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冰
摘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并多次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愈來愈成為輿論的聚集地和發酵廠,網絡也日益成為意識形態的主陣地和主戰場,網絡綜合治理、網絡輿論引導和黨管意識形態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加強黨在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成為現階段我們黨面臨的重要挑戰。因此,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安全的講話精神,做好新時期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網絡意識形態;問題;研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話語權也呈現出新特點新變化。在網絡環境下,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的話語體系結構被打破,多元化的媒體建構以及快速、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改變了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格局,網絡陣地已成為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主戰場,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問題與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為新時代網絡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我們必須清醒看到,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依然復雜,要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1 網絡意識形態的概念
意識形態是一個相對抽象、復雜的概念,沒有統一的界定,擁有復雜的內涵。普遍的觀點認為意識形態主要表達的是其所代表的政治性以及現實性,是統治階級在執政期間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以及鞏固自己的地位,形成的社會理想、政治制度、行動綱領以及實踐戰略等方面的內容。網絡意識形態是指以網絡為媒介表現出來的意識形態,網絡意識形態作為互聯網場域下意識形態的一個新表現,深刻把握其內涵仍需深入研究探索。當前學者在研究網絡意識形態時,謝玉進認為:網絡意識形態就是適應網絡社會變遷,在網絡空間中以數字化感性展現為主導形式的,以廣大網民為對象言簡意賅且相對穩定的價值信念。它具有“草根崛起”帶來主體多元化、數字化中介系統塑造形式感性化、比特化實現傳播即時化與全球化、去中心格局凸顯個體化、信息海量共振彰顯復雜化等基本特征。他認為,網絡意識形態的發生可以從兩個基本維度把握:一是互聯網引發了深刻的社會變革,催生了人們對全新網絡意識形態的內在需求。二是各種傳統意識形態認識到網絡空間爭奪的重要性,積極推進意識形態的網絡化。
網絡的虛擬性使其與傳統意義上的意識形態有明顯的區別。這種意識形態,反映出來的是網民的網絡行為,以及通過網絡訴求自身利益。許多人在網絡中的表現出與現實生活中不同的思想以及行為,在網絡世界中形成了另一套價值體系,這些異于常態的價值觀念會對網民在真實世界中的生活產生影響,這種價值觀念既可能促進人們的生活,對社會的發展有積極貢獻作用,也可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相反的作用,阻礙社會的進步。因此,網絡中形成的價值觀念最終會對現實生活產生影響,必須嚴格控制,引導人們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念,才能在現實社會中推動社會的發展,最終共同構建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
2 網絡意識形態的基本特征
網絡意識形態作為互聯網時代意識形態的新樣態,有著不同于傳統意識形態的鮮明特征。
2.1 網絡意識形態以互聯網為載體
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1.2%,超過全球水平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水平9.1個百分點。《報告》顯示,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人,網民手機上網比例達99.1%。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網絡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通道以及便利,為輿論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并且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利用網絡的途徑也越來越廣,網絡在新媒體時代下,已經成為網民進行輿論活動的首要陣地。這些都是互聯網的有利的一面,但其也有消極的另一面。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配合著網絡迅速傳播的特性,很容易入侵人們的意識,改變人們現有的觀念,其消極影響不得不進行預防。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強調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網絡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新基地、新戰場。信息技術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旦越過它應該遵循的度,就會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安全構成威脅,需要嚴格加以把控。
2.2 網絡意識形態呈現個性化、多元化
網絡意識形態呈現個性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信息接收以及處理的能力在不斷提高,時效性也越來越強,通過發達的網絡系統,人們已經從信息的接收者逐漸演變為信息的發表者、傳播者以及評論者。尤其新媒體的出現,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參與到信息的互動過程中來,發表自己的言論,與他人進行交流,對于一個事件,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從不同維度,不同側面,不同背景,充分展示個人觀點。這種個性化傳播的結果是網絡意識形態去中心化的傳播格局。另外,多元化思潮和觀念給意識形態話語權帶來了較大沖擊。網絡意識形態的這兩個特性使得其自身復雜多變,管理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總之,網絡意識形態是通過網絡生活而表現出來,但是其又無法脫離現實生活而獨立存在。網絡為人們的溝通交流帶來了方便,并且能夠隱藏人們的身份信息,給網絡意識形態的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需要對其的安全穩定不受威脅進行長久的監控以及維護。
2.3 網絡意識具有雙重屬性
網絡意識形態具有現實性與虛擬性的雙重屬性,既存在于網絡這個虛擬空間,又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虛擬性與現實性的統一使得網絡意識形態的結構變得復雜,給網絡安全的維護增加了一定的難度。首先,網絡世界得以存在是依靠于軟件、代碼以及各種符號信息,事實上它是一個無形的世界,人們在這個世界中可以充當任何角色,在這里身份是虛擬的,不受現實角色的約束,人們能實現一些生活中難以實現的目的。因此,網絡意識形態具有一定的虛擬性。另一方面,網絡世界離不開真實生活,它為人們的交流與溝通提供了橋梁,是依存于現實生活而存在的,并且社會的存在決定了社會意識是什么樣的,網絡世界是現實生活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那么其意識形態的形式也由現實生活所決定。因此,網絡意識形態還具有現實性,是虛擬性與現實性的高度統一,網絡意識形態這樣的特點,使其表現形式變得復雜,維護其安全的工作也變得困難重重。
2.4 網絡意識形態領域斗爭面臨新挑戰
網絡意識形態較之傳統意識形態而言所處的信息生態已截然不同。網絡空間是開放的,信息進入幾乎是“零門檻”。這意味著多元的意識形態主體可以自由地生產和傳播意識形態信息,而且一經信息被生產就可以即時傳播并且到達全球的任何角落。這樣的傳播門檻和傳播效率較之傳統意識形態信息生產的嚴把關、嚴控制而言,多了許多的自由度和隨意性,這必然加劇意識形態信息的復雜化。因此,網絡意識形態的信息不僅在海量的一般信息中存在,而且也在極其復雜的意識形態信息中存在,這些信息交融交匯交鋒,使得網絡意識形態的斗爭局面空前復雜化。復雜化也成為了網絡意識形態存在狀態的重要特征。
3 加強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對策思考
習近平同志強調,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
3.1 堅持問題導向,牢牢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堅持問題導向就要始終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原則不動搖。要把黨管意識形態工作的原則貫徹到網絡空間領域和新媒體領域。主流媒體應當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定新聞輿論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的信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傳播內容上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強化輿論引導和監督;傳播形式和載體生動活潑接地氣;話語表達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非主流媒體或自媒體應當強調公眾個體的責任和義務,要讓他們明確認識到在網絡空間發布信息的權責關系。要加強從事意識形態工作者的黨性教育。要把黨性原則和黨性教育滲透到宣傳思想、文藝、新聞輿論、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全過程,明確他們在網絡空間發布信息的權責關系。著力建構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體系。話語體系不僅是一個政黨、階級、民族、國家在理論與實踐活動中賴以確立主動權的表達形式,也是其在思想文化領域確立領導權的重要條件,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創新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表達方式。實踐創新帶動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指導實踐創新。圍繞新時代黨的理論新成果,不斷聯通官方話語和網絡話語方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實踐,不僅需要加強政治話語的宣傳和傳播,更需要加強理論研究,理論研究不僅要為宣傳工作提供學理根據,還要為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思維與價值導向。
3.2 加強網絡內容建設,牢牢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從功能上看,傳統媒體具有重生產、輕消費的“生產型”特點,通過廣播電視和書報刊等“自上而下”地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居于引領價值、主導輿論的地位;新媒體則呈現出重視消費、服務至上的“消費型”特點,把“粘性”作為衡量業績的重要標準,以用戶為上帝,著力聚攏用戶、壯大粉絲。要牢牢掌握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就必須正視這一功能區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生產導向,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網絡文藝,推動“互聯網+電視”“互聯網+出版”“互聯網+動漫游戲”,培育網絡文學、網絡視聽節目和網絡動漫游戲等新型文化業態,不斷豐富網絡文化產品,在吸引網民閱讀中聚攏人氣,在參與互動中提高用戶“粘性”,在滿足用戶多樣性、個性化的文化需求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 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對于思想輿論領域的紅、黑、灰三個地帶,要守住紅色主陣地、壓縮黑色負面地帶、爭取灰色地帶轉化為紅色地帶。這是我們黨意識形態工作內容的生動概述,也從側面說明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比較復雜,黨員干部需要很高的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才能正確有效地對其進行分析研判與應對處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要求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各類問題,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錯誤觀點。首先,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對黨員干部政治責任感的鍛造。在具體工作中,要求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強調各級黨委對意識形態工作負總責,強調各級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帶頭抓意識形態工作,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和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工作緊密結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使各類陣地始終成為堅持正確導向、傳播先進思想文化的堅強陣地,決不給錯誤思想觀點提供傳播的渠道。其次,對于不同問題的區分和錯誤觀點的反對抵制,是對黨員干部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的鍛造。這項具體工作要求相關的理論工作者們要始終把握好政治立場的堅定性和科學探索的創新性的有機統一,對于嚴肅的政治原則問題、深刻的思想認識問題、探索性的學術觀點問題要加以區分,要堅持既不喪失政治敏銳性,也不隨意上綱上線的原則;對于各種思想觀點都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把尺子先量一量,做到腦子特別清醒、眼睛特別雪亮、立場特別堅定、聲音特別明確。因此,只有增強各項工作本領和政治能力,才能提高黨員干部的政治責任感、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才能保證我們黨能穩穩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劉建偉,李磊.近年來網絡意識形態研究:焦點與展望[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05):5259.
[2]鄧瓊云,林濱.加強黨在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9,21(05):8488.
[3]孫志程. 新時代加強黨的網絡意識形態建設研究[D].蘭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