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高職教育占據了我國大片市場,通過深化校企改革、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已經成為我國輸送高技術、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成為我國建設事業的重要支撐。《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強化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僅為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也為高職教育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務。
漳州理工職業學院自創辦以來,立足學院實際,走出了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新的特色發展、差異化發展之路。形成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色辦學模式。
學院前身為漳州吉馬印刷職業技術學院,2011年更名為漳州理工職業學院。其舉辦方福建吉馬集團是一家以酒業、物流業、印刷包裝業、房地產業、商品零售業為主的大型綜合集團。為向集團與開發區培養和輸送各類技術技能人才,集團于2007年創辦了漳州吉馬印刷職業技術學院,依托吉馬彩印公司,開設印刷設計類、機電信息類、經濟管理類等專業。
近年來,國家陸續實施 “一帶一路”國家頂層戰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等行動計劃,福建省被批準為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2016年漳州市政府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商貿流通、養老服務、社區康復等12項現代服務業。福建省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推進職業院校專業群對接產業群,重點培養集成電路、金融、工業機器人、電子信息、創意設計等9類急需的高端型人才。
針對新政策要求,學院對辦學進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以印刷包裝類專業為特色,以工科類專業為重點,以藝術設計、財經商貿類專業為補充,圍繞“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中國自貿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以及漳州四大主導產業和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新定位,立足漳州,面向福建、輻射全國,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理工類技術技能型人才。
學院自創辦以來,秉承著“以教育家理念治學,以企業家理念治校”的理念,采取一系列特色措施,不斷凝練與總結,探索出了 一條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特色的辦學之路。
在頂層設計上,學院確定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思路和戰略: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本著“以教育家理念治學,以企業家理念治校”的理念,秉承“立德、踐行、精技、拓新”之校訓,堅定不移地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發展道路。
我校依托集團優勢,引進社會企業實施校企合作,明確了辦學目標。一是通過與集團各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的無縫對接,解決民辦高校做大做強,實施可持續發展問題;二是通過與校企合作單位進行技術人員流通,解決學院雙師型教師培養渠道,提高服務社會能力;三是通過與校企合作單位密切合作,解決人才培養所需的實習、實訓設施與真實工作場景,進一步推進專業建設水平;四是校企雙方共同開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培養企業用得上、留得住,深受企業歡迎的高技能人才。
近年來,學院依托吉馬集團各產業形態,陸續開設了印刷包裝類、藝術設計類、企業管理類、物流類、財務類、汽車類、建筑類等22個相關專業,并從北京印刷學院聘任退休教授到校任教,部分專業課和實踐指導由印刷包裝公司技術管理人員承擔,教學設備和實習車間均由企業解決,學生的實習實訓在企業車間進行,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企業環境。
為改善校內實訓條件,學院與吉馬集團籌資1.7億人民幣,收購堯富家具有限公司,使學院用地新增200多畝,建筑面積增加11萬平方米,另外,學院新建一棟近3萬平方米的實訓樓,并新增添置了工業機器人等各類實訓教學設備及軟件,極大改善了校內實訓條件。
經省教育廳批準,2017年我校牽頭成立了福建省包裝印刷職業教育集團,并在工商管理部門完成注冊。學院通過職教集團平臺與福建省印刷包裝行業的學校、生產企業、研究院所、行業協會實行橫向聯合,從而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拓展更廣闊的空間。
2016年6月,我校印刷媒體技術和應用電子技術2個專業被省教育廳確定為“二元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專。學院成立了以董事長林朱江為首的領導小組,通過與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實施課程體系,實行師傅帶徒弟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職業崗位能力評價以企業評價為主體。對于考核成績優異的學生企業給予獎勵。目前,印刷媒體技術學生均能承擔印刷機長崗位的工作,深受企業好評。
為提升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中,我校將國學、6S管理、ERP企業管理系統,ISO9001、合同法及寫作、演講與口才、現代禮儀等列為必修課程,通過課堂主渠道向學生灌輸誠信、管理、法律、社交等企業精神,培養學生企業文化。同時,對學生上課實行考勤打卡,保證了學生上課出勤率,讓學生接受企業管理文化熏陶的同時,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方便學生快速適應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為滿足學院教改需要,深化實踐教學環節,建立與人才培養定位相適應的教師隊伍,學院制定了《漳州理工職業學院“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方案》,加大“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通過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培養工作,引導和促進廣大教師堅持走“雙師雙能型”發展方向,逐步形成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高水平、多用途教師隊伍。
通過系列特色建設,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引企入校頗見成效。
建校10多年來,我校為社會輸送了近萬名高技能人才。畢業生近3年就業率均達到99%,漳州市就業率超過67%。近年來,我校師生先后在國家、行業、省市各類技能比賽中獲得獎勵194項,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一、二、三等獎,參加各行業技能大賽獲得一、二、三等獎。
學院專業數量由最初的5個擴展到40個,其中依托產業的專業達22個,形成了八大專業群,均緊貼漳州市和福建省的主導產業、傳統產業和戰略新興產業,并成立了專業建設工作委員會,校企合作共同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44部,制訂課程標準329部,課程能力考核方案400部。智能制造專業群評為福建省特色專業群,印刷媒體技術專業通過國際承認的IEET工程教育認證,并批準為福建省印刷包裝教師培訓基地。學校被批準為福建省印刷包裝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
企業在完成生產任務的同時利用企業技術人員和設備設施優勢,實行產教融合,為學校培養了各類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企業得產品,學院得人才的雙贏合作模式。目前有7家企業與我校簽訂協議并進駐,5家企業與我校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同時有閩南民俗館等3家文化企業進駐校園。學院新成立漳州理工駕駛員培訓中心已正式運營。
回顧十多年的建設歷程,學院依托吉馬集團辦學,走出了一條“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通過辦學定位與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特色建設目標的確立,圍繞產業辦專業服務地方經濟,筑巢引鳳,引企入校,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人素質養成教育等措施,使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逐年提高,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福建省教育廳領導多次視察我校,對學院的特色建設給予高度的肯定。
在新的形勢下,我校將以習近平新時期教育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探索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機制,把學院的特色進一步發揚光大,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