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楠 張 敏/西安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傳統文化是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歷史進程中文明文化的匯集,是各種思想觀念的象征。”傳統家訓是傳統文化內容的一部分,是傳統文化精神和內涵在我國的重要體現。它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表現出我們傳統文化的深刻精神和文化影響力。它對熱愛家庭、重視家庭建設傳統的中國人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親和力。研究中國優秀傳統家訓的意義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在傳統的家訓中,家庭與國家的關系早已確立。國是由眾多家組成的。“國”是“家”的基礎。“家”統一于“國”。基本上,“家”和“國”的作用是維持封建等級制度。中國傳統家訓包含了完整而豐富的君主制度和道德觀念。主要集中在皇帝和官員的家訓作品中。仁德思想是傳統政治家著作中非常重要的積極的內容。此外,傳統的家訓也強調大眾對社會的忠誠精神、對世界的奉獻精神、對世界正確道路的忠誠。民族利益及國家利益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元朝人許衡教導子弟:“身居畎畝思致君,身在朝廷思濟民。”這是傳統家庭作家的政治信念,他們有自己的思想,關心國家和人民。雖然封建時期的“國”、“天下”具有血緣宗族傳承的特點,但傳統的精神不可避免地有保持忠義的缺點。但是,家訓文化中的社會責任精神和對世界的奉獻精神,對于培養家庭成員對愛國思想世界的感情和為國家奮斗的精神,仍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家訓伴隨一個家族延承了千年之久。本身就是一種極其寶貴的文化財富。他對當前的家族建設、國家建設都有著極大或者相當大的參考意義,對于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強化家訓的作用,進而促進社會的友好溝通。這就將中國的“和”文化鋪展開來。對于凈化社會風氣的同時,又能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發展和諧關系。
家訓主要是通過軟硬兩種手段,來加強族人鄰里的規范意識。目前,也有一些姓氏,雖然他們已經建立了父權協會,但他們沒有在勸告和互助方面發揮作用。這與家庭繼承的目的背道而馳。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強國家對姓氏文化組織的指導,規范地方家庭文化,加強其作用,也是當務之急。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建設有助于凈化社會氛圍,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個人品格的發展容易受到家庭倫理的影響。將我國優秀傳統家訓融入家庭中,使其家庭成員思想行為符合社會仁,正,禮,智和信的要求,以獲得國家和社會的接受,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繁榮國家。
家訓作為古代社會家庭教育的主導形式,與現代家庭教育具有同等的功能。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三位一體的。傳統的家訓內容非常豐富,優秀的作品形成了完整而具體的教育體系。他們不僅關注家庭子女的身體狀況,他們學習和處理事情的能力,而且幫助家庭子女建立正確的倫理和道德規范,培養良好的道德。吸收中國傳統家訓的精華,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幫助家庭或家庭成員創造輝煌的成就,對家庭或家庭成員都是十分有益的。
《顏氏家訓·勉學》中寫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這樣的教導是希望后人在學習的同時保持正直,樹立遠大志向,深刻理解自己在社會中的能力和地位,逐步掌握自力更生和自力更生的技能。為家庭,社會及國家盡綿薄之力,從樹立志向到學習再到傳授處世之道,能夠看出,優秀的傳統家訓對個人有深遠的影響,可以平衡他們的思想和行為。當代人比較關注個人文化素質教育,卻忽視了道德品質的控制。因此,優秀的傳統家訓是我們學習的典范和模式。
中國優秀傳統家訓的當代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有力抓手。人的價值觀念基本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在人們的道德品質養成、家庭和睦以及社會和諧中我國的家訓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有利于人們生活更加美好,而且還有利于社會發展。我國傳統家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精神實質對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人們思想價值取向產生重要影響。在新時代,它重新審視了中國優秀傳統家訓。從而有利于加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核心價值觀是一個社會中居統領地位、起支配作用的價值理念,是長期普遍遵循、相對穩定的根本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那些在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中居統治地位、起指導作用的價值理念”。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歷史借鑒;從個人,社會和國家三個層面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導向作用不僅滿足了人民最真實的愿望,而且為國家的發展增加了巨大的可能性。社會各個群體以傳統家訓文化作以價值向導。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需要的人們正確認識和實踐,這種認識和實踐的實現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基礎之上的。傳統的家訓文化對人們來說是最微妙和最有啟發性的。無論是祖輩的口頭教誨還是語言文學著作,都能給人一定的價值取向。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理論依據;不僅將德治與法治相結合,而且將道德教育的柔和以及法律的強制性相切合,才能從根本上減少道德失范行為的發生,促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明國家。
三是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有效助力。當今社會的人類環境日益復雜,道德淪喪現象似乎越來越嚴重。雖然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我們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社會風氣和道德建設似乎被忽視了。要肅清社會風氣,就要在良好的家風及家訓的基礎之上,需要我國優秀傳統的家訓文化給予力量。
四是形成和諧家庭關系的有效途徑。第一是促進現代家庭贍養義務的履行,中國優秀的傳統家訓文化要求父母對待子女不僅要寬仁慈愛,還要嚴慈相濟,同時,還要求子女尊重和孝敬父母長輩,也有贍養老人的義務。新時代重提中國優秀傳統家訓文化,對于促進現代家庭贍養義務的履行,具有有著重要意義。第二是促進現代婚姻關系的穩定,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外界誘惑增多,對婚姻不忠誠,或是雙方家庭之間產生問題等原因,使得離婚率增加,人們忘記了婚約所代表的意義。第三是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互敬互愛,在面對這些現實問題的時候,強調寬厚仁愛,不計較得失,勇于承擔責任。使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更加友愛。它在當今時代和促進家庭和睦方面仍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