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帥/青島港灣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九大以來,伴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出現,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隨之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近幾年,“00”后陸續進入大學校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隨的新時代的到來面臨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厘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時代內涵,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探索的經驗總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正確把脈和持續深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發展方向的,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而被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范疇,可以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現實困境,重現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緩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現實焦慮。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必要擴展。
由于該模塊需要經常對數據進行分析并且對實時性要求較高,在數據源發生改變后需要重新進行機器學習過程,因此神經網絡模型不宜過于復雜。為保證數據預測和分析更加精準和實時,在本文中機器學習模型將采用BP 神經網絡對生命體征數據進行分析學習和預測。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實現自身發展的重要保障,大學生面對來自升學、就業等多種壓力,各種困惑和煩惱會影響其心理健康。近幾年,在高校的校園暴力等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心理因素在上述事件發生中占據著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能力既能滿足大學生自身積極健康地發展的基本需求,又能夠更好地幫助其實現自身的價值。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新時代,物質水平的飛速提升和社會矛盾的變化,導致部分在校大學生心理發生了變化,迫切需要大學生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來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把自己打造成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國內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
主要觀點有:(1)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建成一個支持性的積極組織和心理文化,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校育人工作高度融合,同時需要建立全員參與—立體推進—多元素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2)開展基于希望體驗的目標教育和基于積極體驗的體育競技活動。(3)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培養其積極心理品質。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矯正部分心理問題學生轉向大學生的健康教育服務培養全體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我國在一定時期之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停留在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身上,通過對比國外的心理健康體系,我們缺少全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通過全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減少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矯正的學生數量,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有利于新時代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主要觀點有:(1)建立網絡心理檔案,利用大數據進行心理危機預警和監督網絡。(2)團體心理輔導對心理問題干預有良好效果,不同階段所側重使用的干預策略有所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3)應采取“顯-隱性干預”結合的方法干預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問題。(4)心理疏導療法對于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具有特殊的適用性和必要性。采用疏通-引導-鞏固三步驟逐步疏導學生危機心理,幫助消除病理觀念。(5)受過專業訓練的咨詢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通過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幫助其認識自己,克服心理困擾,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促進其成長的過程。
主要觀點有:(1)重視大學生心理疾病的檢測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測量。(2)對大學生普遍出現的心理癥狀研究、行為研究、心理問題三個主要方面進行了研究。例如,焦慮、壓力、抑郁、孤獨感和自殺等方面。
選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本中心進行婦科體檢的患者100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體檢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與觀察組(2016年1月~2017年1月)。其中,年齡27~84歲,平均年齡(67.3±1.2)歲,個人體檢361例,集體體檢639例。
發揮心理健康服務的積極作用,實現對心理問題學生的治療過渡到對學生整體心理問題的預防和疏導。心理健康問題出現的時候總會伴隨著一系列行為表征,當出現了非正常行為后,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隨之介入該學生的心理問題,但是,此種方法屬于事后治療手段。我們應當將心理健康教育前置化,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處理在萌芽之前,減少心理問題給大學生本人和家庭帶來的痛苦和麻煩。
主要觀點有:(1)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設置團體輔導。(2)將案例教學、角色扮演、情景表演引入到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3)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理念,注重內容的生活化。(4)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構“點—線—面”三位一體的內容體系。
Column-Bot使用非特定人聲語音識別技術(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最重要的現實意義就在于能夠在脫離編程器和常規輸入硬件的狀態下,對機器人進行編程和操作,能夠加大機器人與人的人機交互能力,目前機器人可以獲取50條關鍵字,并且配合MCU對機器人主控制器發送命令,完成人聲控制機器人的行走及任務執行過程.
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的范式轉變,探求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六化一體”服務能力提升的對策:
伴隨著新時代社會轉型,以學生需求出發,以學生健康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務。近幾年,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然而,在創新創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普遍忽略了學生在活動成長中的心理成長,削弱了創新創業工作的育人作用。我們應該將學生健康成長和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在樹立心理方向目標的前提下進行活動開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不僅促進了活動的開展,還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探索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推進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形成立體推進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協同育人一直是教育工作的焦點問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樣離不開協同育人問題。“00”后大學生出生在新世紀,優越的家庭條件和良好的經濟基礎是他們成長的有利因素,但同時,也降低了他們心理抗挫能力。在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應當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疏導教育模式,從原生家庭、社會和學校多維度的幫助其從心理問題中恢復出來。
However,Eve’s reaction to Adam when she sees Adam the first time conveys her spontaneous resistance to her subordinate status.Milton portrays Eve’s complex mental activity in a beautiful verse just like what Milton writes in Paradise Lost: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師資培養方案和加強心理學科專業人才引進等措施,形成可操作性強的專業隊伍建設機制。師資隊伍是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礎,隨著心理問題的增多,難度也在越來越大。當年大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出現了專業化、復雜化和難度化的取向。只有建設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才是有效應對疑難雜癥的心理問題的良策,高校可以通過外部引入心理學專業高端人才和培養內部本土化的心理教師,通過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務能力。
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探索在新媒體上構建“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功效。互聯網的時代已經來臨,任何教育和工作離開了互聯網就很難取得成功。此外,互聯網具有隱蔽性,具有強大的心理保護功能,大學生在網絡中更能真實的向教師傳遞他們真實的心理想法。通過在互聯網新媒體上構建“互聯網+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模式,可能會達到心理健康教育意想不到良好效果。