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共青團工作在全國共青團工作中處于基礎性戰略地位,其根本目標是協助高校黨組織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時代、新形象、新青年,新時代的高校共青團工作要高舉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偉大旗幟,牢牢把握時代主題與育人導向,強化共青團思想引領與服務學生的功能,更精準地契合青年需求,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引導高校團員青年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忘初心跟黨走,青春建功新時代,努力開創高校共青團工作新局面。
新時期做好高校團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關系到青年一代的成長成才,關系共青團的長遠發展,更關乎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命運。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币I廣大青年團員堅定理想信念,自覺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共青團工作必須圍繞的中心,唯有緊緊圍繞這個中心,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輸送合格人才。在基層團建工作中,要引導青年團員認識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的關系,持續引導青年大學生以新時代背景為奮斗底色,培育奮斗意識,提升奮斗能力,錘煉奮斗定力,團結帶領青年學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書寫人生精彩。
不斷加強高校共青團的建設,善于從問題中總結經驗,注重團建工作的改革與創新,與時代同發展、與青年共成長,才能保持團組織的生機和活力。一個時代的青年有一個時代的特點,高校團建工作唯有解放思想,找準青年脈搏,從根本上解決思想方法、工作方式、組織制度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才能立于時代潮頭,更好地引領青年。
服務青年、指導青年、成就青年是高校共青團工作的主線。大學生心理發展還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及時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能否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傾聽青年心聲、回應青年訴求關系著學生的成長成才。應堅定不移地引導青年扣好每一顆扣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新時代新要求,高校共青團建設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顯著的問題。學校的基層團建工作要在團中央“全團改革、從嚴治團”的號召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改革創新。
團員身份意識模糊、團員的權利義務不清晰、團員的榮譽感存在感不強是高校共青團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舉行的一次即興調查中發現:“團員們最能意識到自己的團員身份是剛入團的時候;能夠完整說出團員權力、義務的同學幾乎沒有”。不清楚團員義務就談不上團員的服務意識,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弱化。
共青團脫離青年就會面臨被青年邊緣化和被黨政邊緣化的危險,就可能失去組織存在的價值。秦宜智在團中央機關舉辦的“青年與共青團改革”主題開放日活動上曾表示,現在共青團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離團員青年比較遠,主要表現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現象。高校團委、院系團總支與基層團支部也存在著沒有真正走近青年的問題,逐級下發通知、命令性布置任務、官方語言表達、枯燥晦澀的政治教育等現象的存在讓團組織高高在上、遙不可及。
團的干部必須心系廣大青年,堅持以青年為本,深深植根青年、充分依靠青年、一切為了青年,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努力增強黨對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對黨的向心力。高校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是服務青年的主要實施者。但目前高校無論是教師團干部還是學生團干部在服務態度上都有待改善,在服務能力上都亟待提升,違背了“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倡導,團干部工作沒有做到有血有肉。
高校團日活動存在著形式化、任務化、臨時化的問題,質量不高,團員參與積極性弱。各團支部的團日活動通常按照校團委統一下達的安排表進行,開展方式就是由團支書負責組織,全體支部團員被動參與,多存在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的現象,對青年群體的吸引力逐漸減弱,強制性的參與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還會引起連鎖負面效應。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兑巹潯穼η嗄晁枷氲赖?、青年教育、青年健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與措施,對高校共青團做好青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引領廣大團員堅定理想信念,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正確認識”,團結帶領青年學生不忘初心跟黨走是高校團建工作應把握的靈魂。首先應注重緊扣時事熱點。以“四講四信”為載體,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黨的先進理論武裝青年頭腦。充分利用“青年大學習”等線上學習平臺,提升團員思想政治素質。其次應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在團員青年中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和踐行、我的中國夢等主題教育活動。同時應創新學習形式,豐富活動內容,線上線下結合,使學習本身富有魅力。
高校團建面臨的工作對象是青年大學生,植根學生、依靠學生、服務學生應落小、落細、落實。深入了解學生,經常來到學生身邊,關注青年學生的思想動態,詢問他們的所需所惑,多渠道搭建和拓寬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平臺。切實把握青年學生的利益訴求,暢通學生維權渠道。真誠關心學生,用耐心、愛心、誠心去對待三困學生,助學金獲得者、成績掛科的學生、身心有疾病的同學,這些都是需要特別關愛的群體。應懂得依靠學生,各項工作的開展要牢記以生為本,“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主動邀請學生一起設計,共同參與,力求在供需之間尋找平衡點。要注意運用青年人的喜歡口吻和話語體系溝通,充分利用“1+100、青年之聲”等網上互動平臺,增加親和力和吸引力,團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在團中央從嚴治團的大格局下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首先應提升團干部綜合素質,重塑團干部形象,嚴格團干部選配和管理,狠抓團干部工作作風,從嚴抓好“關鍵少數”。團干部應最富有理想和激情,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鍛造謙遜和實干的優良作風,能夠沉下心學習,掌握青年學生需求的工作方法,能夠俯下身做事情,為學生辦實事、做好事。注重團干部的再學習再教育,嚴在日常,抓在經常,充分發揮團干部在團組織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和對青年的凝聚引領作用。提升團支部活力,建章立制。嚴格制度管團,做到獎懲分明,責任明晰。最后要落實“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實施過程中,應牢記第二課堂促進學生發展的宗旨,通過“大討論、大調研”廣泛征求基層團支部的意見建議,及時調整并改進,避免第二課堂加分帶來的功利化、形式化、任務化等負面影響,不斷優化“第二課堂成績單”,全面促進青年成長成才。
新時代高校團建工作應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團的十八大精神,以“服務青年、引領青年”為團工作的生命線,積極引導青年學生將個人的成長成才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注釋:
①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北大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N].中國教育報,2018-05-16.
②李延兵.讓共青團與青年的心貼得近點、更近點[N].中國青年報,2016-05-0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④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2016—2025年)》[N].人民日報,201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