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裕銘/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衛健局
如今,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發展,微視頻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與此同時,各種微視頻軟件也流行起來。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以微視頻的形式報道時政新聞。相比于傳統的新聞報道形式來說,微視頻更立體、更隨性、更簡潔,尤其是能方便人們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時政新聞。
現如今,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且已經成為各大主流媒體報道新聞的主要方式。從整體上看,微視頻的使用率在不斷升高。無論是在平常時政新聞的報道中,還是在重大事件的時政新聞報道中,微視頻都發揮出了顯著的應用效果。而且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播放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以央視網為例,2018年小央視網板塊相繼推出了《從深圳到雄安》、《初心》《習近平和青年們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等微視頻時政新聞,播放量非常高。其中《初心》、《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天》等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播放量已經超過10億人次。另外,微視頻時政新聞形式也在朝著多元化、豐富化的方向發展。有比較簡單的現場報道,也有融合音樂、動畫的時政新聞。與此同時,央視網也在引領微視頻時政新聞的發展,不斷嘗試從情感、政治、思想等方面入手,強化微視頻質量。此外,微視頻的內容也更加豐富。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家,微視頻時政新聞都有所涉獵??傊?,微視頻時政新聞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媒體應當繼續推進微視頻時政新聞傳播的創新與發展。
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更加迅速、觀看更加簡便。如通過微信朋友圈、短視頻應用軟件等,都可以觀看、分享、轉發微視頻時政新聞。如《初心》這一視頻,在24內其播放量迅速突破 4億,且引發了全網的跟帖、熱轉??梢哉f,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時效性非常強。
在新媒體時代,微視頻時政新聞也在不斷創新、發展,新聞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比如“輕剪輯”形式,主要就是將時政新聞的圖片、視頻、文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比較生動、有趣的微視頻?!疤貏e策劃”形式,主要就是將事件的發展歷程結合在一起,使人們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等。如《感受大國總理范兒!李克強答記者問十大“強音”》就屬于“輕剪輯”,全程糅合了圖片、文字、視頻,能直觀地展現出李克強總理的睿智、沉穩。而且這種微視頻時政新聞也更具有感染力。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人們已經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在新聞視頻觀看之上。而微視頻正能彌補傳統時政新聞的不足之處,實現時政新聞的碎片化。大部分的微視頻時政新聞時長都比較短,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觀看需求。比如《習近平和人民在一起》,新聞時長僅為2分51秒;《家國天下》的時長更短,只有1分35秒;《時代之問 博鰲作答》時長為2分57;時長比較長的微視頻時政新聞如《紅色氣質》,時長為9分05秒。從中能夠看出,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時長基本都在十分鐘以內,有些甚至在兩分鐘以下。 人們在等車、吃飯時,都可以迅速完成微視頻時政新聞的觀看。由此可見,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時長非常符合人們的生活習慣。
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渠道對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新媒體時代,黨媒及其它媒體應共同合作,構建資源共享渠道,并建立多元化的新聞傳播渠道,從而加快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并實現微視頻時政新聞的組織創新、業態創新。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擴大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影響力、覆蓋面。
在各種社交平臺不斷增多的背景下,可以將報紙、微信、微博、手機客戶端、網絡等整合在一起,構建出全面、互通的傳播渠道。比如在2018年兩會期間,人民網、騰訊、歌華有線聯合在一起,共同推出人民視頻客戶端,并整合了兩會報道的資源,與黨媒合作,發布了大量的微視頻時政新聞。另外,在兩會期間,新華社還推出了微視頻系列報道,使得各大移動平臺競相推薦。據有關數據統計,截止到當時的3月13日,這一系列的微視頻報道瀏覽總量達到1.2億。顯然,這種聚合性的傳播渠道遠比傳統分散性的傳播渠道更加有效。因此,若要進一步推動微視頻時政新聞的發展,就應靈活轉換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渠道。
在新媒體時代,微視頻時政新聞內容應當更加靈活、豐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微視頻的優勢,促進時政新聞報道的創新與發展。
首先,應當注重碎片化信息的加工,使微視頻主體更加鮮明。比如微視頻時政新聞《中國一分鐘》,主要就是以中國發展為主題,從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方面詳細介紹了中國的發展成就。據有關數據統計,在該微視頻上線10小時后,其播放量突破了三千萬。需要注意的是若要實現這一目標,媒體就應充分利用剪輯技術,進行碎片化信息的二次加工,并通過文字、圖片、聲音等提升微視頻的感染力、親和力。其次,注重故事線講述。提升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故事性,更能吸引觀眾。比如《擺脫貧困》,就是通過講述總書記的扶貧故事,來體現總書記心系群眾領袖形象的?!段沂谴砦瘑T》則是通過講述主人公的故事,展示出了人民代表為人民服務的無私精神。可以說,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改變傳統時政新聞古板、嚴肅的風格,拉近新聞與人們的距離,從而有效提高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最后,微視頻時政新聞要接地氣。為了滿足不同階層的觀眾需求,時政新聞還應盡量生活化。比如《朋友習近平》,通過生活實例、樸實的語言,使得整個報道更有溫度,更生活化。總之,為了提高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應積極運用新思想、新技術,從觀眾需求角度出發,轉換其傳播內容。
在傳統的時政新聞傳播中,觀眾與媒體根本無法互動。但在新媒體時代,社交平臺的迅速發展為媒體與觀眾的互動提供了可能。所以,在微視頻時政新聞傳播中,應開辟出與觀眾交互的渠道,從而提升用戶黏度,增強時政新聞傳播效果。
首先,在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中,應當注意人們在社交平臺上的發聲,并促使人們激活社交圈,從而實現微視頻時政新聞傳播的裂變。其次,要增強時政新聞的正能量,不能太過于追求快餐式閱讀。這樣才能固定用戶。再者,在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制作中,應提前研究報道內容,并做好錄播方案設計。這樣既可以實時報道,也可以實現微視頻時政新聞的保存、查閱,從而增強新聞的立體播放效果。最后,應充分利用各種社交平臺,創建人們討論平臺。比如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都開通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并增加了評論功能。在兩會期間,人民網在微博上還發布了大量的微視頻時政新聞,并參與了各種話題的討論。這樣能有效增加媒體與受眾的互動,強化時政新聞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微視頻時政新聞的流行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但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渠道、內容等仍不夠成熟。所以,在新媒體時代,若要擴大微視頻時政新聞的覆蓋面,增強微視頻時政新聞的傳播效果,黨媒及各大主流媒體應積極合作,積極推進微視頻時政新聞傳播渠道、內容等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