的學習需要聽說讀寫的共同作用,才會事半功倍。
物理就是“悟理”,習萬物之理,它以小學的自然為感性基礎,上升到初中物理的理論基礎。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初中的化學,以記憶為主,并且做到不馬虎,認真,仔細,學好這門學科不是什么難事。
道德與法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它對一個人的如何做人,道德修養,為人處世,法律意識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教會孩子們像看故事一樣學習歷史,會事半功倍。
地理是研究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人生活在環境里,人類離不開環境。地理學科引導我們去認識環境,教我們怎樣去適應環境,改造環境,使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因而也是我們學習生存的科學,是我們生活的工具,是每一個公民必須的素質。地理學科的實用性很強,它引導我們把身邊的世界看得更清楚。海陸的變遷,氣候的異常,資源的開發,工業的布局,農業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增長,環境保護等等,都是地理學科研究的內容。航空航天、南極探險、邊貿洽談、中東戰亂、三峽工程、旅游、……無一不與地理有關。只要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事物,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地理,生活離不開地理。正確掌握學習地理的方法,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更增添我們生活的豐富多彩。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通過學習生物學,可以掌握一門科學知識,并且提高生物學素養,有助于人的終身發展。我們拋開學習一門科學知識這個層面的要求,至少我們——“人”,就是一類生物,通過學習生物可以對我們自身構造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和了解。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因為身體的某些變化而困惑,可以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和作出科學的判斷。對青少年來說,通過生物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較順利地渡過青春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生物學科的美好,比如邏輯的美等等,慢慢變成熱愛這門學科。因為熱愛而學習,這是一種幸福。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地教育與被教育的自我更新,終生學習的過程,作為老師,我把教育當做是一門藝術,樂在其中,時刻感受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感受到的愛與美,每個孩子都是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每個孩子都是一粒種子,只是花期不同,即使沒有盛開,或許將來它會長成參天大樹。秉承于此,在教育教學中,我一直用愛心耐心精心地呵護他們,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譜寫出最美的人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