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周婷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鎮羅鳳中心小學
小學美術教育對培養學生的初期思維互動具有特殊作用,此點毋庸置疑。但是,小學生自我思維能力的養成又不是自我實現的,必須有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參與引導,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我們根據小學美術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其獨有的課程特點,提出以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策略。
學生的創造欲望是創造活動的誘發點,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創造性欲望才能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動手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方法來啟發、引導學生,其中所用的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多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以下幾種都是行之有效的。
(1)教師示范,激趣嘗試。為了激起學生對美術創作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我們可以采用潑墨和吹墨的繪畫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維和創作。潑墨繪畫教育方法,即是利用潑墨隨機產生的圖形,通過教師的問題式引導,讓學生畫出自己腦海中的圖畫。吹墨是將墨水沾一些在紙上,采用用嘴吹的方式作畫,一般線條采用吸管來吹出,是簡單有趣的教學方法,從幾點墨水―吹出線條―勾勒圖形―細節上的添加,通過這一系列過程來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畫作生成創作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范畫留白,爭相添補。創新的思維能力便是對“空白”領域的創造性活動,美術的一大直觀性的優點便是可以通過范畫留白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展示預先準備好的未完成范畫,將留白部分交由學生補畫。
結合小學美術教育的主要特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可以從命題、材料搜集、構思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敢于創新并精于方法。
(1)命題:命題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的思維留下空間,不能給與思維上的范圍性限制。如果以小貓等動物類為創作素材,課題分別設定為《小貓釣魚》和《小貓的聯想》。采用的教學方法為在美國教學中流行的“木匠教學法”(此法即是給學生提供一些木塊和度量工具,讓學生根據木塊的尺寸來構件簡單或復雜的物體),在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體現在,教師給學生提供創作的原材料,然后布置教學任務并解答學生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學效果表明,《小貓釣魚》課題學生容易受到“釣魚”這一特定動作詞匯的影響,在創作方法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學生大多注重與創作的方法上而不是內容的想象;而《小貓的聯想》這一課題能夠給學生廣闊的想象空間,創作內容豐富多彩。由此可見,教育者如果能夠結合學生的思維情況和創作水平,適當的選擇具有思維空間的命題,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2)選材:選材要多樣。選材對象要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并盡量避免重復課題的設置。結合具體的材料,讓學會通過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創造出自己思維中的組合形象,放飛其思維,展示兒童純真、美好的心靈世界。如立體造型課程,從簡單的木塊、積木等入手,制作簡單的造型。下一步引導學生利用紙張、蠟筆、泥巴、陶土、顏料等制作造型和形象復雜的模型。讓學生在實際的創作中能夠理解排列、組合這兩個知識點進而進行發散性思維,繼而鼓勵并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椅子、筷子、書籍、石頭、水果等進行創新性的組合創作,讓學生體會創作來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3)構思:聯想生發。在教學設置中,多進行探究性的問題設置,以“聯想”為教學關鍵詞,進行教學誘導和啟發,鼓勵學生勇于聯想,并為學生提供創作材料來進行大膽創作,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于自我創造的鼓勵和稱贊,學生的創作榮譽和靈感便會迸發出來。
小學美術教學不能囿于課堂教學的限制,要組織豐富多彩且多樣化的課外教學活動來擴寬學生的學習范圍,讓學生無時無刻不在體會創作所帶來的極大樂趣性和成就性。通過筆者多年來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課外教學方法:
(1)組織“未來小畫家”課題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和興趣情況將擅長繪畫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創作對象的偏好進行獨立創作,教師對其創作過程進行點撥式的指導。如果有條件,組織本組學生參加繪畫比賽,從而培養出一批優秀的繪畫人才。
(2)在校園內建立“美工樂園”。場地內除了有教學單位提供的美工材料以外,主要是由學生進行自行搜集的生活美工材料,并組織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此樂園進行美術創作。并開展作品評獎活動,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都加以肯定。教師通過對學生作品的了解總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教學指導。
(3)組織學生自制日記性繪本。將文字性的日志轉換為繪畫形式來展現,是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又一有效途徑。在長期的繪畫堅持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繪畫水平。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人員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賞析范本,以范本引路。小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大多起源于模仿,教師可以利用此點,通過有教學價值的范本和圖文并茂的故事性范本來引導學生對日志繪畫理解。
2.做好自身的位置定位。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問題便是隨意性的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打分,這對學習進度慢的學生有百害而無一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準自己的引導和輔助性地位。對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積極地總結,并找出解決的策略。并且,教師應該將自己定位為認真的傾聽者和發現者,傾聽學生的語言以及心靈的聲音,發現學生身上的發光點和短處。與學生分享創作來帶來的喜悅,如教師更如一位好朋友,與學生共同成長。
3.引導學生共同賞析同學的創作,互相學習。教師要經常性的組織學生作品欣賞活動。此過程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利用幻燈片投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創作過程和表達的思想來講解自己創作的美術作品。實驗表明,此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進取和學習意識。讓學生在參照學習的過程中對他人的方法進行理解,并審視自己的作品。這樣下來,學生便能在相互學習探討中有意識的去提升自己,進而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