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琳 趙建華/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紅色文化是黨和人民共同的信念、精神和作風。其中,思政課堂中最具代表性的應是“南京紅色文化”,南京,在歷史上飽經滄桑,千瘡百孔,每每提及都不經感傷,在高校思政課本中南京這座六朝古都是個永恒的話題,其內涵豐富又較為典型,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
據了解,高校學生并不喜歡上思想政治課,甚至非常排斥,一致認為枯燥乏味,并指出老師僅是將書本中的條條框框讓熟記于心并在答題中靈活運用即可,全然不了解學習這些的目的和意義所在,認為考試時只要掌握到答題要領,一般都能及格,所以,在課堂上并不能完全投入到課本知識的學習和思考中,因此,許多高校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聯系生活,貼近實際,借用歷史上發生的真實事件,并在教學方法上不斷創新,挑起學生們的興趣,并自發主動去探究相關歷史人物,去主動發現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從而培養學生們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優化了教學資源。
南京有著非常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現已有6 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281 處文物保護單位,現眾多高校已將思想政治課本中的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常組織學生們實地參觀,切身感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有多么的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用自己的身軀和血肉換來的,所以更應該堅定努力學習的信念,樹立遠大的理想,刻苦學習,立志將來報效祖國的決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多樣,想要引進課堂,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興趣,那很關鍵的一點在于要注重如何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課堂,因此,老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多收集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多將學生們感興趣的歷史事件與書本知識相關聯,巧妙引導學生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索紅色文化資源對自身成長和進步的意義,讓紅色文化真正走進學生們的課堂之中并為之所用。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以育人為導向的,因此,對于學生們的教育不應該只僅限于課堂,也可以與校園文化建設相融合,例如,可以舉辦一場以弘揚紅色文化精神的演講或歌唱比賽,相比上課,學生們更喜歡有挑戰還有獎品激勵的比賽,通過在選擇主體和準備素材的過程中,便能潛移默化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從而引導學生們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可以創辦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社團,給予學生們足夠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社團活動中體驗和感悟紅色文化精神。
如今的學生早已不僅僅只是滿足于課堂上的書本知識,他們會充分表達想要走出教室,走出校門的意愿,希望能夠更多接觸到新鮮的人和事,因此,學校可以以學生為主體,各部門協調配合,思想政治老師做引導,就近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如利用第二課堂或閑暇的周末,以小組為單位去一些英烈紀念館給游客做講解服務,給予參觀者引路的服務,或給予人數較少的散客陪同游覽的服務等等,通過身體力行,不僅滿足學生們想要走出課堂切身體驗的愿望,更能都在實踐中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因為在講解的過程中,首先要堅定自己的信念,才能把這種精神傳遞給參觀者,這極大地鍛煉了學生們的膽量,游客在參觀時,一定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模糊或不懂的問題,這也會激發學生們主動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即愛國主義情懷,愛國是一種最為深厚而持久的感情,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對于新時代的青年人而言,要不斷樹立愛國主義情懷,一樁樁紅色歷史事件,一部部紅色影視作品、一座座紅色革命遺址,都在向我們證明唯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才能使祖國越來越強大,抵御帝國主義侵略,保衛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捍衛每一個中國公民的權利,因此,在思政課的教學中,要通過挖掘紅色資源的愛國故事,讓學生們切身感受偉大的英烈們浴血奮戰、保家衛國的紅色精神;重演紅色影視中的經典片段,例如《烈火中永生》,還有我們耳熟能詳的話劇《小蘿卜頭》,將班級成員分成各個小組,從每個小組中挑選較為負責的學生帶頭組織,自行擬定所要表演的影視片段,可以根據原著改編,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和個人色彩,充分給予學生們發揮和想象的空間,只要緊扣主題,一定要將紅色資源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相結合即可;還可以舉辦大型紅色文化知識競賽,通過對比賽作品的準備,能使學生們了解更多紅色革命英烈及紅色精神,比賽的競爭形式,也會更加激勵學生們挖掘更多紅色資源,從而深入其中,激發學生們愛家、愛黨、愛國的高尚情操。如今的青少年們太過浮躁,這又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面對世間的誘惑,學生們時常難以辨別對錯和好壞,需要學校引導正確的價值觀,把愛國情、強國志融入到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中來,把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植入心中。
總而言之,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極高的契合度,前者是一種充滿正能量的文化現象,后者是一種正面教育形式,都旨在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將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學有機結合,還需要不斷探索更加新穎且受學生們喜愛的教學方式,使紅色文化真正走進高校課堂,走進學生們的內心深處,并牢記于心,祖國的未來需要傳承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和信念,迅速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