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偉 郭楚玙
摘要:在國考背景下,對于高師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但是目前我國大多數的高師院校的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管理上存在一定的缺位,比如:研究性學習指導缺位、研究性學習活動匱乏、投入不足、學習質量較低、學習成果不佳等。針對這樣的現象,明確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此來全面提升高師學生的綜合素質,讓他們可以輕松地應對國考。
關鍵詞:國考 高師學生 研究性學習 管理缺位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7—0036—03
早在2005年,我國教育部就針對提升高等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在該文件當中明確指出高等院校應當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研究性學習活動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主旨,以研究性的學習方式為手段,是通過引導學生模擬科學真理的認識過程所開展的學術性的專題活動。研究性學習活動對于提升學生的研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這也是高師院校學生參加國考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但是目前我國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位問題,導致研究性學習活動效果非常的不理想,進而使得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基于此,本文就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缺位問題及其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此來提升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育質量。
一、國考背景下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缺位問題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少且低效
高師院校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多少以及參與的質量的高低能夠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產生直接的影響。不過從目前的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及其質量非常不理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高師院校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較少
高師院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包括社會實踐活動、教研以及科研立項活動、讀書會等。而這些研究性學習活動目前只占高師院校學生活動總數量的10%不到,并且在這些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過程比較完整、完成質量較高的也只有教研及科研立項活動。
2.高師院校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質量不高
實際上,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為基礎教育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因此,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其學術性、完整性和創新性上都應當存在一定的層次差異。但是,目前大多數高師院校所開展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卻普遍存在系統性不強、創新性不足以及學術水平較低等問題,導致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成效不盡如人意,這對于學生研究性能力的培養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師指導缺位
教師在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是學生研究性學生活動項目申報、項目研究、項目實施、項目成果審核和修正的主要執行人。但是,從實際的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卻并未充分發揮自己的指導作用。教師的指導過于注重形式,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遠無法達到對學生進行充分指導的程度。[1]另外,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對于學生研究成果的審核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并且應當更加注重研究的過程,確保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完整性和學術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切實提升。但是實際并非如此,教師在對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審核時,往往只是針對學生的失誤來對學生的研究邏輯、研究技能、研究能力進行培養,缺乏科學的指導和有效的啟發,在這樣的指導下,學生只能夠低效地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而導致研究性學習活動教育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體現。
二、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缺失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缺乏高效的管理
高效的組織管理是確保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順利實施的關鍵。而導致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低效的主要原因正是學校的低效管理。學校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低效管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負責承辦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機構和人員必須具備深厚的學術背景
但是大多數高師院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都是由學校學生會或者社團的科技部負責承辦??萍疾恐饕梢幻撠煂W生管理工作的指導教師、一名學生部長和其他部員構成,其中指導教師起著關鍵的領導作用,主要負責對活動進行組織和實施。然而在現實中,大多數的指導教師在學生管理方面可能比較擅長,但是卻缺乏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研究經驗,致使他們在實際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并不能很好地對學生進行學術研究方面的指導。
2.缺乏完善的規范制度
這也是導致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低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很多的高師院校都不具備科學的活動規章制度和完善的研究成果評價指標體系,導致研究性學習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缺乏完善的制度指導。
(二)缺乏完善的激勵機制
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成效的高低主要取決于專業教師的指導。而健全科學完善的激勵機制,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專業指導教師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熱情,促使他們為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提供高效優質的指導。目前大多數的高師院校能夠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起到管理和指導性作用的主要為學生所在導師組的指導教師。[2]但是學校卻缺乏對這些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的指導作用的重視,并沒有將教師的指導和教師的職稱評定以及薪資待遇進行掛鉤;再加上這些教師還需要承擔繁重的教學任務和科研工作,就更加不會在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指導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很難在短期內獲得明顯的效益,這種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的情況,會嚴重打擊教師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指導的積極性。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魅力不足
高師院校所組織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最為突出的兩個特點就是其學習性和研究性。其中研究性是該活動的魅力所在。研究性能夠引導學生對未知進行探尋,進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獵奇心理,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不要求學生對全人類未知進行求索,但是學生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更多未知世界的奧秘,并且在活動當中每克服一個困難,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個進步。但是實際上,高師院校的學生對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還是比較陌生的,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他們不能夠很好地從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獲得成就感,進而無法真正體會到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魅力,致使他們不會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當中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四)缺乏科學的評價標準
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是目前高師院校對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的兩種重要方式。其中結果性評價又包括成果結項和答辯結項這兩種。成果結項需要學生按照項目要求完成項目預期的科技作品;而答辯結項則需要學生根據教師或者專家所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答辯,教師或專家會根據學生現場回答問題的質量來對學生的研究質量和深度進行評價。由于答辯結項不需要學生呈現出實體化、系統化和完整的研究成果,并且部分學校為了確保學生的通過率,在答辯的過程中,教師或者專家會放低要求,這樣一來答辯結項的難度就會相對較低。為此,大多數的高師院校為了方便都會選擇采取答辯結項的方式來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進行評價。
三、提升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質量的對策
(一)強化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管理
相關調查發現,師范生從教初期的教學成果往往與他們在校期間是否有機會進行研究性學習有著很大的關系。由此可見,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對于師范生的入職適應及其專業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高師院校應當重視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同時還需要強化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管理。這就要求高師院校在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應當根據學生研究能力發展方面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制定相應難度的研究性學習目標和任務,以此來確保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科學性和合理性。[3]另外,高師院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管理職能部門還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可以配備更多具有研究經驗和能力的專業指導教師或者專家,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學術指導。此外,高師院校還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制度及其程序,以此來使得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更加規范、有序。
(二)不斷完善教師投入激勵機制
據理性“經濟人”假設說,其在實際決策之前,會科學地衡量資源的投資回報率,并且結合最終的結果確定資源投入的方向。而高師院校的教師明顯屬于理性“經濟人”,他們承擔著指導學生、教學以及科研等重要任務。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和壓力下,高師院校教師必須仔細斟酌和分析自身有限的精力和時間。要想更好地激發教師的指導熱情,僅僅依靠高尚的情操和犧牲精神是遠遠不夠的。最為有效的做法應該是建立和完善精神和物質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中明確要求,學校對于教師應該給予合理的工作量補貼,對于教師的勞動則需要給予一定的回報。除此之外,就激勵機制來說,不僅僅需要給予一定的工作量,同時還得對教師指導本科生所申請的專利和發表的論文等同于碩博研究生相同的對待。
(三)充分彰顯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魅力
只有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魅力充分彰顯出來,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這就要求高師院校首先應當加大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宣傳力度,采取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宣傳方式。比如:高師院??梢越M織專家開展現身說法的報告會,學生可以和有研究經驗的專家現場交流。其次,應當將研究計劃作為審核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資格的重要標準,同時采取分階段監督檢查的方式,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于活動的體驗感,同時也可以使得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更加規范、高效。學校還可以鼓勵學生將研究性成果和實踐相結合,對于具有實踐價值和可行性的研究成果應當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幫助學生將學術研究結果轉化為實踐,讓學生都能夠從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收獲到成功的喜悅。
(四)構建完善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評價體系
對于研究性學習活動來說,評價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不僅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引導活動資源投入的方向。因此,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非常有必要。除此之外,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對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過程性評價分解過程中,還應該結合不同性質的研究主題特征和要求,合理地進行分解,確保分解不會影響到研究活動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最后就是客觀地確定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學術水平,使得研究性活動既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又能夠讓學生獲得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國考背景下,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目前我國高師院校的學生研究性學習正處于初始階段,在實際的開展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缺位問題,致使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效果不佳。針對這樣的情況,高師院校應當加強對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的研究,對研究性學習管理缺位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管理缺位的原因,并不斷探索新的研究性學習管理的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研究性學習管理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李虹.試析高師院校學生研究性學習活動管理窘境及對策[J].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9(5):37—40.
[2]李長輝.影響高師院校開展研究性學習的諸因素分析及對策[J].科學時代月刊,2011(4):253—254.
[3]汪深秋.論高中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教師的培養對策[J].麗水學院學報,2010,32(6):108—111.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